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精准对接 以“强强合作”模式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产学共赢”
海陆通公司与东莞理工学院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近日,2019年东莞市(第十届)校企合作洽谈会在东莞国际会展酒店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地约210家院校及东莞1000余家重点企业受邀参会。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黄江分局(下称“黄江人社分局”)组织了东莞领益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海陆通公司”)等3家市“倍增计划”企业参展,以及27家用工规范、有相关岗位需求且有校企合作开发人力资源意愿的重点企业参会。
其中,海陆通公司在本次洽谈会上与哈尔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行了洽谈,并达成合作意向,计划今年接收输送毕业生15人,以“强强合作”模式,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撰文:游宇轩
导入创新资源寻求产业化项目落地
近几年,黄江人社分局每年积极通过各个社区平台、网络及镇内的媒体发布信息,动员全镇企业报名参加校企合作洽谈会。校企合作洽谈会通过搭建平台、加大宣传等渠道,深化提升东莞校企合作人才效益和品牌效应,引导黄江镇企业与全国大中专、高职院校加强交流合作,为黄江镇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注入动力。
黄江镇人民政府民营办(下称“黄江民营办”)主任张志来表示,近年黄江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对先进技术与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
笔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连续4年,黄江民营办组织企业到高校进行产学研对接,其中包括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东莞研究院等。企业与院校洽谈,于2015年达成约30人的人才输送协议;2016年达成约50人的人才输送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黄江民营办促成了东莞理工学院与黄江镇索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暨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同时,该校与黄江富奇实业有限公司秉承“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共建校企发展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举行了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揭牌仪式。
2017年,东莞理工学院与海陆通公司成立黄江首个校企“联合研发实验室”,是企业战略性互动合作的尝试,是创新化的战略需要,使校企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为实现“倍增”提供有力保障。
总占地100亩,总投资约6亿元的灵狮小镇已与东莞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未来,灵狮小镇将致力于搭建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有效集聚创意服务新业态,将建设成为粤港澳“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中心和“4.0”现代服务业小镇。
近日,黄江镇召开“人工智能小镇”项目汇报会。笔者了解到,该项目计划投资300亿元,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计划引入产业技术研究院、港中大(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科技发展需求,实现科学研究、技术转移及人才培养,同时引入国际化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发人才力量,导入海外创新中心科研资源,进行产学研合作,寻求产业化项目的落地。
精心培训,与高校共育人才
近年来,拥有数千名员工的海陆通公司全面搬入黄江镇后,采取“机器换人”等方式,加大自动化生产线升级改造,并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除了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公司的迅猛发展,企业亟须从事研发等顶层架构设计、了解行业尖端资讯或者拥有业界先进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的人才。
海陆通公司自2017年与东莞理工学院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后,成为东莞理工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就业创业基地,随即又陆续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长安先进制造学院、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成为校企合作伙伴。
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延伸,海陆通公司近两年来增加在东莞理工学院的招聘,通过引入该校电子工程、国际贸易和英语等专业的学生充实企业的人才队伍。
企业招聘人才、学校培养人才是双向促进的过程,为达到人才流通效果,海陆通公司和合作院校进行深度融合,共培共育人才,通过合作研发项目,为学生安排实习就业,提供实训场地与顶岗实践指导,聘请高校教授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等多种模式,进一步加深产学研合作。
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人才少的问题。合作院校推荐学生到企业实训或实习就业,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再次选择到海陆通就业。去年在海陆通公司实习的11名本科应届生,目前仍然有9位在职。
就读商务英语专业的王婧霖,便是其中一位。王婧霖是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应届生,在毕业前通过校招进入海陆通公司实习,经过一年的工作,她已从海外部业务助理,晋升为业务主任。
“当时,我了解到海陆通公司非常重视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便决定应聘。”王婧霖说,刚进公司的前几个月,公司为其安排了一系列培训,从谈判技巧、展会搭建等实操层面,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手把手教学,力求让应届毕业生在半年内接触到公司的各项业务,并在短期内熟悉岗位业务。
据了解,海陆通公司将校企合作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思想上重视人才储备,董事长朱治民多次向中层管理干部传达要重视储备人才,特别是应届大学生的培养与储备,不断为企业提供“活水”。
“按以往的经验,这些岗位的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如果是社招招过来的,留下来的未必有9个人这么多。”海陆通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肖博认为,企业和院校的深入合作,培训制度的完善,对应届毕业生的善待,使学生在毕业前已适应环境并熟知本公司情况,所以才能“留住人”。
具体做法上,海陆通公司落实对大学生培养和选拔机制,针对大学生出台“五步成才”校园人才培训方案,通过预前学习、综合培训、一线实习、岗位实习、正式上岗等五个步骤,精心培养可用之才。此外,海陆通公司还经常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为高校提供教育发展基金。
在本次东莞市校企合作洽谈会上,海陆通公司收获颇丰,分别与哈尔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行了洽谈,并达成合作意向,计划今年接收毕业生15人,并和其他高等院校和技术学校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为海陆通下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摸清需求,促进校企精准对接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人才、技术问题日益明显,企业对创新能力强、技能过硬的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黄江人社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节后镇内首场大型现场招聘会的情况,反映出目前与往年相比,黄江镇企业需求高技能人才呈上升趋势,充分体现了黄江镇企业在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战略的转变,也体现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的地位和重要性。
相对缺乏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人才难留、用工难,用工成本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引进高端的技术人员或引进产学研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用工问题。如今,越来越多黄江企业看到产学研合作带来的实惠,主动寻求合作的需求愈发旺盛。
“我们平时走访企业时都会有意识地推动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张志来表示,过去几年,黄江民营办每年都会不定期组织两场左右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带领黄江企业和东莞、广州、深圳等地的高校、研发机构寻求合作。
“我建议,在促进校企合作洽谈上,方式可以更为精准。”肖博希望未来能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座谈机会,帮助企业和学校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合作。
“促成校企合作,除了组织企业到院校寻求机会外,还可以反过来,组织院校到企业调研。”肖博建议,可邀请几家院校到同一企业参观,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发展和需求,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达成更精准的合作协议。
为使校企更精准对接,进一步搭建人才共育“双赢”桥梁,黄江民营办将结合企业实际,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为企业打开一扇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和行业尖端人才的发展之门。
“接下来,我们将做好企业经营状况的摸底工作和走访工作。”张志来说,做好“咨询服务百家行”活动,为每家有需要的企业量身订造人才需求订单,促使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合作策划招生,或进校后选拔组成订单班,让学生接受“专门化”教学,开通产学研合作的“捷径”,使毕业生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向导的合作方式,能确立学生的培养目标,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互补。”张志来说,学生前两年在校系统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训,第三年安排到企业带薪实习,在毕业时不仅获得了学校学历文凭和国家的权威职业资格认证,还掌握实用工作技能并享受完善的对口就业安置服务,真正做到深度融合,人尽其用。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直建)由广东省科协、省教育厅等联合主办的第3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周末在汕头市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