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热议湾区 医疗健康创新发展
昨日,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系列活动之湾区科技对话在东莞举行。院士专家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为新药创制与转化医学的湾区路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湾区方案献计献策。
此次湾区科技对话,和之前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的是群英荟萃的专家阵容,不同的是在疫情之下,此次湾区科技对话以“生物医药”为主题,以新药创制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为抓手,探讨时下人们最关注的医疗健康问题。创新药需要怎样落地转化?新冠肺炎治愈后的后遗症如何处理?中医药是怎么治疗新冠肺炎的,其背后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院士专家都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会上,香港创科局局长薛永恒做了推介,向嘉宾介绍了香港科技发展情况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格局的做法。“此次湾区科技对话,聚焦于生物医药产业,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香港将发挥国际化的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薛永恒说。
【声音】
人民不可一日无药,国家手中不可一日无药。医药产业关系到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特别是在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防治中,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有人将医药产业誉为“朝阳产业”“永不衰败的产业”,但这不应该简单理解成医药产业是永远能挣钱的产业。医药产业更是以人为本、高新技术集聚的产业。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推动了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同台竞争,相互结合,这是一件好事,也为传统中医药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事实证明,在新冠肺炎的多个阶段,中医药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姚新生
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重要成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后遗症带来的挑战。病毒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伤,对肺部会造成肺功能损伤、纤维化;对神经会造成头疼、癫痫、味觉嗅觉退化;还会带来胀气、视力减退等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怎么治愈新冠肺炎,对治愈患者的后遗症治疗同样要引起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教授苏国辉
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被证明是有效的。当下,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凸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中医药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研究,使中医药融入世界“大科学”的体系中,可以说,现在的中医药学亟需国际合作。我相信,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文明和文化的中医药一定可以创造出世界级的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刘良
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给新药研发带来预期的效益,在这个背景下,转化医学有了存在必要。转化医学就相当于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医学基础研究,一头连着新药临床开发,可以说,转化医学研究是新药创新的源头。目前,转化医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难点,主要体现在转化过程是否经得起真实性、代表性、完整性的检验。那么,转化医学需要什么?我们认为,第一,需要组织库、标本和临床纵向信息;第二,需要建立与疾病相关的模型;第三,需要多种组学和功能组学;最后,还需要强大的数据库和数量分析能力,这需要引入成熟的人工智能。
——原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叶祥胜
新闻推荐
鑫源食品文化博物馆全媒体记者程永强摄太粮米饭探知馆全媒体记者程永强摄唯美陶瓷博物馆全媒体记者郑志波摄异能无人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