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6日,东莞银行机构共为1800多家受疫情防控和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新增授信540多亿元,已发放310多亿元 疫情下的东莞金融力量尽显责任担当

信息时报 2020-09-30 00:49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东莞全市乃至全国、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上半年,在东莞全市金融系统的共同努力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东莞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持续保持珠三角首位,新增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居广东全省地级市之首。金融系统在战疫情、促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东莞全市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在上述背景下,《东莞消费样本》“金融篇”,重点解读东莞金融行业是如何助力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是如何促进消费力提升,助力东莞经济企稳回升的。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近日,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银保监分局立即进入“战时状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制定出台东莞“助企撑企15条”“优化服务15条”“加快复苏16条”“稳外贸20条”中的涉金融政策措施,重点从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优化转贷续贷服务、扩大贷款风险补偿等三大方面帮助受困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与实体同舟共济、攻克时艰”的思维,最大程度缓解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截至9月16日,辖内银行机构共为1800多家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新增授信540多亿元,已发放310多亿元。主要措施如下。

突出政策引领确保疫情防控不间断

为确保金融系统疫情防控和做好金融服务保障两不误、两促进,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向辖内各金融机构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要求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同时,呼吁辖内金融机构捐款2360万元,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金融力量,更向辖内金融机构印发多份政策指引文件,要求全力配合做好金融服务和应急保障工作。

在畅通抗疫资金汇划通道方面。指导督促辖内银行机构对财政资金划拨、应急物资采购、救助款项、紧急取现、外汇业务建立绿色通道,确保做到随到随办、随申随办。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外汇业务办理“免出门”“零跑腿”,跨境资金便捷高效快速汇划。

在支持保险机构发挥保障功能方面。指导保险机构加大保险服务,优化主动提升保险保障水平,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对感染新冠肺炎或直接因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理赔客户,开启绿色服务通道、简化理赔手续,取消等待期、免赔额和药品医院限制,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

在保障金融服务方面。要求金融机构(企业)建立返岗员工动态跟踪机制,并重点督导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内部管理等“四到位”和“八个一”要求的具体落实效果,确保安全有序复工。

维护金融稳定,确保合理信贷供应不间断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介绍,该局推动金融机构“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及时了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经营现状,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在督促辖内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方面。要求辖内银行机构及时掌握企业复工复产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措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加大对拓空间、三旧改造、镇村工业园改造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投放,有效保障投资开工项目在建项目的资金供给。指导辖内银行机构通过研发专属产品、实施优惠利率等方式,保证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足额信贷供应。

在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方面。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提前做好融资到期后清转预案,审查审批时不盲目否贷、压贷,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暂时受困的企业,通过展期、续贷、再融资、临时性延期偿还、延期付息等方式做好融资接续安排,满足企业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缓解疫情影响纾困解难。

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不间断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抢抓国家推动设立“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政策机遇,通过“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等方式解决企业难点问题,落实资本市场奖励政策,推动拟上市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保持资本市场“东莞板块”加速扩容的良好发展势头,力争实现三项超越,即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额、新增上市企业数量、新增申报上市企业数量均超过上年水平,全年新增境内上市企业数量保持全省地级市首位。

此外,鼓励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和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企业主动降低业务利率和收费标准,调整受疫情影响企业还款方式和延长还款期限,发挥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力军作用。

问答

截至8月末,全市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155.42亿元

信息时报:东莞金融业在促进消费力提升,助力东莞经济企稳回升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一是协调银行机构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会同人民银行东莞中支、东莞银保监分局举办“金融助企 政策直达—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宣讲会”,通过“现场活动+线上直播”的方式,让3000多家企业了解政策内容、享受政策红利,并敦促主要银行机构根据“完善扶持25条”中的涉金融政策措施,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但资金紧张的企业积极予以金融支持,并合理调整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做到应投尽投、能投快投。

二是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专项行动。在市内六大片区召开政策宣讲会,重点针对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物的特点,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8月末,全市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资金155.42亿元;发放全省首笔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以及全省首笔普惠小微企业延期支持工具资金,金额合计9234.96万元;银行机构已实地走访企业2200多户,已授信金额24.88亿元;莞城、南城、长安、寮步、清溪等10个镇(街道)也已先后召开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会,银行机构为超3000家企业发放贷款超250亿元。

三是提升融资对接服务的精准度。根据辅导企业自主勾选的个性化融资诉求,协调银行机构“一企一策”制定融资支持计划,限期内予以书面回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目前银行机构已为有融资诉求的企业新增授信211亿元。

东莞金融总量稳居全省第四位

信息时报:截至目前,东莞金融市场规模如何?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作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东莞金融总量稳居全省第四位。2020年上半年,东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304.57亿元,在省内仅次于深圳、广州,同比增长8.8%,并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

一是金融规模总量持续提升。继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在2015年破万亿后,2019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年内连续迈过9000亿和万亿两个关口),成为全国第五个贷款余额突破万亿的地级市,规模总量均实现“五年倍增”;截至2020年8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033亿元,同比增长24.2%,较上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较年初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速居珠三角首位。

二是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日趋凸显,新增信贷流入实体经济明显提速,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等在融资方面的获得感正逐步增强。截至8月末,辖内制造业贷款余额2095.53亿元,同比增速达47.2%,高于全省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速19.3个百分点,制造业新增贷款占全省制造业新增贷款的20.46%,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三是资本市场中的“东莞板块”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5家(年内新增6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另有多家企业已通过发审会将于近期正式上市,有9家企业已申报上市材料到证监会或交易所,18家企业在广东证监局辅导备案,上市后备企业资源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四是地方金融秩序保持稳定。今年将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扩大至5亿元、单家企业单笔申请限额提高至2亿元、资金使用最长期限延长至10天,转贷利息仅按企业续贷贷款的利率标准收取,目前已与17家合作银行成功运作158笔合计46.07亿元转贷资金,帮助企业过好“转贷关”。

●农业银行东莞分行:全力支持东莞经济企稳回升

近日,就助力东莞经济企稳回升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农业银行东莞分行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以来,农行东莞分行严格落实“四个到位”、“八个一”要求,2月10日全面复工,开门营业时间同业最早、同时段营业网点同业最多,全力支持东莞经济企稳回升,仅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量就多于去年一年的投放,金融组合拳助力“世界工厂”等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经济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具体措施有:首先是大力支持防疫重点企业。疫情发生后,在一周内对200多个白名单企业进行信贷需求摸底,确保支持到位。同时梳理形成“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四类名单”,按日更新,落实责任制,加大资源配置,加强对重要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企业支持。其次是落实纾困政策。综合运用降低贷款利率、调整结息还本周期、小微企业贷款展期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经营困难。同时,为个人客户提供贷款宽限期申请、信用卡延长还款期服务,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此外,加强信贷服务创新。创新推出抵押e贷、保理e融、房抵e贷款等线上信贷产品,支持企业经营和个人消费。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科创型企业、民生基建、新基建、新经济五大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精准支持落地在东莞的省市级重点项目。

新闻推荐

“中国好人”校长讲好中国故事

■“浩歌中华”全国巡讲课(温州站)曹永浩校长在温州中等职业学校给学生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受访者供图在东莞,有一个“中国好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