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亲捧枣如瓜 补中益气助阳归
东莞市中医院的医师针对气血虚弱的痛经症状给出了经验小方:大枣10克、红糖少许煮水煎服。资料图片
要高效利用红枣的有效成分如环磷酸腺苷(cAMP),破开熬服是最好的方法。资料图片
■悬壶莞邑
文:李彤晖
“春寒料峭,冻杀年少”。3月,春雨绵绵,气温乍暖还寒,疾病多发,应对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未病先防、养生为上。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随着春季的气温回暖而逐渐生发,很容易因天气突变而使阳气受遏,需要时常注重保养肝肾。药王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季的菜单应少酸多甜,糯米、燕麦、南瓜、红枣、桂圆等食材都是上佳的选择,融汇这些食材的各式粥汤成为春季饭桌上的常客。本文将介绍各类粥汤中常见的配角之一——红枣。
红枣又称大枣、华枣、干枣等,与桃、李、梅、杏并称为“五果”,是中国特色果品之一,饱含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胡萝卜素、各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化学成分,富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称,是中国人家中常备食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价值。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对红枣的描述证明了其栽培、使用的悠久历史。在《红枣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试验研究》一书中提到:“据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密县新石器时代和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碳化枣核和干枣,C14测定结果表明,距今已有7240±80年历史。”此外,《尔雅》《西京杂记》《齐民要术》《打枣谱》《本草纲目》等古籍都对红枣有所记录,说明古人对其的研究与重视。
红枣的药用价值,《黄帝内经》已有记载:“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在东汉整理成书的《神农本草经》里,记录着人们对红枣药理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汉末《名医别录》记载红枣有“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瓣”的作用,明代《本草纲目》中写着:“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东莞医学文献中,亦有不少关于红枣的记录。在罗焕纶所著《阆樵医案》的“产后血脱危症”“膈噎症治危候”“鬲证”“气短症治”“泄泻咳喘症治”等篇章中,记载着加减旋覆花汤、过子时神醒后方、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方均有枣的配伍应用。此外,《白疹秘钥》《觉庐医话存录》等专著中均有枣的介绍。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红枣含有丰富的三萜类化合物和环磷酸腺苷(cAMP),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功能,对皮肤红疹、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等,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归纳,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三大功效。据东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王文辉介绍,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具体表现为“增强肌力,增加体重;增加胃肠黏液,纠正胃肠病损,保护肝脏;增加白细胞内cAMP含量,抗变态反应作用;有镇静催眠作用;还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抗突变、镇痛及镇咳、祛痰等作用。”
“从消化系统的感觉来说,大枣能够调和诸药的味道。”关于红枣“和百药”的功能,王文辉介绍:“所谓和指多种药物性味合和的意思,即与烹饪学上五味调和的"和"非常相近的。”红枣能调和药的口味与口感,去除药物的毒性,达到和的目的。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但对于枣来说,可能仅有一分。据《中华本草》记载,台湾大枣中的SpinosaA和B作为催眠药作用时,发现毒性反应。除了大枣种子的这两种成分有毒性外,其他尚未见毒性方面的报道。
尽管如此,食枣时仍有诸多禁忌。《中药大辞典》提醒患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的患者不宜多吃红枣。《本草汇言》中写道:“胃痛气闭者,蛔结腹痛及一切诸虫为病者,咸忌之。”《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多食患胀泄热渴,最不益人。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疽、肿胀长并忌之。”
(本文由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中医院和东莞市中医学会指导撰写)
春季药膳食谱
◎淮山茯苓粥:
【材料】淮山20克,茯苓15克,粳米200克,大枣(去核)6枚。【做法】把材料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调味即可。此为2~3人分量。【功效】健脾养胃祛湿。
◎党参杞子红枣炖鸡:
【材料】党参30克,杞子15克,红枣15克,鸡肉150克。
【做法】将材料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后调味,隔水炖熟。
【功效】益气补血。
◎荔枝红枣汤:
【材料】荔枝干15克,大枣30克。
【做法】将荔枝干、大枣,加水煎汤服。
【功效】补脾益血。
(药膳食谱由东莞市中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虎门将主抓“一网两区五张牌”,建设中等发达、开放时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虎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