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实验小学最大化开发“旱木龙”非遗资源 用多种艺术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非遗在校园”的实践中,常平实验小学十年前就以“尚美”教育为理念,拓展学校特色品牌。该校立足本土,依托本土省级非遗项目——常平镇横江厦端午游“旱木龙”习俗资源,编制《百年旱木龙(上、下册)》作为校本教材,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游“旱木龙”知识普及教学,并以“旱木龙”的绘画、剪纸、手工等形式开展艺术探究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每年的游“旱木龙”民俗活动等教学探索。尤其在美术教学中,该校重点开发了剪纸特色课程,成为“尚美”教育建设的特色品牌之一,在业界知名度颇高。
近5年来,该校受益于横江厦端午游“旱木龙”非遗课程的学生近1000人次。该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勇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交往能力等。
开展“旱木龙”主题教学,发扬乡土文化之美
常平实验小学在“非遗在校园”传习实践中探索出“四个一”教学模式,开发了一系列跨学科融合的校本选修非遗课程,创新性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该校校长戴彦勋介绍,所谓“四个一”,即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一套科学的教材、一支稳定的队伍和一门体验性十足的课程。
记者走进该校,在尚美文化大厅、宣传栏、教学楼走廊等处,都可见到“旱木龙”的宣传以及与其有关的学生美术作品展示。这些作品稚朴、新颖,让人宛如走进了一个开放性的“旱木龙”文化主题美术馆。“我们还经常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旱木龙"相关信息,组织学生到校外调研考察,举办"旱木龙"节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本地端午节"旱木龙"巡游活动,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旱木龙"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爱上"旱木龙"文化。”
一套科学教材则是《百年旱木龙》校本教材。这是全校师生多年来通力合作,收集横江厦游“旱木龙”的相关资料编制而成。经过多年的完善,目前该校本教材已经升级到2.0版本。其基础篇用于一二年级,主要普及“旱木龙”文化及历史;融合篇用于三四五年级,将“旱木龙”文化与语文、音乐、舞蹈、美术、劳技、信息技术、手工等多个学科融合,尤其是形成泥塑、剪纸、绘画、舞蹈、歌谣等多个兴趣课程和小组,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篇则用于六年级,让学生自主开发项目课题,在一年内结项并形成“毕业论文”,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一门体验性十足的课程则是以教材为理论基础,多元化开发“旱木龙”体验性课程,根据不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学习泥塑、剪纸、绘画、舞蹈等;一支稳定的队伍是指“旱木龙”表演队,以参加校内外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展示和宣传本地优秀民间文化。
开发特色教学项目,凸显校本课程之美
剪纸艺术是常平实验小学“非遗在校园”传习实践中的特色项目,也是该校“尚美”教育的闪亮名片之一。近年来,该项目课程取得不错的成绩——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小学艺术特色展,参加省、市、镇展示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学校被评为首批“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美术科被评为东莞市品牌学科,学生作品也在比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奖。
戴彦勋告诉记者,该校从2009年开始,就将剪纸艺术定位为学校特色教学项目之一,2011年成立了尚美剪纸社。学校以“人人会剪纸,个个来参与”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每学期开设校本课程学习月。学校尝试将剪纸与“旱木龙”等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并实践出以黑、白、红三色为基本色,创造了立体的艺术表达形式,成为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据介绍,该校不仅在课堂上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剪纸艺术创作,还积极组织平台,让学生创造生活之美。如,每年春节举行“过新年,贴窗花”实践活动;开展评选尚美之星——“剪纸小能手”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送吉祥作品;举行现场的“千人剪纸”专场活动等,让学生剪出精彩生活。
新闻推荐
举全市之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东莞交出2020年优秀民生答卷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汪万里)昨天,东莞对外公布,2020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向社会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圆满完成。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