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专家建议东莞 培育标杆企业形成示范

东莞日报 2020-09-21 10:46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胡敏: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及:政府需要重点培植一批经营效益好、效率高、管理到位的物流企业,搭建物流企业和实体制造业的沟通平台,帮助双方开展合作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 丁力:在自主创新、提高国产化率水平、产业转型升级等背景下,东莞制造业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国内物流的依赖性增加。

本期嘉宾:本期嘉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作出全方位安排。

《实施方案》从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全方位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解决制约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和“中梗阻”;同时,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条件。同时,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产业链完善,制造业发达。探讨如何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对于东莞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三人行”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展开讨论。

物流业渗透制造业各个环节

记者:此前,围绕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政策提法多为“两业联动”。新印发的《实施方案》在“两业联动”的基础上,更突出“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胡敏:过去,人们所谈论的物流业和制造业,基本是按照两个产业门类看待,前者作为运输服务业,后者作为实体产业,二者属于协同或者联动关系。现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所以我们现在以产业链供应链来看待制造业和物流业,二者必须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如果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就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如果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就相对较高,二者已经相互内嵌和融合。只有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才能大幅提升,精细化、高品质物流服务供给能力才能明显增强。

陈及:探讨两者深度融合其实是市场专业化分工的一个表现。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运输手段,根据用户需求及时送达物品,讲究低成本高效率地服务贸易,同样,制造业也需要低本高效。深度融合是两个行业需求的高度匹配。实体制造业生产产品流向市场,物流业为实体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物流运输支持和服务,两者结合成有机体。从形态上讲,这是更高级的一种形态,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从表现形式讲,物流业渗透到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交织,形成有机的强联系的整体。就目前来看,市场上制造业物流业的深度融合还缺乏一个成熟的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和制造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已经结合到一个较高层次了,如何打造一个更深度的完整形态值得思考。过去,制造业的前端投入、后端产出都需要物流业,未来可能各个程序和工序,或各个组装工厂之间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都需要一个物流平台介入,提供细小环节的全方位的服务,为产品产出提供更精准化的物流服务。这对生产企业来说,这是劳动成本的一个解放,节约了产品运输配送的成本,也节约了托盘叉车、仓库等成本;对物流业来说,是成本的摊薄,因为一个物流企业可以为N+1个企业同时提供服务,规模越大,资源利用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丁力: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一直处于偏高水平,随着制造业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如何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以支持制造业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实际上是将两者结合成利益共同体,为一个共同利益目标奋斗。深度融合下,物流业降低物流价格,提高物流效率,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从而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在我看来,这是支持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举措。

新兴产业物流需求增加

记者:东莞作为制造大市、外贸大市,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有何特点?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后,东莞企业将获得哪些发展优势?

胡敏:东莞制造业发达,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交通运输十分便捷,已成为大湾区核心经济区的重要地带,这里的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发达畅通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统筹布局,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以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韧劲。

从东莞目前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格局看,按照《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这六个方面在东莞都已经有了基本雏形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下一步重点就是要大幅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在形成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衔接上,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生产流程再造的新优势、新竞争力。

陈及:总的来说,东莞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东莞制造企业众多,尤其是工业企业占比大,从构成来看,以东莞企业对工业品的物流需求为主。当前东莞的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未来这些产业的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加大。随着电商和快递业的崛起,单位和居民物品的物流需求也会逐步上升。同时,电商的发展使得东莞对物流产生较大需求。东莞作为很多物流货源的产地,对仓储的需求不断增长,保管费用、仓储费用逐步增加。

东莞物流业和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后,会带来东莞实体制造业运作效率的上升。首先,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望下降,节省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成本,节约仓储成本,减少各个生产环节的沟通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其次,企业的生产职能得到进一步专业化分工,无需考虑物流方面的各个繁琐程序,没有了运输、仓储部门,聚焦生产就行,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能有进一步提升,大大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丁力:东莞以前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原材料来自海外,产品又销往海外,对国际物流的需求更高。在自主创新、提高国产化率水平、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等背景下,东莞制造业的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国内物流的依赖性增加。而未来,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国内物流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显。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节省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制造业产品的流动速度将加快,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也会更高。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记者:《实施方案》印发后,东莞应当如何推动相关工作任务落实,不断推进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胡敏:《实施方案》对东莞而言,是一个机遇,也是一次促进。东莞应当主动落实《实施方案》,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综合性保障措施,既积极推动降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性成本以及投融资、土地等要素成本,又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大湾区乃至全国形成新的标杆。

陈及:物流企业需要得到政策支持,能够获得各方面的优惠或者补贴,支持物流企业轻装上阵。政府也需要重点培植一批经营效益好、效率高、管理到位的物流企业,搭建物流企业和实体制造业的沟通平台,帮助双方开展合作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的企业开拓类似业务,真正做到全方位的精细的深度融合。同时,也需要财政、税收、信贷方面的支持,以及对物流企业在劳动用工、土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筹支持。大规模的物流企业一旦发展,对配套条件的要求就更高。

新闻推荐

全国竞走锦标赛男子20公里项目,东莞选手王凯华代表广东勇夺冠军 东莞田径 收获“金”秋

■从东莞走出的王凯华是目前中国男子竞走的引领性选手视觉中国图本报讯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东莞田径再度登顶扬威——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