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大湾区 南北向创新轴传动湾区知识链
深读
从深圳蛇口所处的南山北瞰,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广州大学城……创新平台连珠成串,正发出耀眼光芒。
从南山南眺,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老牌劲旅”积累厚重。
这条南北向的“创新轴”不断传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链”,“知识动能”遍布湾区各个角落,孕育湾区创新的生命力。
知识“内渗”现象渐显,提升“轴动能”
近期,“诺奖实验室”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正式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授牌。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的带领下,实验室将围绕可塑性原理和机制展开研究,有助于破译大脑奥秘,推动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的发展。
目前深圳这样的“诺奖实验室”已有6个,湾区城市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
集智纳贤、创新不断。深圳南山西丽湖畔的国际科教城已吸引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集聚,超过4万名高等院校师生正在构成湾区企业发展的强劲“智核”。
“从深圳的国际科教城,北上到广州大学城,南下是香港大学等‘老牌名校’,湾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知识轴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广东省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77万人;广州和深圳分别增加40.6万人和49.83万人,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列。
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南山区,已成为“创新轴”的重要支点。2018年,南山新增“领航人才”626人,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连续6年位列广东区(县)第一。
“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南山持续显现人才集聚的现象。南山常住人口中约有1万博士,10万硕士。”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说。
“四不像”研发机构促碰撞“火花”
如何将大学的研发成果、“橱窗”专利,转化产生经济效益?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深圳大学出台的《深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就明确对于一次性转让收入,85%归于研发团队,完善了激励机制。
深圳大学教授彭翔团队长期从事三维数字成像与测量技术的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20余项。正向激励之下,彭翔团队的技术不仅助力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还与华为、京东等企业开展合作,近3年帮助易尚公司累计新增产值3.5亿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公布的2018年PCT(专利合作协定)数据显示,深圳大学当年共有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201件,位列全球教育机构第3位,中国高校第1位。
在传统高校成果转化机制之外,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也成为知识产业碰撞“火花”的有效平台。在这样的单位里,项目投入更加自主、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产品需求更加贴近市场。
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从牛跟腱里提取的高纯度胶原,经过加工、灭活等繁杂工艺,制成的人工皮肤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而该企业正是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说,该院至今已成功孵化了2500多家企业、20多家上市公司。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让粤港澳三地的人才流动起来,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动力。”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汤晓鸥说。
目前,他牵头组建了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联合实验室,为深港两地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合作平台。
据悉,香港与深圳共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已完成规划程序,计划2021年开始建设研发中心等工程。(新华社)
新闻推荐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与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分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书 当事人可以在国内任意工行网点支取案款
本报讯4月24日下午,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第一法院”)与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举行签约仪式,就“执行款退款虚拟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