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开展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助春耕 “农忙”变“农闲”
□信息时报记者 曾德顺通讯员 黄春颖
“抢农时、备春耕,一家老小齐上阵、人吵车闹机轰鸣”,这曾是春耕麦田里最常见的画面,然而这些年却渐渐淡出了东莞农田,农业科技的发展正在让“农忙”变“农闲”。3月29日,2019年东莞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活动在石碣镇沙腰村举行,喷雾机、绿篱机等新科技实用农机具亮相,为东莞市乡村振兴点燃农业科技服务新动力。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永忠、副局长袁润萍、副局长罗其芳等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实用农机具亮相尽显“科技范”
活动推介发布了2019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解读《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活动现场进行了先进实用农机具展示和演示,并免费派发图书杂志、技术资料等10000余份,赠送优质化肥、农药、种子种苗等农资物品约12000份(包、支、盆)。
近年来,东莞市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省力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机械使用越来越普遍。东莞市农技办在本次服务活动现场展示了电剪、喷雾机、绿篱机等10多种适用于果树和蔬菜种植方面的农业装备技术。
来自东莞大岭山的东莞市智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当前具备高科技含量且吸引眼球的农业植保无人机。“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一个小时最高可以完成150亩—160亩的农作物作业”,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李金群介绍,一个架次的无人机可搭载16L药水,一次能够完成15亩左右的面积作业,“桥头莲湖公园300亩的油菜花就是由我们负责除害虫的,完成一次作业用时还不到3个小时,比起人工来效率提高了很多很多”,李金群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变得智慧而高效,无人机、自动喷灌等设备不仅助力丰产丰收,更给广大农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服务展位增添渔业新元素
2019年机构改革后,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增加了渔业渔政管理的职能,结合本次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在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中增添了水产养殖元素。风靡当今世界的观赏鱼——锦鲤,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也普遍展现在很多住宅、庭院中。活动现场展示的锦鲤以特制的包装方式为当前的新零售和运输提供了更多可能。另外,东莞市市动物疫控中心展示的龟苗憨态可掬,也给现场活动带来了很多趣味,为活动现场增添了新色彩。
接下来,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将发动和组织局系统各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结合东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以农技服务队、科技特派员的形式开展“送农技,传党情”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农技人员深入基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农户欢迎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新闻推荐
穗莞深城轨预计将于9月30日通车,同日东莞最大的城轨枢纽站将启用 东莞西站:40分钟可达深圳机场
穗莞深城轨示意图即将启用的东莞西站筑梦大湾区交通文/羊城晚报记者余宝珠图/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来自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