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黑臭水体变形记 去年水环境改善幅度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今年计划实现黑臭河涌清零
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经过数年整治成为东莞旅游的亮丽名片。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茅洲河上的鹭鸟成群结伴。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通讯员孙永林摄
近日,东城街道下桥河的河头,一树粉红色的花儿开得正艳。绿叶红花倒映在水里,涟漪随风而起,愈显出河水的清澈。过去,下桥河受到污染,河水变得黑臭黏稠。经过几年的治理,如今下桥河恢复清澈,重焕生机。
在东莞,像下桥河一样完成美丽蝶变的河流有400多条。2019年以来,东莞打响河涌整治三年攻坚战,目前已完成污染河涌整治424条,去年水环境改善幅度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今年,东莞将完成剩余的217条河涌整治任务,实现黑臭河涌清零的目标。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东莞市水务局局长倪佳翔表示,围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新东莞的目标,“十四五”期间要继续推进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市河涌消除黑臭,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贡献水务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吴擒虎
硬举措
打响河涌整治攻坚战
巡河14万人次、社会参与200万人次、问责84人
3月8日一大早,南城水务运营中心的巡查员苏新权就来到三禾市河边,开始沿河巡查。苏新权介绍,2018年,三禾市河因生活污水污染,被纳入黑臭水体整治名单。经过两年多的整治,如今水质稳定、河岸美化,过去的臭水沟成为居民散步的景观河。
记者来到三禾市河,只见下游的河水被抽进一座净水装置,净化后再通过管道,回送到上游,完成河流的补水和净化。苏新权笑着比喻:“这就像给河流装了个"肾"。”
三禾市河暗渠700多米,地表河900多米,是运河的支涌。周边是密集的居民区,过去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黑臭。
南城水务运营中心工程师王育宏回忆,2018年他们来三禾市河,距离河流10米远就能闻到臭味。河岸上搭着养殖棚等违建、种着荔枝树,环境脏乱。河里密集分布着53个排污口。
治河必先截污。地表的排污口容易整治,然而暗渠中的排污口整治难度非常大。南城水务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联合相关单位,穿着防水裤,蹚着深至大腿根的污水,忍着恶臭,进入暗渠排查排污口。王育宏说,当时进出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暗渠中非常湿滑,有人在里面摔倒。有的排污口污水来源不清楚,需要反复整治,整个工作非常艰难。
经过整治,沿河的排污口全部封闭,居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处理管网,实现雨污分流。王育宏说:“这还不够,控制了污水来源,还需要提升河流的净化能力。”
来到河岸边的污水净化设施,技术人员万兰虎正操作电脑,实时监控设施运行情况。万兰虎介绍,设施采用A2O+MBR工艺,通过生物处理方法,减少污水中的COD、氨氮、总磷,再通过膜池深度处理,让出水水质更加稳定。经过这套处理装置,返还到河流上游的水稳定消除黑臭。
治理去污只是开端,长效管护才能实现长治久清。像苏新权一样,南城共聘请了13名专职巡查员,对应巡查7条黑臭水体。南城的每条黑臭水体都有专属的“河管家”,在原有的市镇村三级河长、环保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巡河护河队伍进一步壮大。
为了一条河,使尽千般力,这是东莞治水工作的缩影。
2019年,东莞出台《东莞市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按照“全河段、全流域、全天候、生态修复”的治水思路,分批整治全市641条污染河涌。
河涌整治数量多、难度大,必须采取硬举措。东莞在治河过程中的几组数据,非常有说服力:
自2017年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全市669条河流和20个湖泊共设置市、镇、村三级河长1040名、湖长33名,累计巡河约14万人次,发现整改问题超过4.1万个。
在全省率先出台《东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和基层河长考核实施意见(试行)》,自2019年实施以来全市已有84名河长或职能部门责任人因履职不到位,受到问责处理或全市通报。
全市503宗河湖问题被纳入省“清四乱”范围,已全部实现销号;河道管理范围内182个砂场已全部完成整治;完成了对全市669条河涌(1146段河段)两岸“清6米”的专项整治。
全市定期举办“河湖保洁日”“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等活动,累计动员社会参与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形成共同护河的社会合力。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东莞已完成污染河涌整治424条,其中22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基本实现消除黑臭,并上报国家监管平台完成初见成效阶段的销号。
硬指标
两个“超额完成”背后的水务力量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水环境改善幅度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来到东城街道下埔排渠边,两岸草木繁茂,紫色的兰花草迎风绽放;深蓝的天空倒映在河里,微风在水面掀起涟漪;一群鱼儿在水中畅游,不时跳出水面打个挺。
大约三四年前,下埔排渠可不是这个样貌。当时,下埔排渠是排污沟,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渠,水黑得如同墨汁,散发出黑臭。从水黑如墨到重焕生机,下埔排渠经历了一场内外兼治的“大手术”。
袁先生已在下埔排渠附近居住多年。据他介绍,过去下埔排渠是一条臭水沟,住在河附近的居民都不敢开窗。甚至有时睡到半夜,会被河水的臭味惊醒。
近几年来,下埔排渠开始逐步发生变化。东城街道治水指挥部综合运用建设截污管网、安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明渠排污口、截流暗渠污水、河道补水、河道景观再造、河道淤泥治理、一河两岸保洁等多种手段,修复水生态和水环境。
来到河流的源头,可以看到10多个白色罐体。这就是下埔排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工作人员肖世祥在现场介绍,设施目前日均处理污水6000吨,处理后的水达到一级A标准,作为活水补充到下埔排渠。记者在排水口观察,排出的水颜色清亮、没有异味。
治水指挥部还引进香港一家公司,采用微生物技术,向河流底泥中散播菌种,让其“吃”掉底泥中的污染物。原来深黑色的污泥逐渐变成正常的土黄色,过去漂在河面上的污泥漂浮物也不见踪影。
2020年是东莞水务人的“高光之年”。在全体水务人的努力下,东莞不仅摘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实现水环境改善幅度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重大突破。
这样的突破,可以从两个“超额完成”来展开细说。
去年,东莞市水务局建立局领导挂点督办河涌整治机制,加大现场督导及通报问责力度,有力推动全市完成河涌整治213条,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50条的年度目标。
根据2020年12月水质监测结果,纳入考核范围的711条河涌中,水质消除黑臭的河涌有647条,对比4月增加58条。其中水质达Ⅴ类及以上的河涌有336条,对比4月增加77条。
同时,东莞市水务局高质量编制东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及技术指引,指导完成包括麻涌华阳湖省级碧道试点在内的碧道建设62.14公里,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任务。
两个“超额完成”背后,是东莞水务人数百个日夜的艰苦付出。钻深井、探暗河、堵排口、清淤泥,水务人默默无闻,用自己的脏和累,换来这座城市的秀美绿道和万顷碧波。
硬任务
打造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水生态环境
全面消除黑臭河涌,构建绿色生态水网
在鸿福河边踱步,高大的榕树和白玉兰悬挑在水面,河面水质清澈,木色的栏杆古色古香。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河道两边,一个个圆柱竖井上的精美涂鸦,与一河两岸风景相融,如诗如画。
治理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只是起步,而将治污设施做成靓丽风景,提升一河两岸的品质,才是更高目标。
忙着建设截污管网,治理黑臭水体,南城水务运营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想到会接到周边居民的投诉。原来,在鸿福河河道两边每隔5—10米左右,建设了一个圆柱形截污井,体积较大,非常难看,影响河道景观。
怎么办?王育宏说:“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做美、做成风景。”南城水务运营中心与宣传部门合作,邀请广告公司在截污井上涂鸦。游鱼、蜜蜂、荷花、海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装点在河流两岸。
水质提升了,河道美化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习惯悄然发生变化。南城水务运营中心专职巡河员张志培说,以前巡河时经常看到居民将果皮纸屑往河里丢,但现在河水变清、河流变美后,基本上没有居民往河里乱丢垃圾了。
傍晚,很多居民来到鸿福河边散步。李爱国在鸿福河边开了个超市,已在此生活10年。他告诉记者:“以前到河边,蚊虫太多,还有臭味。现在到河边,不仅水质清、风景美,河里还有鱼虾,非常养眼,住在河两边的居民舒服多了。”
如今在东莞,黑臭水体“变形记”的故事数不胜数。
例如,道滘镇的细氹河水质达到准Ⅳ类,水越来越清,河中的鱼儿也多了起来,还有村民下河游泳,整治后的细氹河正呈现出水韵生态美景,成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休闲风景区;桥头镇的面前湖排渠,昔日一直被扣上黑臭河涌的帽子,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景色宜人,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变成东莞桥头一个美丽的“人工湖”,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打卡的好地方;东城街道的黄沙河曾经是一条臭水沟,杂草丛生,又黑又臭,经过海绵化治理,黄沙河重新恢复了生态系统,河岸两边的大片水生植物生机勃勃。
更多新的黑臭水体“变形记”将在东莞持续上演。
今年,东莞市水务局将围绕“确保2021年全市全面消除黑臭河涌”的目标,推动剩下217条河涌完成整治,力争全市河涌消除黑臭,一级支涌消除劣Ⅴ类水体,并推动更多河涌消除劣Ⅴ类水体。
到2021年底,东莞力争70%内河涌消除劣Ⅴ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水务局负责的建成区新发现12条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做好黑臭水体“长制久清”评估工作;积极探索、积累和推广河涌生态修复经验,在每个镇街(园区)选取1—2条河涌,结合美丽河湖、碧道和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配合开展河涌水环境生态补偿等工作。
沿着东莞的大小河流,一条条风景优美的碧道,正向远方伸展。
东莞将遵循“三年见雏形,六年现成效,十年新跨越”的原则,科学谋划碧道规划建设,推进石马河、东江、滨海湾—松山湖、市区三江六岸等特色主干碧道建设。2021年完成150公里碧道建设,2022年累计完成不少于350公里,2025年累计完成不少于600公里,2030年累计建设1000公里碧道,提升岸线周边环境,推动盘活更多土地。实施黄沙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西南河堤岸整治工程、银瓶湖省级湿地公园等3个海绵城市项目,充分彰显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治好一条河,修好一条路,激活一座城。打造与国际一流湾区相匹配的水生态环境,东莞黑臭水体变形的故事,就是制造业名城的“诗和远方”。
■样本
简沙洲涌:从断头黑涌到流水潺潺
万江街道简沙洲涌的河岸边,有一座休闲广场,很多居民在广场上运动休闲。河道里清水涌流,鱼儿成群结队,净水植物开着红色花朵,两岸护栏上的彩绘如诗如画。
简沙洲涌过去是一条断头涌,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一座高压电塔切断了河道,导致污染物淤积,河水黑臭。经过长达5年多的协调,高压电塔终于拆除,经过一系列溯源整治,简沙洲涌化身一泓清流。
5年努力,打通断头涌
简沙洲涌与厚街水道相连。傍晚,从厚街水道注入的河水,带着成群的鱼儿,在简沙洲涌奔流,吸引了很多居民围观。
“以前,简沙洲涌可不是这个样子。”万江街道工程中心项目负责人黎灿锋指着河道说,“过去那里有一个110千伏高压电塔,电塔的水泥石墩就建在河流中央,硬生生将河流隔断,导致简沙洲涌成为断头涌。”
沿着简沙洲涌行走,周边有很多工厂,居民区也很密集。过去,工厂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因为河水无法流动,污染物在河流中不断淤积。附近居民周先生说:“以前,河里总冒出一股油污的臭味,蚊子很多,我们都不敢来河边。”
高压电塔不拆除,河流整治就无从下手。从东莞市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到东莞市水务局,再到万江街道和当地社区,各级各部门经过长达5年的协调、沟通、努力,终于将高压电塔拆除。
2019年9月,高压电塔的水泥底座终于被拆除,简沙洲涌也终于结束了断头涌的历史。“当时我们叫来一台大型拆除机,花了3天时间才彻底拆除。看到底座拆除,我们心里都很高兴,多年的努力今天终于有了成果。”黎灿锋说,“在前期对排污口完成整治的基础上,现在河涌打通后,从外江引入活水,恢复河涌水动力,只过了两三个月,简沙洲涌的水质情况就明显好转。”
然而工作到这里还没结束。简沙洲涌下游流经暗渠,暗渠的河床较高,导致河水流动不畅。为此,万江工程办又专门挖了一条连通渠,将简沙洲涌与另一条河连通,保障河水流动。
雨污分流,截断污水来源
沿着简沙洲涌分布着6个视频监控,这是治河人员设置的24小时盯防设施。
黎灿锋回忆,有一次他们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河面上漂着油污。他们立即到现场检查,在一个工厂附近有大量污水溢流入河。原来是工厂的污水管网水位过高,部分污水溢流进了河道。政府部门立即关停了企业排污口,并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居民区和工厂是污水产生的源头。目前,很多地区治水,都是通过在暗渠中总口截污的方式,将居民区和工厂的污水集中后,再抽至污水处理厂清理。
“暗渠总口截污存在两个问题。”黎灿锋表示,首先是暗渠中建设的围堰阻断了河道,在下雨时容易产生内涝;其次,下雨前如果围堰中的污水还没有处理干净,就容易随着雨水流入下游,污染明渠。
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万江街道在简沙洲涌建设雨污分流工程,从源头上消灭污染源。简沙洲涌的上游有大量居民区,治水部门选择24个巷子,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累计建设了4200米雨污分流管道,目前已全部建成通水。在施工过程中,有的巷子非常狭窄,施工难度大,有的村民怕影响建筑安全,不配合施工。治水部门和当地社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雨污分流工程,彻底化解了污水入河的隐患。
除了雨污分流,简沙洲涌还运用了截污、清淤、“清四乱”、全天候监控、日常巡察保洁等多种手段。经过长期整治,如今简沙洲涌稳定消除黑臭,达到Ⅴ类水标准。
傍晚,65岁的老汉孙延安拧着渔网,来到河边捕鱼。他笑呵呵地说:“咋天抓到一只大鲤鱼,接近4斤重,味道鲜美,还喝了几杯酒。”孙延安已在河边住了6年。过去河水黑臭,见不到什么鱼。如今水质变清了,鱼儿也增多了,傍晚来捕鱼散步,成了他的新爱好。
■数读
东莞水务“十三五”治水成效
全市669条河流和20个湖泊共设置市、镇、村三级河长1040名、湖长33名,累计巡河约14万人次,发现整改问题超过4.1万个。
修编完善河长巡河、督查、考核等18项配套制度,建立河湖巡查、曝光、督办、整改的工作机制。
全市有84名河长或职能部门责任人因履职不到位受到问责处理或全市通报。
定期举办“河湖保洁日”“河湖治理大家谈”论坛等活动,累计动员社会参与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分批整治全市641条污染河涌,目前已完成污染河涌整治424条,其中22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基本实现消除黑臭。
全市503宗河湖问题被纳入省“清四乱”范围,2019年已全部实现销号。
河道管理范围内182个砂场已于2018年全部完成整治,重新规划设置29个砂场进行拍卖。
完成对全市669条河涌(1146段河段)两岸“清6米”的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美化河湖滨水岸线空间。
新闻推荐
车行开工忙订单 喜迎新春“开门红”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迎“小高峰”,商家相继出台促销政策争“彩头”
为了提升2月份销量,多家汽车4S店节后推出优惠政策,吸引顾客上门文/图陶丽蓉1月国内汽车产销双双同比大幅增长,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