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密集的城中村到资金欠缺的次发达村 解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莞实践
走进东莞高埗镇三联村,村前的鱼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鱼塘的水面倒映着周边树木的倒影,崭新的栏杆围在鱼塘周围,对面是拥有60多年历史的岭南风格老屋,采访当天,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正绕着鱼塘旁的绿道散步。
作为高度工业化的城市,东莞的村庄多是城中村和半城中村类型,与传统农村相比,这两类村庄人口相对密集,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如何将城中村与半城中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好?
近期,记者探访了道滘镇的大岭丫村,大朗镇的巷头村以及高埗镇的三联村、宝莲村、芦村村,这5个村均是城中村或半城中村,其中3个村是东莞的次发达村。在城中村和半城中村穿行,记者试图从某种程度上解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莞实践。
半城中村:规划引领项目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打开东莞地图,我们不难找到位于东莞市道滘镇东北部的大岭丫村。地处广深高速公路道滘出入口、粤晖路旁的大岭丫村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明显。辖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全村户籍人口3957人,外来人口5600多人。除了200多亩农田外,辖区内多是厂房和村民宅基地以及新建住宅小区。
按照发展现状、地域特色等实际划分,大岭丫村是个典型的半城中村。漫步在大岭丫村中,村内的中心道路旁随处可见垃圾筒;而村内的河涌上,干净得连落叶都没有。一个典型的半城中村,为什么如此干净整洁?
秘诀或许在大岭丫村委会的展板上。3个月前,东莞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东莞要将乡村振兴项目化实施范围扩展到所有村,在去年项目化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实现“全域项目化”;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整治落实,提升农村环境品质。
3个月后,大岭丫村委会的大厅中已经摆上了乡村振兴展板,展示出《大岭丫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库》。大岭丫村党工委书记刘沃浩说,早在去年底大岭丫村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时,就明确了建立项目库的思路。目前,项目库内容已经确定。
“我们鼓励下辖5个分社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重点围绕集体产业更新、特色精品、城市亮化等进行加强修补和融合。我们还打算引入文旅项目,打造观光景点,进行市场化运营,增强集体收益,让村民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介绍,大岭丫村目前已制定了人居环境工程提升项目库,总投资约4000万元进行河涌整治、房屋立面改造,建造观光农田公园,升级水岸枫林,增加划定辖区内停车位和停车场等。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动工12项。
城中村:直面难题多措并举改善社区环境
“户户织机响”,说的就是巷头社区的现状。作为大朗镇毛织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域,巷头社区拥有2000多家毛织企业,涵盖3.25平方公里毛织商贸核心区。地处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区的巷头社区,毗邻松山湖、寮步镇、东坑镇等园区、镇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5100人,外来人口多达10万人。作为典型的城中村,巷头社区经济体量大、人口密集、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
企业多、人口多,巷头社区每天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巷头社区党工委书记陈锦照坦言,与其他村相比,巷头社区24小时都有商户亮灯,都有人在工作,整个社区在不停地运转。
针对现状,巷头社区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改善社区内的人居环境。“针对社区内存在的乱搭建、乱摆卖、乱堆放现象,我们专门成立了3个小组,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陈锦照介绍,“针对生活垃圾多的情况,我们不仅仅依靠环卫公司的保洁人员,还在社区专门成立了环卫办,聘请村内的富余劳动力加入到保洁队伍中来。”
据介绍,巷头社区现有保洁人员100多人,每年投入600多万元用于环卫工作,除此以外,设有垃圾中转站7个,在居住密集地区设立垃圾收集点20个,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垃圾处理。
陈锦照介绍,巷头社区还创建了多个工作群,巡查员发现垃圾后会马上将具体位置拍照发到群里,后续会有专人过去清理。除此以外,还建立了日常曝光制度,工作人员将乱扔垃圾的图片进行公开曝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巷头社区的一组统计数据,也反映了他们对人居环境的重视。据统计,今年以来,“三清理”总清理面积达102616平方米、清理巷道及建筑材料乱堆53处、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物垃圾83处、河湖沟渠14处等;“三拆除”中拆除危旧房3间、乱搭建12处、非法违规或严重破损的商业广告招牌6处;“三整治”中整治垃圾乱扔乱放26处、污水乱排乱倒32处、“三线”乱搭乱接11处。
“我们下一步计划对整个巷头社区进行规划建设。目前已聘请专业的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们的社区进行统一规划,力争通过整治提升,将巷头社区打造成整洁、有序、活力、特色的精品乡村。”陈锦照说。
次发达村:因地制宜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每间隔10米远就有一个垃圾筒,篮球场旁种了蜘蛛兰、龙船花、软枝黄蝉等多种植物,还有崭新的水泥路和整齐的停车位……这是记者在东莞次发达村宝莲村看到的一幕。
作为次发达村,宝莲村2018年集体收入仅有132万元。但资金的短缺并没有阻挡这个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步伐。
宝莲村党工委书记郭应标说,由于资金有限,他们最终决定将钱投入到宣传和保洁两个方面。据介绍,宝莲村先后投入10万多元聘请多名保洁员,清扫卫生死角、杂草等,并走街串巷进行地毯式清洁。与此同时,投入2万多元为宝莲村300多户村民设置统一款式垃圾桶,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二次污染。在宣传方面,宝莲村广泛开展宣教,驻村领导和村干部积极走访村民,派发宣传单张400多张,着力提高村民公共卫生意识,使该项工作家喻户晓。
除了把钱花在“刀刃上”,次发达村往往会因地制宜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地处高埗镇西部,位于东江下游的芦村村,被东江南支流、中堂水道等河流所包围,环境秀美。与其他村不同,芦村村三面环水,农耕用地较多,住宅用地相对较少,共享资源匮乏。芦村村党工委书记黄浩培坦言,该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具体措施必须与芦村村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相适应,避免“一刀切”。
基于此,芦村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芦村村城市精细化管理总体实施方案(试行)》,加强宣传“门前三包”制、建筑材料堆放制度、日常垃圾回收制度等。以方案标准化推进芦村村环境整治行动。
在资金投入方面,芦村村奉行的是“久久为功”原则。“我们去年投入了二三十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今年投入了三四十万。虽然总体资金不多,但是我们相信,只有持续投入下去,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才能最终做好。”黄浩培说。
此次探访的5个村庄中,除了芦村村和宝莲村外,位于东莞高埗镇北面,市环城北路南侧的三联村也是次发达村。与集体收入高的村庄相比,次发达村往往资金薄弱,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无法大投入、大建设。面对这个现实,三联村在工作模式上做文章。三联村委会主任刘仲培介绍,三联村在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党建引领、集体主导、全民参与”的模式,让广大党员、村民参与其中。
“我们成立了村小组理事会,通过各村小组理事会广泛调动村民参与。与此同时,我们还选出表现突出的村民去先进村和社区学习交流,并授以其干净整洁家庭称号。”刘仲培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最重要的是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村民积极投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南方日报记者施美
新闻推荐
10年帮扶334名求助者,南都记者回访几例慕思·南都爱心基金帮扶个案曾被帮助的你们现在怎样?
关注南都APP南都东莞,查看更多东莞读本报道记录人生百态个案回访2009年9月,南方都市报联合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