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生大莞家”项目统筹10多个民生诉求收集渠道“小急难”事最快24小时解决

羊城地方 2020-11-04 10:01

羊城晚报记者谢颖

群众发生“小急难”事怎么办?今年4月份,东莞启动“民生大莞家”项目。项目开展至今,共办结102项“民生微实事”和534宗“民生微心愿”。

解决群众身边的“小急难”事

在3日下午召开的“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新闻发布会上,东莞市民政局局长黎雪琴首先就“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政策内涵进行介绍。

她说,“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是今年市政府1号文部署的工作任务,也是东莞市民生保障领域的一大创新之举。

为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急难”事,填补民生保障领域短板,东莞市政府明确了“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服务内容,包括“民生微实事”和“民生微心愿”两大类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织密民生保障网,“民生大莞家”将原本独立的10多个诉求收集渠道加以连通,分散的信息加以整合,做到“多口收集,一口办理”,减少了信息流转时间,建立起统一、高效、及时的跟踪处理机制,让民生诉求收集从“分”到“合”。

在市级层面,群众可通过登录“莞家政务”微信公众号、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提出,或到市民服务中心窗口反映;镇级和村级层面,还可向网格巡查员、村干部等反映诉求。

同时,在办理时间上最大化提升效率。以“民生微心愿”项目办理为例:群众诉求提出后,所在镇街“民生大莞家”牵头部门需在24小时内反馈受理意见,1000元以下的特殊群体帮扶项目及普惠型服务项目直接转由属地村(社区)办理;1000元以上的项目,立刻启动核查程序;10000元及以下的个人急难事帮扶5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可以说,“民生微心愿”项目最快可以在24小时内办理完成,最慢也不会超过1个月。而“民生微实事”项目则要求6个月内完工,有效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效率。

今年全市安排专项资金1.26亿元

据悉,2020年,东莞市共安排1.26亿元专项用于“民生大莞家”项目。从4月份正式启动至今,全市共征集了“民生微实事”项目734件,其中102个项目已完成。全市共接收“民生微心愿”诉求758宗,已办结534宗,通过“民生大莞家”专项资金解决的有96宗,共投入资金105.2万元;对接现行政策及现有资源解决的共80宗;通过社会力量解决的有358宗,全市共建成“莞家驿站”552个。

今年8月,省民政厅将东莞市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经验作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经验推荐至民政部。今年9月,“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以决赛第1名的成绩,获得省市直机关第八届“先锋杯”工作创新大奖。

黎雪琴强调,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不断强化部署推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并继续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建设,拓展项目范围,争取2021年形成基层群众申报、党委政府响应、职能部门主办、村(社区)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居民群众监督的“民生大莞家”品牌。

新闻推荐

一个多月跑了20多个乡村为牧民免费体检12名东莞医务人员坚守雪域高原医疗援藏,致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12名东莞医务人员坚守雪域高原医疗援藏,致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