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航空医疗救援 打造“空中生命通道” 市民可打“飞的”来中山七院看病
航空医疗救援队将一名东莞的患者接送到中山七院进行医疗救援。
宝安日报讯(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郑天心/文 记者 卢正辉/图)3月28日上午10点,中山七院联合上海金汇通用航空、中国人民保险启动航空医疗救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教授,深圳市卫健委、市急救中心,光明区卫健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公安分局、区交警大队等有关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据介绍,早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在12个省(市)开展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71家医疗机构被列入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成为广东省7家试点医院之一。
启动仪式上,李宗浩为中山七院“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院”揭牌。他指出,“中山七院是国内首家落地揭牌的试点医院,这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希望中山七院探索开展航空救援培训、科研和急救实践,打造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的"标杆",未来在航空医疗救援领域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作为2018年5月刚刚投入运营的新建医院,中山七院把应急与灾难救治作为医院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启动航空医疗救援标志着中山七院成为国内首家落地的航空医疗救援试点医院,未来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急危重症医疗救治的“空中生命通道”。
“启动航空救援以后,我们将救援半径拓宽到距300-400公里的范围,覆盖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最远可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30分钟可抵达深圳市各个行政区域,为病情危急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表示。“我们将建设涵盖急救120、"移动医院"和航空救援的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以最快的速度让病人得到有效救治。”
据悉,未来中山七院在航空医疗救援中所使用的飞机是AW109 Trekker直升机,这是一款3.2吨级轻型双发直升机,在同级别中性能卓越,成为完成空中医疗救援的“探路者”。在执行救援任务时,AW109 Trekker高达3.9米的客舱空间化身为临时“空中ICU”,配备了多种专业设备,使医生可以在患者转运途中立即开展救治,紧紧抓住“黄金救援一小时”。中山七院将与市卫健委、应急管理、公安、交警等部门合作,共同深入推进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空中救援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形成立体的、可借鉴、可推广的城市航空救援体系,打造示范效应,让空中救援力量走入寻常百姓生活。
和普通120急救车辆相比,在急救和运送病患方面,直升机救援比救护车快3到5倍,在“黄金救援一小时”救援时间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40%左右。
■新闻链接
市民可通过以下方式打“飞的”救援
航空医疗救援主要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生产作业及居民日常突发性疾病救治、游客搜寻救援等。
方式一:如遇重大事故,市民只需要拨打电话110、120,深圳交警将根据现场道路交通情况、现场伤者伤情及时120急救中心的初步研判,以及病人家属的愿望进行确认,只要符合条件,会立即协调派出直升机救援。
方式二:拨打金汇通航救援专线:4009-120-999。
方式三:如果已经是中国人民保险的投保客户,可以下载PICC手机客户端从“大众生活”中点击“直升机救援”服务。
新闻推荐
实施民生福祉增进 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给东莞带来的利好不仅是经济发展,还有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给东莞带来的利好不仅是经济发展,还有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