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事业 东莞植蔗榨蔗、成糖售糖小记
邓尔雅曾作诗云:“荔丹而后接蕉黄,年尾村村榨蔗浆。”在东莞,甘蔗除了生吃,主要用来榨糖。
诗说莞邑
文:樨香馆主
我们先来读一首《槎溪竹枝词》:
“甘蔗千畦百亩蕉,蕉多果市蔗多寮。一年衣食农耕裕,胜过洋船外国飘。”
诗的作者署名“砚洲墨佃”,真名不可知,诗出槎滘《黎氏族谱》,故知姓黎,槎滘人。诗称槎溪“甘蔗千畦”,当收成之际,运蔗入寮,蔗积如山,村民藉之及香蕉,则衣食无忧,胜过漂洋过海、外出淘金者。
莞产之蔗,种类繁多,名目有白蔗(俗称水蔗)、昆仑蔗(俗称紫蔗)、竹蔗、木蔗诸种,且产量亦巨。
东莞产蔗之多,史籍有载。明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地语·茶园》记东莞篁村(今南城)、河田(今属厚街)“白、紫二蔗动连千顷”,〔康熙〕《东莞县志》卷二《风俗》记老洋平(今横沥镇村头、长巷、六甲村一带)、东坑、大朗等地“其利山蔗(原注:俗名竹蔗)”,记石龙“其地千亩潮蔗(原注:俗名白蔗,又有紫蔗)”,而〔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三《舆地略》云:“邑中水乡多种白蔗及木蔗,一年即成,无宿根。山乡多种竹蔗,初年曰新栽,次年曰旺头,三年曰老蔗,榨糖甜而清,尤佳。”又称东莞“诸果,蔗为最。”自明末至民国,莞产之蔗,一直长盛。笔者年少时,家乡产蔗依然连垄成片,远望,俨然绿色的海洋。
白蔗、紫蔗,质脆,作果,生啖,一般不榨糖;竹蔗、木蔗质硬,主榨糖。木蔗,自爪哇蔗(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清末传入东莞后,始有此名。故诸《东莞县志》,仅〔民国〕《东莞县志》载,之前,用以榨糖者,是竹蔗。
种蔗,颇是劳累,不仅要有技巧,还要费一番心神。
《广东新语》卷二十七《草语·蔗》曰:“凡蔗,以岁二月,必斜其根种之,根斜而后蔗多庶出。根旧者,以土培壅。新者,以水久浸之,俟出萌芽乃种。种至一月,粪以麻油之麸。已成乾,则日夕揩拭其螆,剥其蔓荚,而蔗乃畅茂。”
〔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五《舆地略》附记木蔗之栽种,云:“清明前后播种,秋冬收成。宜于气候温暖,土质松润之地。未种之先,掘地起畦,为三尺之畦,两旁开一小坑,植蔗其中,每株相距一尺。俟萌芽,施肥覆土。长至一二尺后,以磷肥、钾肥和豆饼于根际。若天旱,则宜灌水畦下浸润之,长大后,竖以竹木,以防风倒。每亩地收二千株。”
《广东新语》虽不专记东莞,东莞种蔗之法实同。择时,选种,掘地,起畦,开坑,测距,施肥,覆土,拭螆,剥荚,又灌水以浸润,竖木防风倒,工作着实繁复、劳累。特别收成季,为东莞天气最严寒之时,冻风大作,或时夹冷雨,人们奋战在田地间,其劳苦,殆非笔墨能尽述。
然而,种蔗,又是甜蜜的事业。
莞蔗,生啖之外,主要用来榨糖。
榨糖之所,语称蔗寮,一般冬至前后开榨,次年清明前后收寮,民国邓尔雅《东莞竹枝词》云“荔丹而后接蕉黄,年尾村村榨蔗浆”即记此况。
榨蔗之法,〔雍正〕《东莞县志》卷四云:“用两荔枝木相比投蔗隙中,驾牛旋转,俟蔗浆溢出,煎熬成饴。”
榨蔗情景,清邓蓉镜《东莞竹枝词八首》第七首有所咏及,曰:
“寒拥重衾梦未成,灯残一点暗还明。霜团老屋月初上,卧听千村榨蔗声。”
时值岁末,榨蔗声千村齐起,响彻云霄,甜香扩散,直渗入人们梦间。多美好甜美的日子!
东莞,种蔗盛,则糖之产量自然多,“糖居十之四”,《广东新语》卷二十七《草语·蔗》如是说,且莞人又能制作黑片糖、黄片糖、赤沙糖、白沙糖、冰糖各类型的糖。〔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五《舆地略》注引周天成〔雍正〕《东莞县志》,谓“其浊而黑者为黑片糖,清而黄者为黄片糖,皆俟凝结后划之成片,故名。其为糖沙者,以漏滴去其水,一清者为赤沙糖,双清者为白沙糖,最白者晒之以日,细若粉雪,售于东西二洋,是洋糖,次白者售之四方,其凝结坚凝,黄白相间者为冰糖。”
中国如何制糖,季羡林《糖史》有详说,不赘。只拈〔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五《舆地略》记东莞冰糖之制法:“白糖再加烹炼,洒以蛋白,去其浮沫,盛以瓦盆,候冷凝结,击碎为颗,冰棱晶莹。”此外,粤人尚可炼之成各种糖果,如芝麻糖、牛皮糖、秀糖等,当中,《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糖》记“秀糖称东莞。”
因东莞产糖多,故东莞自有专业销售市场。《苏轼诗集》卷三十九《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糖霜不待蜀客寄”句下清王文诰案云:“东莞石泷(笔者按,当作"石龙")镇,在惠州孔道,此糖贾之所聚,每坊累资巨万,彼中乃糖霜出处也。”考王文诰,清乾隆、嘉庆年间人,曾游粤三十年,据此至少在清乾隆、嘉庆间,石龙已是东莞糖业销售大市场,“此糖贾之所聚,每坊累资巨万”,足见其制之巨。又,由以上所言莞产之白沙糖,最白者售于东西二洋,次白者售之四方,以及〔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五《舆地略》所称“鸡栖坑之小柬白糖、南社之双白,其名著于他省”,可见莞糖之令名与销路之广,加之如《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糖》载莞人“榨蔗为糖,其制法旧胜于他县”,〔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五《舆地略》(十三)《物产》(下)《货类》文末有按,称“邑中出产糖为大宗,而冰糖制法尤为他邑之冠”,故获利厚。因糖之利厚,故莞人有贩糖往他处,近者如清罗嘉蓉《峡内竹枝词》句下注“寮步多贩糖往佛山各镇”,远者如〔康熙〕《东莞县志》卷二《风俗》记茶山商贾“度岭峤,涉湖湘,浮江淮,走齐鲁间,往往以糖、香牟大利”。
这种幸福甜蜜,洋溢在邓尔雅《东莞竹枝词》里,诗云:
“荔实芭蕉次第芳,从来草木重南方。此间蔗境全年好,不是清明也卖饧。”
惜到民国初,如陈伯陶分别在〔民国〕《东莞县志》卷十三、卷十五按云:“因外洋以萝菔制糖,搀入内地,邑之糖业渐衰落矣”,“近日洋糖大兴,邑糖房大半倒闭,无制冰糖者。其片糖、沙糖二种,获利亦微”,莞糖丰神已减。
另补充一点,东莞人年终岁初迎神祭祖,有荐蔗的习惯。至今莞人春节厅中的供桌上必有蔗一盘,清明扫墓、拜墓之品,亦有蔗一小盘。清末民初,署名“云裳”的诗人作《横塘竹枝词》,咏道:
“旌鼓吹巫秋社辰,盆装蔗果敬迎神。”
这当缘于甘蔗节节生牙,子孙多发,且甜,故用来祈求物阜年丰,子孙众多,福寿安康。
新闻推荐
长效治水、开门治水、智慧治水,华阳湖水质恢复引来八方游客 东莞探索地方特色治水样本
过去污染严重的麻涌华阳湖,经过数年整治,成为东莞旅游一张亮丽名片。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四月东莞,草长莺飞,花香四溢。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