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出台“39条”服务“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统一大市场 强化大监管

东莞日报 2019-06-12 10:45

■东莞商事制度改革体验馆开馆仪式举行。图为在营业执照自助办理终端,通过人脸识别办理出来的营业执照■食品安全检测室,对市场的食品进行抽样检查,严把安全质量关■推动中华老字号及地方老字号食品传承升级。图为市民品尝老字号美食

今年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东莞市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领域获通报表扬。这是继2016年后东莞再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也是2018年广东省唯一一个在商改领域受到督查激励的城市。

根据全市机构改革部署,今年1月12日,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挂牌成立。2月23日—25日,全市34个市场监管分局相继完成挂牌,东莞市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该局局长陈锡稳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促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该局将及时换频道、转轨道,统一大市场,强化大监管。履行好优化营商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维护统一市场、保障消费安全、服务经济发展、建设质量强市、助推创新驱动、夯实事业根基的“八大使命”。

为此,该局研究制定了《东莞市市场监管局服务“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定位为未来三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快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全方位提升、全力服务东莞市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的行动纲领。共有39条工作措施,分为深化准入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执法、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强市和特色品牌建设等六大部分。

关键词:市场准入

进一步破解市场准入

和监管的“痛点”“难点”

从先行试点到样本示范,东莞“商改”在我国商事制度改革中历来就是一个缩影。

过去一年来,东莞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坚持“放开”与“管活”“管好”同步,利用“互联网+”手段,融入多元共治理念,推动了政府职能深刻变革和营商环境有效改善,为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监管格局的重塑和市场体系的构建摸索新的路径。同时,也激发了市场活力。

2018年,东莞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6.49万户,同比增长18.71%,创下了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4月底,全市市场主体突破了117万户,其中企业达52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在全省的开办企业便利化评估中,东莞的综合得分连续三年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

在本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再次聚焦企业在市场准入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持续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提出了包括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建设东莞商事制度改革体验馆、深化前后端联动改革、探索便利跨境投资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创新集群注册登记方式等6方面内容,进一步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

例如,《实施意见》提出2019年将开发东莞“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并上线运行,探索研发企业开办自助服务终端并试点推行,进驻市政务大厅并重新设计窗口运转流程。2020年,将更多涉企部门整合进驻“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拓展企业开办自助服务终端应用,复制推广自助终端服务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意见》探索便利跨境投资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登记注册托管企业及集群企业,探索推进港澳全程电子化登记,在简化版香港公证文书正式启用的基础上,试点简化版澳门公证文书改革,探索将港资企业核心证明材料转化为全程电子化登记所需的电子文档,便利港澳资企业投资创业。2021年,全面实现港澳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将建设东莞商事制度改革体验馆,力争将商改体验馆打造成全方位展示东莞商事制度改革最新成果的窗口。深化企业集群注册改革,试点个体工商户集群注册方式,培育国际领先的电商产业集群,扶持园区内电商企业发展,为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提供更多政策红利。

关键词:监管执法

打造“一平台三工程”

市场监管体系升级版

商事制度改革有两条主线,一是放松市场准入管制,确立平等自由的企业制度,并以此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新型的监管体系。

2017年,东莞市委、市政府立足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的高度,跳出政府部门对市场监管工作大包大揽的传统思路,推动市场监管与社会治理的对接融合,依托“智网工程”,融入互联网思维,构建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工程(简称“一平台三工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市场监管新格局。

同年12月,全市近万名网格员成为辅助市场监管的重要力量。他们行走基层一线,在信息采集、问题发现、服务引导、线索上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日常监管格局。

目前,网格员完成了全市48.17万户新设立、变更经营范围、经营地址市场主体的信息核查任务,指导63.74万户次市场主体进行年报,对4.25万户违法经营户进行了前置劝导,登记上报问题线索14.34万条。全市处于活跃状态的市场主体均建立起与地理信息、房屋建筑等关联的基础档案。

2018年10月,东莞“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获评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东莞先后在2018年4月份召开的全省改革工作会议,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介绍“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推进经验。

当前,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已进入从微观改革到宏观制度建设、从单一部门改革到多部门协同改革、从激发市场活力到规范市场秩序的新阶段。打开市场引起来的新问题,如何管得住?

为此,《实施意见》提出将从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造“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升级版、拓展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完善网格化监管模式、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发挥商协会共治作用等7方面,阐述了加强和改善事中事后监管执法的具体举措。

其中,在发挥商协会共治作用上,《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强商协会与市场监管部门的良性互动,发挥商协会参与市场治理的主体作用和教育引导行业企业功能,形成“一会一品牌、百花齐放”的示范效应。2019年,选取一批运行良好、治理能力较强、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行业协会作为试点,实施“一会一品牌”,推动在各行业协会及异地商会应用行业共治、协同市场监管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食品安全

八方面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牵动人心,去年,东莞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在市民普遍关注的民生消费安全上,《实施意见》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督促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建设、加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隐患整治等8方面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制约食品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2021年,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大型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基本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管理,食品摊贩基本进入固定集中区域。全市建成“明厨亮灶”信息化监管平台,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基本实现推行“明厨亮灶”全覆盖。

《实施意见》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制定并执行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更严格的标准。2021年,建成省级、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50条,40家“放心肉菜超市”(各园区、镇街不少于1家),200家样板农贸市场,1000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21年,粮食及其制品、畜禽产品及其制品、乳制品、食用油、酒类等十大类别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实施意见》提出,相关部门将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隐患整治。重点治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禁用物质以及生产经营企业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健食品标签宣传欺诈等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药品领域挂靠走票、未按规定销售处方药、药师挂证等违法行为。每年按照少不于30%的检查覆盖面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监管。

《实施意见》还提到,东莞将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完成4000批次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针对1到2个行业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确保工业产品合格率达到94%以上,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对3000余台套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抽查,发送特种设备安全宣传短信200万条。

在消费维权上,《实施意见》将整合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平台,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投诉举报异常名录,指导基层分局做好消费投诉举报受理处理,提高消费维权效能。在行业协会、规模超市、市场商场、网络平台等重点领域新建一批消费维权服务站,构建消费维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质量提升

多方面履行好建设质量强市的使命

自2016年2月成为全省首个获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地级市后,东莞持续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先后出台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东莞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2017-2018年行动计划》《东莞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

质量品牌逐渐打响。截至今年初,全市新增注册商标4.7万件,累计注册商标25万件,居全省地级市第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47万件和671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省第2,两家企业在承担国际TC/SC/WG工作上取得零的突破。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4项,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规模全省第2。

在质量监督工作方面,东莞去年在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再次获最高等级A级,4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15家企业获得市政府质量奖。去年,该局还推动东莞市获批成为全省第一个设立商标受理窗口的地级市。

在新的发展阶段,东莞应该如何抓好质量提升,建设高质量的制造业,提高东莞的品牌形象?《实施意见》里提到,2019年,东莞将从多个方面履行好建设质量强市的使命。

在标准引领上,东莞将通过政策支持、资助等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培育高端国际标准化人才,发展高水平标准化服务业,完善标准信息基础建设,提高标准供给质量和效率。2019年,计划安排最高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标准化工作。

在推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东莞将成立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在先进质量管理理论研究、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市镇协作、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每年培训企业2000家次以上。2019年,推动100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

在打造东莞质量品牌上,以跨界理念加强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的联系,推动建设东莞质量发展创新平台。建立市、镇质量品牌重点培育对象企业库,每年指导200家企业培育质量品牌,每届推动50家以上企业申报市政府质量奖、5家企业申报省政府质量奖、2家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

关键词:特色品牌

加快东莞产品向东莞品牌转变

当前,东莞正在向“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方向挺进,将聚焦品牌创新、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狠抓突破。商标品牌作为最主要的知识产权之一,连接着创新和市场,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据统计,自2001年东莞市实行“品牌立市”战略以来,17年间商标总量增长了近28倍,省著名商标增长了37倍。目前,东莞的商标总量、驰名商标和马德里国际商标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2。

在新形势下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成为东莞迈向“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目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全方位提升东莞市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为此,《实施意见》提出,东莞将加强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引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争取设立东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东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同时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高标准建成东莞商标品牌馆,力争2021年全市商标品牌发展水平达到24%,商标注册量达到27万件以上,马德里商标600件以上,建成商标品牌指导站33个,实现倍增企业拥有自有品牌注册商标全覆盖,本土区域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同时,《实施意见》还提出了对食品医药产业优化升级。挖掘、保护和发展一批餐饮老字号和地方风味名吃,推动中华老字号及地方老字号食品传承升级。全面实施新版GMP,鼓励企业提高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企业、重点品种竞争国际医药市场。2021年,食品生产工艺、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0%。

《实施意见》还提出,东莞市将以市个私协会为平台,以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为载体,搭建“两院八会一平台”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学研对接、品牌培育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响应“莞货全球行”和“莞货全国行”等活动,利用全国个私协会系统资讯平台,组织本土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为东莞企业扩大内销市场和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创造条件。

新闻推荐

7月10日起全国铁路调图 东莞东站多趟列车有变化

东莞时报讯记者昨日从东莞东火车站获悉,7月10日零时起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东莞东站多趟列车将有变化,已订票旅客尽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