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施三年计划 五大任务提升品质优化城市格局、加强交通规划、加大生态治理等,向广深看齐

南方都市报 2019-03-29 06:33

[摘要]优化城市格局、加强交通规划、加大生态治理等,向广深看齐

2018年9月10日,“河湖保洁日”现场,市民在清理湖边的垃圾。南都记者方光明摄

品质提升

提升城市品质的落脚点在于利民惠民。“内畅外联”,是东莞着力打造的交通格局。去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正式通车;今年,穗莞深城轨将开通,虎门二桥也将实现通车,赣深客专东莞段、佛莞城际正加快建设,东莞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进一步提速。“对内”则进一步畅通各个交通堵点。今年,将完成全市第二、三批54个交通拥堵节点综合整治。

对于东莞这几年的市容变化,市城管局综合执法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向国华深有感触。原来,东莞市区和各镇(街)中心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效果比较好,但其它地方还有一定的差距。“当时大家普遍认为,把窗口式地方的市容市貌搞好就可以了。”自从2017年下半年东莞开始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之后,向国华的思想、行为也开始转变。如今,随手拍环境问题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东莞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7月21日,东莞全面部署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各项工作。此后,东莞从优化城市格局、加强交通规划、加大生态治理等方面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向广深城市品质标准看齐,加快推动城市升级。

五大重点任务提升城市品质

2017年3月7日,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当天的会议透露,东莞将着力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向广深城市品质标准看齐,努力建设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不断增强对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把东莞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全国最适宜创新创业的城市之一。

东莞将从五大重点任务出发,提升城市品质,包括:以适度提升首位度和打造魅力小城、美丽村居为统领,推动城市总体格局大优化;以交通网络建设为着力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大提升;以全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森林公园分类提升工程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现代生态都市;以城市更新和TOD开发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以建设“智网工程”、清理违建和整治拥堵为着力点,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2017年7月21日,东莞全面部署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各项工作,以“三年提升计划”为抓手,推动东莞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2019年1月,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报告进一步提出,东莞已进入城市带动经济社会综合转型的新阶段,必须以参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为契机,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抓紧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品质内涵,加快推动城市升级。

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细节决定品质,一座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城市管理的细节息息相关。从2017年10月1日起,东莞开始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工作,每个季度由第三方机构对33个园区、镇(街)考核一次,考核内容包括:市容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市政及公共设施管理、户外广告管理、施工工地及渣土管理。

经过一年多的管理、考核,东莞市容市貌大为提升。在去年第一季度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中,得分低于80分的有8个镇;在去年第二季度考核中,低于80分的有6个镇;在第三季度考核中,低于80分的只有一个镇。而在去年第四季度和去年全年考核中,全市33个园区、镇(街)都在80分以上。

东莞市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透露,2018年,东莞共集中解决了近48258处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从数据分析来看,各园区、镇(街)继续加强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路面垃圾散落、成堆垃圾未及时清理的情况持续改善,扣分数量和扣分比均持续下降。

市城管局综合执法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向国华也在积极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他说,以前看到环境“脏乱差”的地方,看完就过去了,“心里想着,这种情况很多,反正又不能一下解决。”但现在,每当外出看到市容环境不如意的地方,他都会随手拍下来。

有一天早上,向国华送孩子去上学。在东城一个加油站旁边等红绿灯的时候,他看到附近一位居民家临街的阳台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印着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电话。向国华立马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到相关工作群里。东城城管分局领导看到后,马上派人前去解决。第二天,向国华再经过这个地方时,发现那条横幅已经没有了。

整治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东莞是近40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先行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工厂”。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欠账。近年来,东莞开始转变发展模式,将城市定位为“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麻涌华阳湖就是典型例子之一。曾经,这里河水发黑发臭,是东莞的“龙须沟”。2013年以来,麻涌通过建设截污管网、关停污染企业、清拆养殖场、种植开花水草树木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将这里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

随着生态效益带动经济社会效益,麻涌吸引了京东、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云南城投等19个总投资538亿元的优质项目落户,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这一绿色发展理念,让东莞迎来新的发展历程。德国商报驻中国首席代表、专栏作者、作家FrankSieren(弗朗克·泽林)通过对东莞三天的深度调研,感慨道:东莞生态环境提升为科技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

2016年下半年以来,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去年,东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扭转了被动局面,并呈现好转态势,全市7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总体改善,其中6个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茅洲河、石马河两大重点流域水质逐步向好,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分别下降55.5%和19.7%.

此外,去年东莞新建截污次支管网1525公里,再次刷新年建设长度历史新高,是2017年建设总数的近2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8年4月,东莞打响了蓝天保卫战,并以“壮士断腕”般的气魄整治污染企业。去年全年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13073家,治理VOCs企业4870家。

打造“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

2016年5月27日,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这对于东城何小姐来说,是一件无比喜悦的事情。此前,何小姐每次去较远的镇,都要换乘几趟公交车,十分耗时;前往广州、深圳,也都是乘坐大巴车,晕车严重的她每次都很难受。如今,乘坐2号线可以解决她此前出行的大部分难题。

提升城市品质的落脚点在于利民惠民,交通出行关系到每一位居民的日常生活。

“内畅外联”,是东莞着力打造的交通格局。去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正式通车。“从西九龙到虎门的时间,快过等外卖!”墨水教育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创始人霍大业感慨道。霍大业每周都要多次往返莞港,广深港高铁开通后,从香港西九龙的住处出发到虎门高铁站只要38分钟。

今年,穗莞深城轨将开通,虎门二桥也将实现通车,赣深客专东莞段、佛莞城际正加快建设,东莞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进一步提速。

“对外”不断拓展交通圈,“对内”则进一步畅通各个交通堵点。今年1月,东莞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居全省第二位。今年1月16日,2019年东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正式发布,治理交通拥堵首次登上东莞十件民生实事榜首;而去年,交通出行工作排在十件民生实事第二位。

“今年将全力推动交通治堵工作。”东莞市交通局局长朱利民表示,去年,东莞完成了第一批12个交通拥堵节点整治,改造后节点通行效率明显提升,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今年,将完成全市第二、三批54个交通拥堵节点综合整治。

采写:

南都记者田玲玲

新闻推荐

9家莞企欲建院士工作站 第五批东莞市院士工作站拟建站企业名单公示 大多涉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汪万里)近日,第五批东莞市院士工作站拟建站企业名单公示,9家企业将建设院士工作站,大多涉及新材料、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