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书室沐风雨尊师重教警世人
社学、家塾、书室,都是旧时学堂的代名词。在樟木头裕丰社区丰门上围村,有一处百年历史的翠贤书室,它是樟木头现存最完整的古书室。百年书室既是客家先民们辉煌事业的佐证,也见证了客家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百年书室保存完好
翠贤书室位于樟木头镇裕丰社区丰门上围村。穿过几道古朴小巷,在一片现代钢筋水泥建筑物的夹缝中,一排以青砖为墙体、青瓦为屋顶的古民居就呈现在眼前,感觉亦真亦幻,宛若穿越回旧时光。这是一排典型的客家民居,建设于清朝光绪年间,虽历经百年沧桑,依然保存完好,有的房屋仍有人居住。
在这排整齐的房屋中间,有一座两进四合院布局的高大建筑,为砖石木结构。远眺青砖墙体呈人字山墙、灰塑正脊。在这座建筑的门楣牌匾上镶刻“翠贤书室”四个黑色大字,檐下壁画及两侧墙面如今已被白灰覆盖。
翠贤书室坐西向东,书室内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呈三间两进四合院布局,总进深21.4米,高7米。书室中间有天井,基脚、门框、台阶由麻石铺设。两侧厢房建成两层,用木板隔开。檐下雕花檐板精美,保存完整。门罩、漏窗、房梁、木梯等室内设施,虽色彩斑驳,但都保存完好。
5年前宗亲出资维修
今年50岁的蔡国业是翠贤书室的管理人。清明临近,他前来书室打扫卫生,以供宗亲祭祖时设宴使用。
“书室是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经常来玩耍的地方,留下了我很多童年的回忆。”在蔡国业的记忆中,翠贤书室约在50年前曾作为生产队的仓库使用,用来储存稻谷、杂物之类的粮食,后来就一直废弃。
看着翠贤书室地面上的一块块麻石,蔡国业若有所思。“书室是樟木头客家经典建筑之一,虽历经百余年风雨,仍保存完整,这与它的形制之独特、用材之精良、构架之考究是分不开的。小时候听父辈说,这些麻石都是通过石马河用船从外地运来的,可见当时建设书室费了很大的财力、物力。”蔡国业说。
随着时光流逝,翠贤书室经受不起岁月的洗涤。“由于日晒雨淋、白蚁侵蚀等恶劣条件影响,翠贤书室后来变得破旧不堪,再不维修就可能面临倒塌。”蔡国业如是说,“直到2014年,在我父亲的号召下,宗亲共同出资20余万元对书室进行了维修。维修后的书室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宗亲经常聚餐、联络感情的地方。”
据裕丰社区志记载,翠贤书室建于1878年,为丰门村十五世祖楷昇公携子建造,供族人受教、会客使用。在清末,樟木头有毓秀家塾、三乐书室等15所村办私塾(学堂),对村民起到启蒙教育作用。
新闻推荐
中堂多措并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让实践活动在基层常态化推进
本报讯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以来,中堂镇多措并举,通过成立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学堂、普法宣传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