立法保护水土,构建智慧监管体系,东莞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5年治理水土流失 140平方公里
近年来,东莞持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图为市民群众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滨海湾植树。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挖土、植树、浇水……一片荒坡上,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们挥着铁锹忙碌,原本黄土裸露的山岗上逐渐呈现点点绿意。
为响应国家鼓励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的号召,近日,东莞市水务局联合东城街道农林水务局,在黄旗山城市公园开展植树绿化活动。
东莞水网密布、降雨充沛,加强水土保持、预防水土流失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2016—2020年,东莞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40.07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十四五”期间,东莞市水务局将围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瞄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新东莞的目标,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贡献水务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吴擒虎
成效
水土侵蚀严重程度明显缓解
来到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新建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围绕着项目工地转一圈,发现没有裸露的土地,也没有扬尘,项目的空地上已经长出了点点的绿茵。
项目建设单位、东莞市嘉耀置业有限公司工程经理欧泽钊介绍,整个项目用地面积3.8万平方米,需要复绿的面积达20亩。
“如果按常规施工方法,项目全部完工后,才会对空地进行复绿。”欧泽钊说,“但为了加强水土保护的成效,我们在完成"三通一平"后,就提前进行了空地复绿工作。”
指着空地上生长良好的草类植物,欧泽钊介绍,有的植物能长到一人高,保护水土的能力很强,不用担心水土流失。等工程全部完工后,还将在空地上种植观赏性的花草,将水土保护工程升级成亮丽风景。
嘉荣外国语学校一边施工、一边复绿,是东莞重视水土保护的典型例证。
根据国家和省下达的治理任务,东莞2016—2020年需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2021—2030年需治理水土流失180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2016—2020年东莞市治理水土流失140.07平方公里,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120平方公里治理任务。5年来,东莞年均减少水土流失13.21万吨。
根据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东莞水土流失面积2019年、2020年分别为224.65平方公里、217.84平方公里。相比第四次广东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13年)东莞境内水土流失面积243.51平方公里,分别减少18.86平方公里、25.67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东莞不仅水土流失的面积总量下降,各类水土侵蚀的严重程度也在缓解。例如,2020年东莞中度侵蚀从35平方公里减少到20平方公里,减少了43%;强烈侵蚀面积从4平方公里减少到1.73平方公里,减少了58%,极强烈侵蚀面积从2平方公里减少到0.12平方公里,减少了94%,剧烈侵蚀面积从1平方公里减少到0.13平方公里,减少了88.60%。
举措
构建“预防+治理”水土保护体系
周末带上一家老小,驱车前往银瓶山森林公园三期项目樟木头片区(广东九洞森林公园),在游步道上慢行,在青山绿水间休憩,成为东莞人的生活时尚。今年初,公园还曾因车流量过大而紧急限流。
银瓶山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九洞森林公园是由广东省林业局和东莞市政府共建的首个森林公园,占地30.57平方公里,于去年10月1日对外开放。
市民争相前往的美丽风景,离不开众多东莞水务人的努力。新建一座公园,少不了挖土施工、修路架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风险。东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施工过程中,有专职管护人员负责巡查,严禁毁损林木、乱采砂石,对施工产生的裸土及时复绿,并做好植被养护。
银瓶山森林公园的水土保护工作,得益于东莞构建的“预防+治理”水土保护体系。
东莞把预防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东莞市生态控制线划定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以及河湖堤岸生态敏感区,包括同沙生态公园片、大岭山森林公园片、狮子洋岸线生态敏感区、大屏嶂森林公园片、银瓶山自然保护区片等,规划实施预防保护。
2016—2020年,全市开展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面积约32.35平方公里,预防保护项目约106个。目前,东莞实现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三无三有”,即:无毁林开荒、无滥开乱伐林木、无滥开乱采砂石;有预防保护组织、有预防保护制度、有专职管护人员。
东莞还开展水土流失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落实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封育治理、自然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6—2020年,东莞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中,按措施类型划分,完成梯田33公顷、水土保持林9044.28公顷、经济林26.85公顷、种草10.56公顷、封禁治理措施3236.31公顷、其他措施1655.73公顷。
此外,东莞还通过一套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力度和成效。
东莞设立了由市领导担任召集人的“东莞市水土保持部门协调机制”,明晰水土保持部门间的责任,并建立起定期沟通的渠道;实施《东莞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对各园区、镇街落实水土保持责任提出明细要求;实施《东莞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核查检查方案》,实现本级审批在建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实施水保审批全网办制度,东莞水土保持审批时限已经压缩到1天完成,5年共批复水土保持方案1812宗。
创新
结合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进治理
河水清澈如镜,拱桥飞架两岸,河滨公园绿树成荫,红色的游步道弯弯曲曲延伸到远方……在黄沙河东城段,一些居民正在散步,微风拂面,风景宜人。
这是东莞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如果走近了看,会发现很多亮点:地面铺的是透水砖,两侧河堤坡面用绿植取代了水泥,岸边分布着很多湿地,与河流相映成趣。
东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车小力介绍,黄沙河东城段海绵城市试点,通过河道清淤、上游截污、堤防覆绿等措施,营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走廊,打造沿河景观彩带。
“在水土保护方面,我们有一些新的探索。”车小力说,很多河流两侧的坡面都浇上了水泥,他们用水泥框做成架子,填土种上绿植,形成生态护坡;在河堤和道路两边,建设下沉式排水沟,将汇水引入河流,减少汇水对地表的冲刷;沿河保留和修复了多处生态湿地,种植净水植物,提升净化和涵养水源的能力。
经过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值均达到建设类三级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9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0%、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44%,可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除了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东莞水土保持工作还有诸多创新和探索。
东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5年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东莞把水土保持监管作为水土保持的重点工作来抓,完成水土保持立法,构建智慧监管体系。
在水土保持立法方面,东莞制定《东莞市水土保持条例》。该条例于2020年5月1日颁布,7月1日实施,标志着东莞水土保持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为东莞开展水土保持强监管提供更实更细的法律支撑。
在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方面,水务局建成东莞市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该系统于2020年5月8日完成终验,主要包括方案审批、项目管理、遥感解译、综合信息、终端应用、GIS系统等六大项目,将人防转变为技防,全面提升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为开展水土保持监管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东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东莞水土保持工作中,还存在镇街水土保持队伍较为薄弱、监督执法力度尚需加强、技术支撑不充分、宣传力度有待加大等短板。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目标考核,扩大宣传发动,推进信息化建设,狠抓典型项目,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石碣这个路口明起封闭 位于崇焕中路与石单路交界处 车辆请绕行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蒋幸端、谢英君通讯员曹木静)明天起,经过石碣镇这个路口的车辆请绕道行驶!记者昨天获悉,石碣镇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