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番薯第一人”引持续关注 近20家媒体探访陈益家族墓
本报讯近日,省政府公布了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共174处,东莞有10处。其中,陈益家族墓的入选,格外引人注目。因为陈益家族墓是我国第一块番薯地的历史坐标,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吃薯不忘引薯人。陈益家族墓升级为“省文保单位”的消息曝出后,东莞虎门人陈益400多年前冒着生命危险从越南引进番薯的传奇经历,以及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多方考证锁定陈益是“中国引进番薯第一人”的艰辛历程,引发市民热议。23日,近20家省内外媒体来到虎门,继续深挖虎门人陈益引进番薯的故事。
墓前种有一片番薯地
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虎门镇金洲社区梁屋村南面小捷山半山坡上的陈益家族墓前,只见四座墓坐北向南,一字排开。这四座墓葬中,最早落葬的是明嘉靖陈莲峰,其后以陈莲峰墓葬为中心,又先后将其后代陈虞肩、陈益、陈儒楚夫人邓氏安葬于墓侧,成为明代的陈氏家族墓群。墓葬一直由北栅社区陈氏后人管理,每年清明时节以番薯作主要祭品供奉祖先。陈益墓在其祖父陈莲峰墓右侧,墓碑早已不存。
令人惊喜的是,陈益家族墓前依旧种有一片番薯地,且涵盖广薯、济薯、湘菜薯、苏薯、川薯、福薯等诸多品种,彰显着“中国引进番薯第一人”陈益的巨大贡献。
“没有杨宝霖老师的刻苦研究,我们就不知道虎门乡亲陈益是中国引进番薯的第一人,就不知道虎门是我国引种番薯的最早之地。”虎门人文丛书执行编辑陈梓英认为,杨宝霖老师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陈益引进番薯“敢为人先、舍生忘死”的精神,值得大力弘扬,如今纪念他,就是要呼吁大家重视粮食、珍惜粮食。
建议建设陈益纪念公园
虎门镇文广中心主任梁高鸿介绍,陈益家族墓自1989年成为市级文保单位以来,建立了陈益家族墓的管理维护机制,已成常态化。虎门镇文物部门定期巡查,属地社区、北栅社区,安排专人对文物进行巡查,及进行安全、消防检查。
谈到虎门今后对陈益家族墓保护利用的工作设想,梁高鸿透露,计划从加强挖掘文史信息、制定保护规划、建设陈益纪念公园、加强宣传等方面入手。建议在适当的时机,建设陈益纪念公园,这无论是对虎门、东莞还是全国都是一件有着深远影响的事情。
此外,虎门还计划通过文学、音乐、舞蹈、评书等艺术形式,讲好陈益的故事,传播陈益历史功绩;探索开发“全国引种番薯第一人”的旅游线路,让游客(特别是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旅途中体验种番薯、吃番薯的过程,进行有意义的科普教育。
延伸阅读
蒋光鼐博物馆基建工程基本完工
虎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是东莞的文物大镇。有3500年历史的贝丘遗址,近400年历史的逆水流龟村堡,鸦片战争古战场沙角炮台、威远炮台,还有抗日名将蒋光鼐故居等名胜古迹。目前,全镇共有已定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6处,市级4处;有登记入册的可移动文物676件。近年来,每年有超过1800万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慕名前来虎门旅游观光购物。
梁高鸿介绍,虎门目前正加快推进蒋光鼐博物馆建设。蒋光鼐博物馆建设于蒋光鼐故居旁,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蒋光鼐博物馆建筑主体是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东莞麻涌人)设计。目前,蒋光鼐博物馆的基建工程基本完工。下一步,将继续加快展馆的布展工作,力争2020年底开放使用。
新闻推荐
银瓶山森林公园天池溪谷禁止游泳 森林公园提醒,在溪谷游泳缺乏安全保障,易跌落悬崖
■森林公园立起指示牌,提醒游客禁止游泳本报记者叶珊摄本报讯天气炎热,有些游客在银瓶山森林公园爬山时,看到天池下面的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