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年拍摄、收集5000多张历史照片初心不变,手工制作摄影书呈现东莞历史变迁更显匠心 陈锦波:光阴流转 影像留莞
老式留声机里传出悠扬轻音乐,屋内的袅袅檀香中,戴着白手套的陈锦波,习惯性地在心无旁骛中开始了一天的摄影手工书制作——
作为业内著名摄影师,广东摄影圈的后辈们见到陈锦波,都会尊称其为“波叔”。近年来,年逾古稀的波叔放下相机,怀着匠心精神从自己珍藏的5000多张老照片中精挑细选,制作出了一本本独具质感的摄影手工书,旨在通过影像资料为东莞留住一段历史。谈及未来,波叔希望制作100本与东莞有关的摄影手工书,让年轻一代从更贴近的角度,直观感受这座岭南名城的发展变迁。
●陈锦波简介
陈锦波,东莞莞城人,1978年涉足摄影,曾任东莞摄影家协会主席,拍摄《古城·老街·老房子》《古镇人家》《黑白情怀》《岁月留痕》《工业记忆》《东莞历史文化瑰宝——千角灯》《像·不象》《我行我素》《云端上的古寨——垛醍》及《痕迹》等一系列专题作品。
其中,《工业记忆》获2017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优秀摄影画册”奖;《像·不象》专题获2018年第二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优秀作品展览。陈锦波摄影作品,先后在北京、浙江、江苏、湖南、四川、贵州、广西,以及广州、珠海、泉州、韶关、阳江等省市,包括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展出,并被各级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及私人收藏。
历史照片承载回忆
每天上午9时,送完孙女上学,波叔就来到位于黎屋围村的一栋居民楼,“陈锦波工作室”,是他制作摄影手工书的地方,而这也是他现在的“工作”。
“我这一生都"卖"给摄影了。”波叔戏言道。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走街串巷四处采风,于是对珍藏的东莞老照片进行梳理的想法逐渐萌发,再加上2020年庚子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波叔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作为地道的东莞人,波叔可以说是东莞记忆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爱摄影的他几十年来一直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对于其中变迁,他更是尤为在意,一旦听说哪里要拆迁,他就会跑去拍一组专题照片,把这里的旧址原貌通过影像记载下来。
在自己的工作室,波叔专门留出一个房间用于保存老照片,包括他所拍摄或是收藏在内,总数在5000张以上。怀着对家乡的浓郁情感,此前他已无偿捐赠500张老照片给东莞博物馆收藏。
这些老照片,不仅有翻拍的,还有置换的,以及在现实、网络中购得,而其选择也是自有标准。“首先要跟东莞有关,体现东莞的人文和景观,其次照片要有历史感和年代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波叔表示,制作手工摄影书,自己更像是在“梳理历史、抢救老照片”。
2019年8月起,他开始着手整理老照片的资料。波叔认为,整个过程最难的是图说和注释,由于不少历史照片年代久远,时间、地点难以明确,波叔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走访,东莞档案馆、东莞市图书馆,包括广州中山图书馆,都是他的固定检索地,尽可能完善细节背景,让老照片更加“真实”。
手工制作彰显匠心
照片收集分外严谨,手工书制作自然更加专注——从用料开始,波叔就有严格的要求,他用的印刷厂定制的装本,纸张质量达到收藏级别,墨水也是同样标准,使用量巨大的无酸白乳胶水300元一瓶,冲洗照片的相纸也是托人从国外购买——波叔直言,自己并不纯粹是为了做手工书,更多的是抱着整理历史的心态,怀着一颗匠心将其完成。
波叔的摄影手工书,一本大概有60多页,需要经过图片收集、查找资料、手工制作三个过程,总共十个步骤。他每天泡在工作室,最快也要25天左右才能完成一本,严谨细致的工作之下,对他的眼力和体力都是极大考验。
每天工作开始前,波叔都会仔细检查一遍工具和材料,制作时先用尺子进行定位,在纸上画出照片轮廓,然后细心地在照片上粘上胶水,对着铅笔画线处贴上去,再用工具把照片整理平整。等胶水干了以后,再拿尺子在照片下画上一条条横线。“要根据查找到的资料,给照片写上说明和来源,之后再把铅笔画的线擦掉,那样字迹才不会歪斜。”波叔介绍,每张照片都要写上编号、盖上钢印,以便归纳收藏。最后,还要专门请书法家题写书名,在书上手写序言。
从开始制作手工书到现在,波叔已经完成《东莞·百年光影》(6册)、《痕迹——鳒鱼洲工业区景观》《中华第一灯——千角灯》《城·迹——2003年东莞中心区航拍》《沧海印记》《岁月留痕》《云端上的古寨》《素影·素心莞城老街扫描》《工业记忆》《探寻侨乡建筑》《时光再现——20世纪30年代香港景观》《古城·老街·老房子》等12个专题,共42册摄影书。
翻阅光影读懂东莞
打开《东莞·百年光影》,浓厚的历史氛围迎面扑来:1923年6月,孙中山于东莞石龙;20世纪40年代东莞县政府;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进驻东莞;20世纪60年代迎恩门、地方国营东莞粉厂……透过这些光影定格的历史瞬间,东莞历史跃然眼前。
“这张照片,是所有老照片中年代最久的。”波叔拿起一张摄于1904年的“东莞可园明信片”告诉记者。仔细观察,明信片由法文书写,经过翻译才知道,这张照片是1904年8月23日,法国人奥尔尼尔·里尔维特通过广州沙面的法国邮局寄给其好朋友奥尔塞纳,在照片中给后者介绍东莞可园景色,并表示:“每次寄信,我都寄给您几张,这样您就可以收集到一整套东莞照片。”
“老照片的魅力,就是在于让大家看了以后,能够产生延续思考,带来更多可能。”波叔说,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以前的东莞是什么样子,而照片的伟大之处,正是把年代、时光和历史定格,他希望自己的摄影手工书也可以留住历史,让后人有迹可循。
这样的夙愿由来已久——1978年,在莞城文化部门工作的波叔开始接触摄影,从此深深被其艺术价值吸引,拿起相机一拍就是40多年,一直用镜头给家乡和时代留影,他形容自己对摄影的感情可谓“起于初心、终于匠心”。
“做了几十年摄影工作,如果没有给社会留下点什么,必然是我的一大遗憾。”波叔感慨道,他希望抓紧时间把这些老照片整理出书:“如果身体状况和条件允许,我计划做100本与东莞有关的摄影手工书,为东莞历史留底。”
新闻推荐
2020年东莞安全生产“成绩单”上周出炉 事故综合下降幅度历年最大
上周,市安委办通报了2020年东莞安全生产“成绩单”,全市的事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平稳、趋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