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南部各镇将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 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引爆点”

南方日报 2021-02-06 07:09

2月5日,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举行,政府工作报告在展望未来发展时,特别提到要积极推动南部各镇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的“引爆点”。

15个百强镇有8个临深镇

去年9月,东莞首次提出南部临深九镇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探索与深圳共建“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次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过去五年,东莞镇村实力持续增强,全国百强镇从12个增至15个。值得注意的是,东莞15个百强镇中有8个是临深镇,其中长安、虎门、塘厦进入500亿元俱乐部。

梳理东莞近年来南部各镇的发展思路,对接和融入深圳是共同主题。莞深融合之下,产业升级火热进行。在产业对接方面,长安镇有60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镇810家)从深圳转移过来,深圳订单占比超过50%的企业有49家。

塘厦则全面对标深圳的城市环境,已开始推进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共32宗,预计总投资约44亿,加快实现与深圳交通的无缝衔接、高度融合。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来,黄江镇委主要负责人累计带队到深圳举办招商活动120余次。2015年以来,黄江镇先后引进深圳74家企业落户黄江或投资,协议投资30.87亿元,实际投资7.86亿元。目前,这些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正逐步释放新动能,成为黄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

东莞市人大代表李冠洲建议,东莞要统筹好临深片区各镇,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的联动协调机制,探索消除与深圳的制度环境差异,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城市环境。

此外,凤岗代表团不仅建议推动临深九镇率先开展社保同城化互认试点,还建议全面加强莞深联合治理;塘厦代表团则提出加快推进塘厦与深圳对接主要道路升级改造的建议。

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塘厦、黄江、凤岗、清溪等镇都重点提出要全力以赴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和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其中,塘厦提出“世界高尔夫名镇、莞深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深莞中部集合城市中心”三大战略定位,依托枢纽地位突出、产业配套完善、服务资源集聚的优势,全面对标深圳城市品质和环境,积极承接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加快构建与深圳产城人全面融合的城市新格局。

为全面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东莞提出要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优化南部发展布局,推进交通便捷联通,探索新型合作示范,增强营商环境优势。虎门、长安携手滨海湾新区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大岭山、大朗、黄江携手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着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魅力城镇。

凤岗版图嵌入深圳,三面临深,是东莞全市临深标签最为显著的镇街。接下来,凤岗将依托深圳10号线和龙平路建设联系平湖中心、龙岗中心的莞深同城联系轴,以对接“双城联动”为重点,深入践行莞深一体化发展战略。

虎门等坐拥高铁站的城镇,未来的发展空间颇具想象力。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虎门高铁站TOD,目前核心区综合开发已完成884亩土地收储工作,站房改扩建已开工,争取2022年年底完成。项目将打造成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产城融合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社区。

此外,随着与深圳无缝对接的东莞地铁1号线加快建设,东莞南部各镇纷纷围绕轨道站点提出TOD项目建设。比如黄江镇提出围绕八个轨道站点,打造轨道交通重镇;而长安镇则计划以TOD省市合作用地作为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对接大湾区发展的主要平台,高标准配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催生新的城市形态、产业形态和环境生态。

南方日报记者韦基礼刘远忠

■链接

从-13.1%到1.5%

中山亮出2020年“成绩单”

2月5日,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开幕,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从一季度的-13.1%回升到1.5%,在全省排名明显上升,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报告提出,中山将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全面构筑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提升发展新动能。坚持扩大内需、畅通双循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更有品质、更加智慧的湾区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山。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2021年,中山将实施“头号工程”,建设“3+4”重大功能平台。集中力量推进翠亨新区建设,加快科技金融新城等重点片区开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低温装备、精密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参与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火炬开发区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谋划建设湾西智谷、科技新城中轴线等产业总部带,推进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三大优势产业提质升级。高标准推进岐江新城开发建设,统筹做好控规编制和地下空间设计,推进重点片区土地整备,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项目,打造城市未来新客厅。推进中山科学城、南部新城、北部产业园、西部产业园规划建设。

同时,中山全面融入大湾区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补齐交通短板,构建高铁、城轨、高速、快线、港口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打造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争取动工建设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推进深江铁路建设,实现南沙港铁路通车,做好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前期工作,谋划对接深大城际和佛山地铁11号线。推进中山北站、中山站综合枢纽站场改扩建和中山西站建设,谋划布局中山南站。

南方日报记者吴帆曾艳春

新闻推荐

为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昨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开幕本报记者郑志波陈帆摄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开幕为加快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