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即市场!东莞布局数字经济出炉首个数字产业扶持政策,至少两个数字产业园区揭牌
[摘要]出炉首个数字产业扶持政策,至少两个数字产业园区揭牌
“不少企业升级过程中,需要解决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问题,这一点在东莞来说,市场非常大。”日前出席“数字化生存”天安数码城第五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时,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表示,欢迎各界对于东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予以关注和支持。
“数字经济”这一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东莞也正大力度抢占这一风口,出炉了首个数字产业扶持政策、数字产业协会、至少两个数字产业园区揭牌,而背后是东莞制造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两大“数字”园区陆续开园
“产业园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此前出席活动时,华为云与计算BG智慧园区业务部政府行业总监刘振华表示,智慧园区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入口,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产业园区正在逐步从应用单点建设的1.0阶段、产业应用主导的2.0阶段,逐步迈向数据服务主导的3.0阶段,甚至是产城融合、运营主导的4.0阶段。
似乎印证般,10月份以来东莞两家数字产业园区先后落地。10月23日,中集产城数字科技产业园(简称“数科园”)正式开园,聚焦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以5G+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为载体,重点发展智能终端和智能装备产业。
开园当天,数科园就与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深圳5G产业联盟等16家商会或协会举行了签约仪式。按照规划,预计2022年全部招商完成后,数科园将进驻智能科技企业200家,年产值超100亿元。
11月4日,天安·深创谷数字化产业创想实验区启动。园区将依托天安数码城成熟的园区运营经验,整合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结合数字孪生IOC,对企业客户、服务流程进行画像,进而让AI深度介入企业服务,打造企业的服务器、资源池和实验场,另外还将驱动产城空间在招商展示、设施运维、应急管理、商业洞察领域的四大升级。
园区一方面聚焦数字产业、提供发展载体,吸引数字产业的到来,另一方面,园区通过数字化优化自身的服务,包括提高了招商能力、节省了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风险。
政企联手导入数字经济产业
数字产业如今是风口上的产业,东莞制造业面临升级,而这一过程信息化、智能化需求大,可以说“出门即市场”,但是在“数字化”的软件上则较为薄弱,因而从政府层面上正加强规划,主动导入数字经济产业。
2019年11月,东莞首批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名单公布,松山湖光大We谷和东莞天安数码城入选。政企双方将通过合作,推动东莞数字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受疫情的催化,东莞行动不断。6月17日,东莞首个数字产业扶持政策《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信息化发展专题项目实施细则》正式发布。该政策明确,将以数字产业集聚试点园区为抓手,着力推动东莞数字经济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数字企业最高补贴达500万元。这也是东莞第一个数字产业新政。
9月,东莞市数字产业协会成立,协会共有58家企业,涵盖数字应用、数字核心产品、系统集成等领域,包括华贝、德普特、长盈、拓斯达、富华、优利德等知名企业,华为作为数字经济的龙头企业,其属下的“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将作为协会的顾问单位。可以说,协会将东莞一批具有实力的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囊括在内,旨在搭建一个“数字产业生态”。
利用外脑对接东莞制造业
布局过后,关键还是用起来。“未来所有经济都是数字经济,所有产业都是数字产业,所有企业都是数字企业”。招商局集团首席数字官张健出席东莞活动时表示,随着各类资产的数字化,未来企业将会借助数字孪生的形式运转,数字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ICT的迅速扩张和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以数字化知识与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规模将不断扩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而对于东莞而言,目前最大的机会点或在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升级。东莞数字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剑峰出席数科园开园活动时表示,数字经济产业中,东莞的情况是“硬”的很“硬”,如华贝、拓斯达等,软的就很软,“会长单位也好、副会长单位也好,它们每年都会有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数字化应用。但是这些应用多数还是跑到广州深圳甚至国外去了,很少在东莞”。他坦言,不要以为大企业要解决数字化问题也不容易,很多时候不知道哪儿去找解决方案。因此如何解决软硬结合的问题,搭建相关的平台,可以成为数字经济突破的方向。
“更好地利用外脑对接东莞的制造业”。黄剑峰表示,不能停留在一定要把人留在这里,东莞本身区位优势就非常好,在广州和深圳中间,怎样结合地理优势,更多地借助广东、深圳的资源为东莞制造业赋能,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新闻推荐
东莞时报讯近日,桥头公安分局社区民警运用“智慧新警务”,帮助群众将遗失财物找回。11月13日凌晨3时许,桥头公安分局接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