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步步高小学:非遗莞草成校园文化表达的名片 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未来教育支点

东莞日报 2020-11-03 10:51

■莞城步步高小学以非遗项目“莞草编织”为主题,以校长为带头人,通过“学科共整,跨学科融合”的未来课程模式,将莞草编织延伸到所有学科的课程中本报记者 李梦颖 摄

开篇语

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至今已7年,共组织非遗进校园示范性活动180余场次,受益师生80余万人次。7年来,活动内涵不断拓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广东非遗保护的闪亮品牌。

目前,全市已有10多个镇街、30多所学校开展非遗特色课程,共培育了12个“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莞城步步高小学、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沙田镇中心小学、大朗镇巷头小学、东坑中学、石龙镇实验幼儿园、莞城中心小学、莞城第一幼儿园、长安镇乌沙幼儿园、常平镇实验小学、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企石镇江南小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覆盖到教育的各个阶段,融入教材体系中,贯穿到人才的培养全过程,是广大教育、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让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传播、传承、创新,同样是广大教育、文化工作者应有的文化担当。今日起,本报将对这12个传习基地进行逐一报道,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在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评选中,“东莞非遗进校园品牌化发展模式”被评为“十大精品案例”之一,莞城步步高小学的“莞文化寻根之非遗莞草”项目也被评为“精品案例”。在2020年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启动当天,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为该校颁发了“东莞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牌匾。

莞城步步高小学以非遗项目“莞草编织”为主题,以校长为带头人,通过“学科共整,跨学科融合”的未来课程模式,将莞草编织延伸到所有学科的课程中。长期负责非遗工作的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何超群认为,该校的这种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教学模式在非遗传承中具有“教科书式”的意义。

莞草非遗教学普及到各个学科

莞城步步高小学校长尹凤葵介绍,2017年,经过数年的调研考察后,该校最终决定正式启动莞草项目进校园,通过创新课程让莞草艺术生活化、品牌化,让莞草成为该校校园文化表达的一张名片。起初,该校以融入美术学科为主,联动莞城美术馆、莞草种植基地、非遗传承人等,深度挖掘莞草的美术化价值,并成为学校的一个美育品牌。从当年起,该校每年在莞城美术馆举办特色美育展,进行公益拍卖莞草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从2019年开始,莞草教学逐步普及到各个学科。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查找、学习与莞草相关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文学创作,老师进行引导和讲解,同时在课堂开展展示、背诵等活动;在数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分析莞草编织中不同莞草编织作品的数学运用,尤其是几何构造的讲解和运用;在思想品德课上,则结合莞草精神、莞草编织历史、非遗传承人故事,进行德育教育;在科学课上,结合莞草的生长环境、莞草生物形态等,进行生物知识和原理讲解。

用莞草未来课程构建非遗在校园新局面

2019年年底,该校基于“莞草未来课程”项目式学习,通过课程融合、师生整合、生生整合、校社整合的方式,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固化的教学组织形态和学习空间,以重构课程的形态实现跨学科教学新格局。具体而言,就是开设递进式教学逐级渗透“莞文化寻根之非遗莞草”项目课程:阐释一次学生经历认识认知莞草,实地探索莞草,了解分析莞草,总结联想莞草,实验研究莞草,利用莞草创作以及设计校园展览馆的系统化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创作、创新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通过对莞草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发展能力,去找寻东莞文化之根,找寻未来发展之路。

目前,该课程以5年级学生为施教对象,进行集中、系统性、项目式教学。“一般设在暑假,类似夏令营,共两周30多个课程,以语文、美术、科学、音乐为主的多学科融合教学。”尹凤葵表示,这个课程更加系统科学,学生在系列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家长和老师,走进图书馆、莞草种植基地、科学实验室等途径,带着项目的本质问题,一步步完成项目学习,感受和了解莞草的文化历史、人文价值与文化意义,掌握更深的莞草知识和综合技能。

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未来教育的支点

为了营造良好的莞草项目学习环境,莞城步步高小学不仅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与莞草相关的创意宣传和学生创意作品,同时还积极搭建平台,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莞草作品和节目。其中,该校修建了莞草e博园,陈列莞草的前世今生,形成线上线下互交的互联网信息化学习平台,打造莞草文化技能、莞草文化育人、莞草文化鉴赏三大系列的微课程。

“今年11月开始,我们将启动莞草e博园的二期建设,预计明年初开放。”尹凤葵表示,二期建设将延伸到更多非遗项目上,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以此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创新思维模式。

同时,2021年起,该校将以莞草为载体,打造更多与莞草相关的文艺产品、创意产品。比如,目前该校正在创编一部与莞草有关的大型音乐剧,计划在2021年10月26日校庆时举行首演。

“教育要面向未来,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学科跨界融合的未来课程,在传统文化里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撬动未来教育这个地球,培育更多未来人才,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尹凤葵说。

新闻推荐

2020年电力行业技术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在莞召开 “莞电学校”试水市场化运营获点赞

2020年电力行业技术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在莞召开。钟文斌摄10月29日—30日,“2020年电力行业技术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下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