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动工 未来“慢行东莞”:步行有道,骑行顺畅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市城建局获悉,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已动工。其聚焦“慢行”改造,将与第一国际商圈及周边道路改造提升项目,市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1、2号桥一起重构升级东莞中心城区高品质慢行交通网络。畅想未来“慢行东莞”——步行有道,骑行顺畅。
品质提升
含九条道路沿线慢行系统
近日,市城建局举行项目集中动工完工仪式,其中动工项目就有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6400.1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东莞大道道路品质提升工程、展览馆北山登山径工程、丽峰路-美峰路改造提升、体育路-旗峰路改造提升、簪花岭村公共慢行通道贯通、黄旗山公园入口广场提升、元美东路改造提升、簪花路改造提升、石竹路改造提升、会展北路改造提升、公交品质提升等工程。项目建设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行道、车行道、慢行道、绿化、路政设施退缩空间等道路全要素综合改造提升。
“行有所安、居有所乐、赏有所悦”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拟打造美丽东莞的魅力城央,建设高品质的城市核心区。“品质提升”范围为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周边、旗峰公园站周边两大功能节点及包括东莞大道在内的九条道路沿线慢行系统。项目顺应东莞中心城区特质,以“山水客厅、创智城脉”为愿景,提出五维策略——彰显门户形象的城市脊梁、构建品质慢行的魅力街区、激发城市活力的主题锚点、链接自然生态的绿色网络、前瞻未来发展的弹性链接。
此外,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将以街道定位为基准,通过构建完整街道,结合专为中心城区设计的文化LOGO,促进街道形象一体化,形成独特而统一的街道铺装、乔灌木种植、街道标识和街道家具,营造三种中心城区的街道表情。
记者走访
慢行道路“断头”,人车“混流”
目前,东莞部分道路存在空间活力不足,路口标识缺乏整体统一,建筑前区、街道之间缺乏互动,功能单一,街道品质不高,路权不分离,自行车与人混行。
共享单车停放,挤占人行道空间。近日,记者在第一国际元美东路一侧看到,人行道上停放着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挤占了近一半人行道空间,路面没有明显标识的自行车道,靠近阳光路时,一家手机贴膜店突兀出现在人行道上,影响骑行顺畅。
经元美东路,记者向右进入阳光路,这里也没看到自行车道,时不时有电动车从背后“嗖的一声”开过。共享单车停放,挤占空间,使得行人和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混流”。根据第一国际商圈及周边道路改造提升项目阳光路东段效果图,这里应该人行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分明,井然有序。
来到第一国际东莞大道一侧,记者看到这里有明显的自行车车道,骑行顺畅,行至朝阳路,不得不由骑行改为步行。从朝阳路往石竹路方向行走,记者看到连贯的慢行道路被栏杆中断,行人走路需要跨过栏杆。该路段的一家银行门前则设置了停车位,将慢行道路隔断。石竹路两侧慢行道路通畅,有明显的自行车车道标识。去年,石竹路阳光中心小学人行天桥建成,将道路两侧慢行道路连接起来了,慢行体验舒适。
畅想慢行
步行有道,骑行顺畅
上述记者走访区域,主要位于第一国际商圈及周边道路改造提升项目范围内。该项目位于行政文化中心东侧,是市中心城区“两轴三节点”鸿福路站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市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1、2号桥的建设范围紧密相连,将构建市中心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网络。
此前公开报道显示,市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要统筹指导南城街道、第一国际业主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围绕2021年上半年动工的目标,对人行道、慢行道、退缩空间、路政设施等进行全要素综合提升,延续“东莞8公里”城市轴线慢行体系的理念,保证轨道站点出入口周边充足的城市步行活动空间,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打造标杆性城市慢行空间。
如何提升市民慢行体验?第一国际商圈及周边道路改造提升项目将优化路面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空间关系,增设公共停车位,并进一步合理规划和规范管理地面停车位;同时也将接驳分散、不连续的城市慢行空间以完善城市慢行网络,对城市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梳理步行、自行车、道路绿化、市政设施布局,提升城市绿道和无障碍通行设施,形成“步行有道、骑行顺畅、设施有序”的空间品质。
新闻推荐
莞企在主动求变中逆势增长 面对疫情冲击,“非接触经济”蓬勃发展,企业研发按下加速键
■拓斯达口罩机生产车间拓斯达供图关键词:主动求变释义: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外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但是很多东莞制造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