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锣前的捧茶
□许镇焕
李英群老师在潮州日报《工夫茶话》专栏,以《唱功与情韵》再写著名女小生邱楚霞,勾起了我记忆中的镜头。
我的父亲1979年重新回到剧团工作,从那个时候开始,每逢寒暑假,我便有机会跟着父亲到剧团,随剧团四处演出,远的到福建,近的在临近的市镇。其时,与我同龄的小孩不少,因为旧时艺人被称“戏仔”,我们这些小孩也被戏称为“戏仔”,是“戏人的仔”的简称。其实,这是大人们的事,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只管有吃有玩就万事大吉。
我们闹腾的最好时光是预备铃响前,这个时候,观众进了场,演员们在做各种演出前的准备,他们或拉伸、或踢腿、或翻筋斗、或耍刀枪、或走圆场,年幼的我们有样学样,可就是学得不像样,但我们开心。
舞台中间,是演员还有我们这班小鬼的天地,文武畔的先生师父们也开始安排着他们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文畔的师父们,他们开始对弦。对弦由扬琴开始,扬琴师父凭着“空仔”的音阶调“弦徽”,其他乐器根据扬琴的“弦徽”定调,确保所有乐器和成同一“弦徽”。
每每在这个时候,总能看到化了装穿了戏服的楚霞姨端着热腾腾的茶盘,先到了武畔,敬打鼓先生及武畔师父们,然后再敬文畔的音乐师父。就是这样的镜头,每当楚霞姨有演出任务的时候,端茶敬茶成了她戏开锣前的固定“程式”。当其时,《宝莲灯》演得正火爆,《二度梅》、《三凤求凰》也火红,在这些常演的剧目当中,楚霞姨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不是吗,《宝莲灯》饰演青年刘彦昌,《二度梅》饰演梅良玉、《三凤求凰》饰演徐文秀,一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角色,用现在的话,楚霞姨是大红大紫的大明星。
楚霞姨持之以恒奉行这一“程式”,因为独特,所以印象深刻。后来,在李英群老师家偶遇楚霞姨,与她说起这事,希望求得最好的答案。因为后来我知道,那个时候的她真可谓红得发紫,她完全可以不必这样做,也丝毫不会影响她的声名她的知名度,可她还是做了,一直坚持着。面对我的求解,楚霞姨并没有感觉意外,她说她15岁便开始从艺,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她的演戏和做人都是众多先生师父教诲的,自然要相敬他们。楚霞姨轻描淡写之中透出满心的真诚,是她永存一颗感恩的心,这心超越舞台上所有的一切,哪怕她大红大紫,也从不改变初心。
潮剧演出,从大方向说,也是业内外普遍认为的,由演员、文畔、武畔“三股索”组合而成,固然,演员永远排在第一位,“贱弦贵曲浪面鼓”就是最好的说明。可是,如果演员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而不把弦鼓放在眼里,可也不行。在太多太多的演出当中,经常性出现这一事情,台前的演员唱得“唔相食”,行话称“不咬弦”,音乐师父们会使出神仙法,通过演奏,慢慢把演员带回“相食”“咬弦”的路子上来;演员有时出现唱做念打不符合节奏,行话称“走镣”,打鼓先生和音乐师父们会通过节奏控制,让演员还返应有的“镣舵”。不管是把演员带回“相食”“咬弦”,还是让演员还返应有的“镣舵”,行话都称“包抱”。“包抱”的结果是让演出回归该有的状态,而不至于“出糖”、“舍世计”,正常的演出是在三股索相互“包抱”中完美进行。
相敬先生师父们是楚霞姨的初心,在多年的演艺生涯之中,她肯定清楚演出绝非她一个人的事,纵然她是红花,但也需要绿叶陪衬,而在演出之中陪衬她的是文武畔的先生师父们,她需要他们的“包抱”,继而她延续相敬先生师父们的初心,时时坚持以茶为敬,温润人心。相请“包抱”,以尽可能减少演出状况而时时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相信这是每个演员都期待的结果,也是观众所期待的。
眼前又现楚霞姨捧茶的镜头,笑容可掬,满心真诚:先生师父,请多“包抱”!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潮州3月15日电(记者吴绪山通讯员潮宣)从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引种到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近2000亩凤凰单丛茶,近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