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读书时光
□陈维坤
现在,我感到回味无穷的那些读书经历,多发生在童年或青年时期。
读小学时,下午放学后,有时会约上伙伴,到供销社的书店去。供销社在螺地山脚,位于镇区另一侧,如果走镇道,要绕一大圈;穿街过巷,则近了很多,仿佛没几步就到了。
基本上只看不买。什么有趣看什么。有一位年轻的男售货员,很和气,每一次从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柜台中取出书,只是叮嘱不要弄脏了,也不能折叠,偶尔还开个玩笑,店里的空气顿时活泼起来,我们都有些受宠若惊。书店的地面很干净,我们干脆席地而坐,看得入神。天冷时,地面有些凉,我们就用一只鞋垫在屁股下面,另一只垫脚。因为时间宝贵,所以读得专注。主要是连环画,也有作文选。偶尔有零花钱,也买。都是看完好几本后,才选中一本没翻过的。
升上初一时,迷上了武侠小说。那个年代,不读几套武侠小说,和同伴聊天都插不上嘴。每个下午回家,如果不用干农活,我便寻了间“厝桶”,钻进里头,找一块大石部坐下,急急摊开书,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快意。读着读着,感觉整个世界都隐去了,只剩下一人、一书、一石。直到白天的最后一缕光线被收走了,我才直起身来,伸个懒腰,真是过瘾!只是双脚被蚊子咬出了一个个疙瘩,痒得难受。那时武侠小说多是租来的,大家争着读,时间就是金钱,书到手中,要尽快读完。
“蹭书”的习惯仍保留着,铁铺、磷溪、隆都的书店都去过。一般是周末时间,几家店循环着去,以免店主日久生厌。因是专程而去,故而特别珍惜。光顾得最勤的,是店市的奋飞书店。书店空间逼仄,只能一直站着,但我有绝招,两条腿轮流支撑身体的重心,所以看上半天也不觉得累。现在一听到蹭流量,我就想到从前“蹭书”之事。去年路过店市,特意进店看看。还是那位店主,只是头发灰白了,一想,时间已滑过了三十年。
20世纪90年代初到潮州府城读书后,阅读的条件好了很多。记忆最深的,是教室毗邻阅览室,课间休息时,常往阅览室跑,找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读上几段。课余则喜欢逛逛书店。那是一个尊重文学崇尚阅读的黄金时期。当年太平路尾的文友书店,生意一直很好。农家孩子,囊中羞涩,依然是看的多,买的少,所以在城里读了三年,积书并不多,只有一大袋。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友书店斜对面的百花园书店买了《平凡的世界》。当时店里有多个版本,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买了全一册的,花了12.95元。上百万字的巨著,印成一整本,字体之小,可想而知。还好年轻,视力好,并没觉得不适,暑假里很快便啃完了。
那批藏书,多是旧书刊。市区街巷中藏有几个旧书摊,我是常客。买旧书最讲机缘,最得意的是搜集了一批80年代的《韩江》杂志,读得有滋有味,自此与其结下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最满意学校的图书馆。几层楼里都塞满了书,在里面踱步或安坐,有置身书城的感觉,很是美妙。我的空闲时间,基本都抛掷在图书馆里,有同学要找我,位置常常先锁定图书馆。那时精力充沛,对什么都渴望知道一点,读的书很杂,什么高深读什么。最自豪的是同时跟读几份杂志,有点类似追剧。还坚持做点笔记,只可惜毕业前夕,笔记本丢了。
参加工作后,买书随便多了,有时还颇阔气。记得有一间打折书店,经常冷冷清清的。正值世纪之交,人心浮躁,读书风气大不如前了。里面的书,以文学类居多,多是我所中意的,每次进城,都会带回几本。买打过折的书,感觉特别爽!后来更习惯网上购书,不知不觉中,书越堆越多,读书却日渐懈怠,多趋于碎片化,也懒得动动笔记一记,那种一口气读完《平凡的世界》的干劲少了。一些想看的书,总想着来日方长。
我的这些零碎的读书琐事,并不精彩,都是平常乏味得很。记录下来,是因为觉得读书如同物质生活,大鱼大肉“滂沛”之至,饱食之后常觉亦不过尔尔,倒是无油无朥时候的咸菜菜脯,最有意思,让人深深怀念。
新闻推荐
潮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早巡查”工作 坚持专项整治和长效管理两手抓 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本报讯(记者黄琼)昨天上午,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查组前往湘桥区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早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