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 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是发起单位之一

东莞日报 2020-12-29 10:35

■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现场■非遗文化元素存在于纺织服装等许多领域

近日,首届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交流会暨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非遗职教集团”)成立大会在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来自全国100余所职业院校(包括应用型本科)汇聚一堂,共同探究职业院校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之路。作为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发起单位之一,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参加了会议。

将致力于打造具东莞特色的非遗职业教育品牌

非遗职教集团以推动非遗职业教育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搭建非遗职业教育的交流平台,促进非遗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由广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院、广东省卓越师资教育研究院、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并联袂全国开展非遗教育和研究的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团体及热心于非遗职业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共同组建,具有“联合性、开放性、互利性、非营利性”的非独立法人资格的职教联合体和学术交流协作平台。以实现非遗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构建现代非遗职业教育体系为目的。

“学校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影响和引领东莞更多职业院校加入该集团,共同探索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打造非遗职业教育航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加快非遗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步伐,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非遗职业教育品牌。”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校长江学斌说。

成为全国非遗职教集团发起单位之一

作为地方一所以纺织服装相关专业为特色的中职学校,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为何成为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的发起单位之一?非遗职教集团常务副理事长、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校长江学斌给出了一组数据:《2018/2019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72项中,纺织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中,纺织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2名;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国383个传统公益项目入选,其中纺织服饰类传统工艺多达104项,其中纺染织绣81项,服饰制作23项。此外,在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名册40个项目中,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3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其中,“中国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纺织服装领域有着大量的非遗成果和文化元素,这是我们作为牵头单位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纺织服装在非遗领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则是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的办学自信,方能支撑地方中职学校成为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之一。江学斌介绍,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以艺术设计专业为特色,有优质的条件来进行非遗文创作品开发,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一种艺术创新,“我校虽然是中职学校,但服装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成效得到业内肯定,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这是我们作为发起单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深层次探索教育教学

与产业发展

据悉,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覆盖了全国100多所中高等职业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学校;非遗职教集团对非遗项目和类型没有做限制,只要学校有相关的课程,便可以申请加入,目前传统手工艺、刺绣、服装以及书画类的专业比较多。这也为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在教育教学和服装产业深层次融合上提供了条件。“我们也将会在教学、专业融合、资源整合以及非遗+创新融合等多方面进行探索。”江学斌说。

一方面,学校将借此平台开拓非遗教学的新领域,并发展非遗特色专业。比如学校在毛织艺术品的创作上已具备经验和优势,接下来会继续探索创新,推出“江山如此多娇”“铭记历史”等系列毛织艺术作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专业创作中,“目前开设纺织服装类非遗课程的学校大多集中在刺绣、传统画等方面,毛织艺术品类较少,希望能以此来开拓非遗教学的新领域。”江学斌介绍,学校还将融合民族文化和美学教育,比如将乳源瑶族服装服饰、客家服装服饰、虎门疍家文化等广东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运用现代美学对传统服装服饰进行升级再造,使其符合现代审美、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此外,学校还将借助平台,整合各院校、服装企业、政府面料馆、服饰馆等各方资源建成“服装服饰文化众创中心”;并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与非遗公司、文创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一批非遗课程、研发一批文创产品,定制一批非遗研学项目,开展非遗培训,扩大非遗教育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学校将积极探索并推动“非遗+”创新融合发展。通过“非遗+数字”“非遗+育人”“非遗+文创”“非遗+传播”等方法培养学生技艺传承能力、使命践行能力、文化研究能力以及“非遗展演”培养传播推广能力,探索非遗文化长久保存,助力东莞服装产业探寻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新闻推荐

期末前后,智慧家长这样做 “爱家慧家”家长成长直播公开课火爆开讲

■直播课现场本报记者陈栋通讯员张靖瑶摄期末考试将近,您和孩子准备好了吗?12月26日晚,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