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第一幼儿园大力开发非遗特色主题课程 全方位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本报讯当今国家大力弘扬非遗项目进校园,如何充分挖掘非遗资源,帮助幼儿习得关键经验,是幼儿园需要探索与解决的问题。莞城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莞城一幼”)结合莞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与第三方开展合作,在幼儿园建立非遗教育传承学习点,通过环境营造、游戏活动、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传承非遗项目。
尤其近两年来,该幼儿园以粤剧、醒狮、花灯等项目为着眼点,开展相关培训和教学,普及非遗知识,梳理形成“四个一”莞文化园本课程架构,同时以1+1+5的模式开发幼儿课程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非遗主题课程。两年多来,该系列课程累计惠及800多名学生,也让该园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非遗项目获奖幼儿10项,教师5项,幼儿园5项,幼儿园开发非遗园本课程资源12册等。
建立长效机制,助推“非遗在校园”
在开展非遗在校园过程中,莞城一幼首先制定了《“莞城一幼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组织实施方案》,并由园长牵头成立课程规划小组,专门负责非遗课程在校园的课程规划,下设环境创设组、课程规划组、活动实践组、后勤保障组等多个分组,每个组别会有相应规划,有力助推“非遗进校园”有序开展。
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该园重点工作落在“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师资培训”,旨在建立长效机制,壮大师资队伍,有效开展非遗在校园的教学工作。“在社会资源上,我们主要通过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市非遗宣传办等机构和渠道寻找资源。”该幼儿园园长胡成艳举例说,“比如,与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达成一致,在幼儿园设立非遗项目教育传承与学习基地,将粤剧、醒狮、花灯、建筑、美食等引进教学,成立莞城幼儿园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学习点,非遗传承人利用周末及平日时间对教师和孩子进行传习培训,孩子们自主选择"非遗"项目学习传统文化微课程,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该园还积极通过多元宣传和多样化活动,营造“非遗进校园”浓厚氛围,提升“非遗进校园”活动内涵,通过常态化的宣传和活动,助推“非遗在校园”。其中,在活动组织上主要通过邀请非遗专家及学者授课,借力庆六一“大手牵小手走进老莞城集市”义卖等活动,邀请传统手工艺、莞式美食制作等方面的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行技艺传授,让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直观地了解东莞特有的非遗项目,在“非遗”体验的过程中重新唤起家长、幼儿及教师的传统记忆,建立起传统文化认同感。
打造非遗特色课程,全方位发展幼儿能力
据胡成艳介绍,在“非遗在校园”推进中,该园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打造和开展一系列莞文化课程和非遗课程。首先是以课题为带动,围绕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幼儿教育领域设置非遗主题课程内容,开展室内外一体化的莞文化课程探索,并梳理形成“四个一”莞文化园本课程架构,即“莞”集市游戏课程、“馆”个性课程、“管”区域活动课程、“莞”非遗主题课程,让课程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在此基础上,该校借力“非遗在校园”,以1+1+5的模式开发园本课程资源,即1项“莞文化”社会性游戏——“小莞城逛老莞城”集市游戏,1项“莞文化”资源中心的大班混班区域活动,5项“莞文化”非遗项目(粤剧、醒狮、特色建筑、花灯、莞城美食)主题课程教学全园铺开,由点带面,有计划地开发莞文化园本课程资源,从而促进幼儿习得传统文化的关键经验。
教学上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进行分层次、分梯度教学,既有知识学习也有实践活动,孩子也能自主选择所学内容,确保每个孩子对于非遗内容都能最大化吸收。“我们的课程在非遗项目里面很全面,对孩子的培养从小班、中班、大班就开始,对幼儿能力的锻炼是全方位的。这一块也是莞城一幼的课程特色。”胡成艳说。
经过两年的非遗课程打造和实施,该园现已取得初步成果,15个室内莞文化主题教学场馆和21个室外莞文化游戏区已全面开展,还与家庭、社区联合进行形式丰富、内容多元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受孩子、老师、家长的喜爱与认可。通过多途径的教育与实践,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非遗知识,也增强了幼儿的保护意识,让非遗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园的品牌特色。
新闻推荐
东莞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升级版 将对接企业和劳动者培训需求,塑造支撑全国先进制造业之都的技能生态
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东莞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天机机器人的技术人员正在装配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东莞森玛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