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大朗提出了13项学校建设任务 对标松山湖园区教育标准 打造湾区一流教育强镇

东莞日报 2021-02-05 10:54

■大朗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正在上课本报记者 李梦颖 摄

冬日的暖阳下,大朗镇中心小学南面工地上,施工机械在轰鸣声中运转,工人们挥汗奋战抢抓工期进度,确保扩建项目6月底完工。两公里外的大朗镇实验小学,校内改建功能楼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

这场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大朗镇提出了13项学校建设任务,任务数量排全市前列。“对标松山湖,提升大朗镇软硬件水平。”大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方德佳接受专访时表示,该镇将积极承接松山湖外溢的教育需求,不断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和资源配置,力争把大朗打造成为湾区一流的教育强镇。

到2025年,有望新增公办学位14170个

教育,一直摆在大朗镇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四年来的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逐年上升。2020年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73%,未来还计划投入资金约12.19亿元,完成镇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的项目。

对于学位供给,一直以来大朗镇党委政府坚持“531”学位供需战略思路,即提前5年预测学位需求,提前3年规划学校建设,提前1年落实学位供给。

去年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上,大朗镇提出了13项学校建设任务,任务数量排全市前列。新建项目有2项,大朗中学迁建新校区、黄草朗小学迁建新校区,建设任务艰巨。

从谋划到去年3月吹响攻坚号角,大朗镇迅速成立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分指挥部,将12个相关部门纳入其中,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分时段推进。到2025年,有望新增公办学位14170个,其中初中阶段学位5800个、小学阶段学位8370个。

分校施策、绿色通道、挂图作战,大朗镇建立了一套高效、完整的项目保障机制。截至目前,大朗镇实验小学校内改建功能楼项目、大朗中学现址扩建初中项目一期工程均已完工,大朗镇中心小学校内扩建功能楼、新大朗中学2个项目正在施工中,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

注重教育的内涵性提升与变革

教育扩容提质,一方面在于扩大学位供给,另一方面则要提升教育品质,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在打造多元特色课程方面,大朗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形成语文学科“双线融合·三位一体”主题读写、英语学科“多元目标英语”等特色课程体系,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朗式”慕课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深化集团办学方面,该镇推动大朗镇实验小学与三星小学组团成立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扩大优质公办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同时,以品牌学校巷头小学为基础,联合崇文小学、黄草朗小学,共同组建全市首个镇内信息化学校联盟。

“提质”的另一方面,是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大朗实行公民办结对帮扶,为每组结对学校提供每年5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市结对帮扶资金10万元),由镇名师工作室、学科中心教研组牵头,通过送课、支教、教学视导等形式,提高民办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不是学校设施的“均等”,而是教育内涵结构的“均衡”。因此,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眼于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其核心则是学校教育的内涵性提升与变革。

对标园区标准提升教育软硬件水平

在松山湖功能区“1+9”统筹发展中,大朗与松山湖的关系极为密切。如何更好地承接松山湖外溢的教育需求,提上了大朗教育发展的日程。

大朗镇中心和松山湖近在咫尺,交通便捷。基于此,很多松山湖高科技人才生活居住在大朗,需要解决子女读书就医等问题。在方德佳看来,这种外溢的需求未来更大。

事实上,大朗镇早已察觉先机,加强与松山湖的“外联”。大朗发挥毗邻松山湖的优势,借鉴松山湖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探索片区内集团化办学模式,初步规划大朗镇黄草朗小学与松山湖第一小学、大朗镇三星小学与松山湖实验小学联盟结对。同时,该镇组织教师参与松山湖片区教师联动培训和交流跟岗,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特别是编制大朗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发展思路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时,围绕如何承接松山湖外溢的教育需求,该镇做了大量规划工作。

方德佳透露,未来该镇将高标准、严要求对标园区的标准建设学校,着力提升教育硬件水平。软件方面,加强与园区的合作,探索结对共建模式,构建教育优质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开幕402件立案提案全部办结

2021东莞两会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石忠情、蒋幸端通讯员吕晓敢)2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东莞市委员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