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减量妙招频出”不只是环保之幸
点 击广东
飞来横祸,防不胜防。“东莞男子坠楼砸中快递员,快递公司抚恤金增至120万”(《新快报》11月17日),自杀寻死还祸及无辜生命。唉,再多的抚恤金也换不回生命,只有人人都敬畏生命、爱惜生命,才能减少类似悲剧。
再有“深圳一驴友登山不走寻常路不慎掉下7米悬崖,20多名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救援”(《深圳特区报》11月16日)。没有安全意识,不仅危及自己生命,还损耗、浪费了公共资源,请驴友们引以为戒吧!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幼童被高空坠物砸晕,深圳交警紧急抢救”(《 深圳晚报》11月17日),交警的及时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可是,这件事中“高空坠物”更应当引起关注。这些年,关于高空坠物的讨论和建议何其多也,但总也无法遏止“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治理高空坠物,的确很难,或许,还得不断完善的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就眼前来看,我们还得加强宣传教育,从小事抓起,纠正各种陋习。
环境保护也要从纠正陋习做起,比如乱扔垃圾的陋习就要及时纠正。你看,“守桶志愿者协助垃圾分类,广州天河车陂街道河涌又见鱼群畅游”(金羊网11月17日),这就是效果。志愿者守桶,守的是文明,守的是美好家园,为他们的辛苦付出,手动点个赞吧!
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人人有责——“高校快递垃圾如何减量,广州高校学子妙招频出”(《新快报》11月17日),讲的是高校垃圾分类治理创意大赛的情况,希望他们用智慧结出的成果,能尽快应用于生活。这不只是环保之幸,也锻炼了大学生的思维与社会责任感,会使得他们的人生更出彩。
◎陈管见 国企职员
新闻推荐
11月12日,东莞市经贸学校杨良松、王琳、张雪玲等东莞市名师工作室及易林华名班主任工作室联手开展集体研修活动。活动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