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温塘下埔排渠 昔日黑臭水沟 如今水清鱼翔
编者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东莞要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2018年,东莞市新增报12条黑臭水体被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经过整治,目前水质变好。即日起,本报推出“消除黑臭还清于水”系列报道,聚焦治水优秀案例,总结推广经验。敬请垂注!
东城的下埔排渠,曾经是黑水沟,臭到附近居民不敢开窗户,如今经过整治,河水清了,鱼回来了。岸边农田引来渠水灌溉,甚至有人租下大片地用来开花场养花,附近人家打开窗就有鸟语花香,渠边也成了休闲的好去处。
渠边美景适合休闲
来自广西的林先生,在温塘一家工厂上班。11月12日早上,休假的他第一次来到下埔排渠附近,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天空不时掠过飞鸟,河堤上蓝花草随风摇曳,小河里的鱼儿成群……尽管当天太阳有点猛烈,他也忍不住骑起共享单车,绕了河堤一圈又一圈。他告诉记者:“这里很适合骑车,以后我有空还会来的。”
东城街道水务中心工作人员袁柱标,是土生土长的温塘人。他告诉记者,这条渠,以前不是这样的:“从我小时候记事起,这里就是个黑水沟。”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往里排、垃圾也往里堆,后来连渠底的泥都黑了,水像墨汁一样。
袁柱标指着渠边的农田说,这些地块是农保地,但从前农民浇灌只能用自来水,成本很高。又因下埔排渠实在臭得厉害,也只有小块地种了点菜,这一带几乎没人愿意靠近。
治水前后花了几年
2018年,下埔排渠纳入新增黑臭水体整治范围内,由东城水务中心、治水指挥部实施整治。
第一步是铺设了几十公里的排污管网,将污水通过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去处理,处理完成后,再将清洁的水引回来,保持下埔排渠的水位。
干净的水来了,但工作人员发现,河面常漂浮着黑色的浮泥。原来是河底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太阳暴晒后,发生厌氧反应,上浮到河面。
“河底的淤泥有四五十厘米厚,当时也进行了几次清淤,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通过考察,引进了一家公司的技术,往渠里投放微生物,分解掉污染物后,慢慢恢复了生态系统。
2019年,下埔排渠的一端还建起了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时片区污水量超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这里便能有效进行弥补。污水在这里会经过三道工序处理。记者在现场看到,处理后的清洁水通过水管流回渠里,出水口处有鱼群自在游动。
社区参与维护环境
“说句实话,当时负责这条河的整治,虽然决心表了,但到底能不能行,我心里也没底。”袁柱标回忆说,2019年开始,水里的鱼越来越多了,鸟也飞来了,整个环境越来越好。
治理好了更得维护好。曾经有一次,有工厂偷偷拉来污水,趁着半夜排到下埔排渠。天亮后居民发现水都变色了,但始终没能找到“罪魁祸首”。从那以后,下埔排渠有了专门的“守护者”,不仅东城水务中心有巡河队,社区也安排了人手每天巡查。每天在这里巡河的起码有5人次,“今年这种偷排情况再没发生过。”
如今走在渠边平整的小路上,袁柱标时常能碰到熟人。附近居民饭后特别爱来散步,小孩子也有了游玩的好去处。渠边的农田重新开发起来了,农民引来渠水灌溉,庄稼长势兴旺。一位开花场的商人看中了渠边的空地,租来种花。去年种下第一批花,今年又多租了一块田扩大经营……如今的下埔排渠边,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新闻推荐
?东莞举重健儿集中观看电影《夺冠》,学习女排精神 传承拼搏精神 追逐冠军荣耀
■东莞举重队借观影机会深入学习女排精神本报记者陈沛鸿摄本报讯昨日,东莞图书馆石龙分馆举行“致敬奋斗的时光”图书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