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⑥丨潮州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发展

潮州日报 2021-03-31 11:33

?第六期“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现场

潮州非遗传统工艺种类繁多,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和悠久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潮州非遗传统工艺经历了哪些演变?有何艺术风格和特点?当下,潮州非遗传统工艺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我们又该怎么更好地进行传承与创新?3月25日,“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六期《潮州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发展》在潮州市杨坚平非遗传统工艺博物馆举行,邀请了杨坚平、辜柳希、宋忠勉等嘉宾开展话题讨论。

人物档案:杨坚平从艺至今71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至今出版书籍39本,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被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特聘为研究员,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现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委员会会长。

杨坚平:

潮州传统工艺独具特色实现振兴重在人才

潮州木雕久负盛名、独树一帜,从明代以来,遵循民间雕刻的艺术方向。潮州木雕,熔绘画与雕刻于一炉,创新了“镂雕”的艺术形式。在美术领域中,有装饰画、雕刻艺术形式,绘画就是绘画,雕刻就是雕刻,唯独潮州人很有智慧,将绘画与雕刻熔于一炉,创造了一种融合这二者于一体“镂雕”独特艺术形制。

装饰馔盒、神龛、神轿、宣炉罩等神器,这是潮州木雕的一大特色。此外,“木头上表演戏剧”也是潮州木雕人物题材的特色。在人物、花鸟、动物、博古、山水诸多雕刻题材中,众所公认,人物雕刻最难。潮州人自古敢于独辟蹊径、攀登高峰,潮州木雕大多运用章回小说、戏曲人物题材,而且擅长将故事内容安置在木雕画面上。比如潮州木雕《七贤上京》,故事讲述了潮州七名书生,各带一名家童,千里迢迢,行进在千山万水道路上。其中一位书生已经到达城门边,转过身告诉同伴,京城在望,加速前进。作品运用戏剧“以一当十”艺术手法处理得简练、生动,令观者惊讶。潮州木雕的主要功能在于装饰美化作用,形成了装饰性浓郁的“杂杂、匀匀、通通”完整的艺术体系和创意变化万千的构图形式。

潮绣在中国刺绣艺术领域中,拥有所用刺绣材料多、绣制技艺形成完整艺术体系、刺绣种类多这三大特色。潮州剪纸在全国独创了“连环画形式的组画剪纸”;浮洋泥塑创造了“戏曲人物黏贴装饰工艺”;潮州抽纱、枫溪通花瓷雕创造了玲珑剔透、变化多端的通透技艺。潮州这座千年古城,能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中国四大木雕、中国四大抽纱、中国四大木偶和中国三大花灯、中国三大泥塑产地,我们潮州人更应该引以为豪!

潮州的传统工艺行业,包括陶瓷、刺绣服装、民间工艺三大板块。在上世纪60到80年代,潮州设立陶瓷、工艺美术、刺绣工业三个工业公司,还各设置三个研究所,三个供销机构、三个培训机构,所谓“四脚齐全”。在全盛时期,湘桥区人口100人中有14人从事工艺美术行业。潮州重视培养人才,其中家喻户晓的“燉缽徒”报名人数达几千人,培养了一大批后起之秀。潮州的传统工艺经历了“恢复、发展、辉煌、式微、振兴”五个时期。我们的传统工艺正处于振兴时期,有些门类的发展稍显落后,比如,潮州抽纱、潮州花灯等行业存在后继乏人的情况。

如何全面振兴潮州传统工艺产业?我认为,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建立工艺美术学院,湖南省由二轻联社创办工艺职院和湘绣学院,建议潮州统筹多方资源,建立中职学校、本科工艺院校,培养更多传统工艺人才。其次,要举办多种形式培训,培养热爱工艺事业、擅于共事、乐于奉献的优秀工匠名师,让传统工艺技艺人员和优秀工匠名师强强组合,走“合伙人”的路子,发展大产业。

潮州传统工艺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传统和现代“两条腿”走路。我建议,设立潮州传统工艺产业扶持创新发展基金,组建潮州传统工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政府适当给予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支持传统工艺企业发展。我们既要弘扬传统手工绝活,创作高精尖的工艺美术品,也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数字化工程,和传统技艺相融合,创新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产品。

人物档案:辜柳希从事潮州木雕艺术创作设计与雕刻技艺50年。现任潮州木雕艺术博物馆馆长,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会长。曾创作出木雕史上第一个小叶紫檀宣炉罩,创作出3米多高的虾蟹篓精品。

辜柳希:

同建筑工程和家具相融合发展潮州木雕产业

我国四大木雕指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州木雕、浙江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都是以地域命名。比如潮州木雕,自明清以来,潮州、揭阳、潮阳、普宁、揭西、丰顺一带木雕工艺发达,这些地方归属潮州府,人们便称之为潮州木雕。自古以来,东阳木雕和潮州木雕被称为大木作,是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工艺。东阳木雕最为拿手的技艺是浮雕、深浮雕,潮州木雕则擅长镂通雕,黄杨木雕和龙眼木雕受材质制约,以圆雕取胜。在常用材质方面,东阳木雕采用白木,潮州木雕采用樟木,黄杨木雕和龙眼木雕,顾名思义是黄杨木和龙眼木。其中,潮州木雕使用的樟木,属于软质木,可雕性强,适用于雕刻多层次通雕。

近几十年来,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传播潮州木雕文化,如《人民日报》副刊全版介绍“潮州木雕”、《美术》杂志发表“潮州木雕”论文、杨坚平老师出版《潮州木雕》等六本论著、我本人编著出版《潮州木雕技艺教材》,广东省博物馆举办漆木精华潮州木雕展等,使潮州木雕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广东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回顾潮州木雕七十年来的发展,其特点可总结为“镂通雕技艺有所提高,虾蟹篓雕刻人才遍地开花,作品攀登历史巅峰”。

清代至民国初期,潮州木雕镂通雕作品追求“精细、多层”。举个例子,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博物馆藏品中,清末潮州木雕人物多达7至8层,戏曲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过,当时潮汕各地艺人创作的通雕作品,都往特大规格发展,缺乏传统多层的风格气派。而虾蟹篓,却不同于这些作品,其高超技艺和创新水平值得每位潮人骄傲。

清末,艺人黄开贤修建“安济圣王庙”,创造了“半畔蟹篓”。1957年,张鉴轩和他的徒弟创作的“立体蟹篓”荣获世界级奖项。此后,潮汕各地多名艺人竞相创新蟹篓,但是其形制都是“竖卧式”。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潮州木雕培养出了一批有美术造型基础的“燉缽徒”,这些颇有作为的青年雕刻家勤奋创新,在“立体蟹篓”基础上,创作出竖卧式、斜倾式、轻透式、悬空式、留皮式、巨大式等六种形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如今几乎从事潮州木雕的艺人,都掌握了虾蟹篓雕刻技术,成为潮州传统工艺传承最有成就的范例,成了当代潮州木雕的品牌。

从事木雕艺术50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传承和创新木雕技艺,使其更好地发展下去。清末时期,有的木雕工匠试用硬质材料创造“椟仔”,但未能实现。多年来,我不断摸索,寻求创新突破,采用高贵硬木小叶紫檀,创新六角型宣炉罩;运用花梨、酸枝、红檀等硬木雕刻创作出3米多高的巨大式虾蟹篓,填补了潮州木雕硬木创作的空白。

当前,从事潮州木雕行业的大多是“夫妻店”“家族式”小作坊,主要展销家居装饰木雕和礼品。东阳木雕有许多外来产业、家具商城与当地的手艺人进行合作。我认为,潮州木雕产业要发展壮大,可以参考东阳木雕产业,同建筑工程和家具相融合,创办“合伙人”机构,做大做强潮州木雕产业。加强对潮州木雕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出台创新创意奖励政策。对年轻人来说,也要从自我做起,主动学习并将木雕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人物档案:宋忠勉从事潮绣至今40年,是颇有成就的“男绣师”,是市潮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潮州市宋忠勉刺绣研究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潮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他创作的潮绣精品有11项荣获国家级评选大赛金、银奖。近年创新以潮绣小戏衣表现的“百屏灯”,构思巧妙,人物栩栩如生,博得一片赞美。

宋忠勉:

潮绣面临后继乏人困境亟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潮州不少经销刺绣的商铺冠以“顾绣”之名。事实上,顾绣和潮绣完全是两回事。那么,潮绣此前为何会打上“顾绣”招牌呢?

“顾绣”指的是明末嘉靖年间上海露香园路一家颇负盛名的“顾氏刺绣”,因画绣结合创新而饮誉海内外,清代已经消失。但是,全国绣商仍以本地产的绣品,打着“顾绣”招牌假冒。新中国成立后,苏绣、湘绣、广绣等均以地域冠名。唯独潮州市于1951年联合十三家绣庄成立顾绣公会,隔年并入潮州抽纱公司顾绣部。1956年初,又成立公私合营潮州市顾绣厂。

1961年,杨坚平老师亲自到上海、苏州考察,得出“顾绣和潮绣完全是两回事”的结论。顾绣出自上海,潮绣产自广东;顾绣以淡雅的色调,纯用丝线平绣绣出,作品精细清淡;潮绣则为色彩瑰丽,金银线和丝线结合立体铺垫呈半浮雕,呈现独特风格的绣种。此后,潮绣得到正名。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针线活是巧女独享的手艺。但是,清代以来,潮绣却是男绣工唱主角,他们为潮绣的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岭南丛述》记载:“清代粤绣匠师除广州外,大多是潮州人,特别是潮州绣工为上,皆男子为之,精于女红,皆其他省市所罕见”。

潮州绣品曾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南洋劝业会,大幅刺绣挂屏《苏武牧羊》《丹凤朝阳》《郭子仪拜寿》《狮子头》《海龙王》《鹌鹑鸟》等10幅精品参与展出并获得奖项,这个消息在潮州引起了极大轰动。这些参展的潮绣作品,全都是由林新泉、王炳南、李和彬、王钟南、尾仙、林伯、如伯、托伯、乌糖等24名男绣工通力合作的,他们被誉为“刺绣状元”。后来,他们创作的一些潮绣作品,还参加了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923年和1925年的伦敦赛会的展出,获得较高评价。

20世纪50年代,潮州仍有杜进茂等20余男绣工。到80年代,有蔡旧、郭连发、袁奕华3名男工专绣“阔嘴人物绣”。

历史上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潮绣男工呢?一方面,男艺人是潮州民间工艺“多面手”。清代潮州民间工艺门类繁多,他们既能画鲎壳扇,又能彩绘潮瓷、彩扎花灯,还能绣制“老爷袍”。另一方面,男绣工大多专职制作“阔嘴人物绣”及其他高精绣品,而这类绣品工值极高。在高报酬的激励下,他们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创造出工艺精湛、深受世人喜爱的作品,推动了潮绣发展。

在历经千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后,目前潮绣正面临绣工老化、后继乏人的困境。潮绣的绝技——“潮绣阔嘴人物绣”在我们这一代已经有“人存技亡”的迹象,实在令人惋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潮绣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初学者通常要学习半年才能上手操作,而酬劳并不高,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因此,如今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宁可进厂打工,也不愿意学习潮绣这门传统技艺。

我认为,当下,弘扬潮州传统文化,振兴发展潮绣抽纱产业势在必行。潮绣艺术品要发展,关键在于潮绣创新设计人员和传承绣艺的人才,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我建议,潮州可以学习湘绣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措施,湖南二轻联社投资设立大专湘绣学院,学制三年,由美术教授和刺绣大师授课;或是参考杭州的“师带徒”模式,针对性地培养绣制技术人员,签订师徒合同,实行奖惩机制,予以培养出合格学员的师傅津贴奖励,如果培养未出成果的,则追究师傅责任。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詹妙蓉吴育杭

□摄影:本报记者庄园

新闻推荐

城新西路(潮州大道至枫春南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机动车道绿化带路树迁移完毕

本报讯(记者詹嘉鹏郑媛)市区城新西路(潮州大道至枫春南路)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昨天,该路段机动车道绿化带路树迁移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