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实验小学不寻常的环保课
本报讯为树立环保意识,贯彻环保与发展双赢理念,更好地教育孩子们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理念,最近,东城实验小学组织教师前往东莞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走进园区,绿树葱葱郁郁,流水潺潺,老师们提出了问题:“怎么垃圾处理连黑烟都没有?”讲解员耐心地告诉大家: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室内过滤吸收,可以变成甲烷燃烧发电;而产生的废水,通过层层过滤后循环使用,成为植物灌溉、养鱼的用水。了解到这些后,老师们纷纷为科技的力量赞叹不已。
那么垃圾处理又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老师们跟着讲解员一起去了解。
从东莞市各镇街运来的垃圾会首先堆放在垃圾卸料大厅存放3至5天,在存放的这几天里,垃圾会自然滤干水份,便于后续处理。
垃圾自然干燥后,就进入了焚烧炉。高温焚烧后剩下的炉渣被做成环保砖和其他雕塑物品。讲解员介绍,园区里的道路就是用环保砖铺成的,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垃圾资源再利用。
老师们看到的垃圾的旅程,全都是靠机器自动化完成的。讲解员带大家来到了中控室。这里有几位工程师在严密监控各个机器的运转和内部情况。原来,只要通过电脑控制,就可以达到远程遥控。
随后,全体教师来到了粤丰环保主题馆。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教师们感受着自然之美,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历程,感悟和谐的生态之衡,增强了对垃圾分类处理、资源无害化的认识。未来的日子里,老师们将积极带领学生了解垃圾分类教育,一起爱护大自然。
新闻推荐
水稻收割现场师生走进田头参与稻田收割丰收的稻田文/图羊城晚报记者余宝珠通讯员尹巧瑜金秋时节,正是晚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