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好声音

潮州日报 2021-02-04 11:02

市人大代表陈永楷:

盘活土地破解融资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黄琼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谋划实施2万亩"工改工""工业地产项目",引导中小微企业园区化、规模化发展。这是市委市政府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符合当前潮州市陶瓷产业发展的实际。”陈永楷认为,用地难题是当前制约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凤塘为例,当前许多地方已是“无地可用”,而大部分企业又都面临着厂房严重老化的问题。

作为“三旧”改造的试点镇,眼下,凤塘镇正加快推动“工改工”连片改造工作,努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目前,凤塘镇已基本完成前期摸查工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历史上用地不合规,实施连片改造必须进行调规。”陈永楷建议,上级部门在相关国土指标方面要给予工业镇更多倾斜,力促连片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资金短缺问题也是制约陶瓷产业发展的因素。”陈永楷说,近年来,随着各级对陶瓷企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一部分陶瓷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如凤塘镇的恒洁、皓明、翔华等骨干企业便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中尝到甜头,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但对于其他大部分仍处于人工或半自动化发展阶段、产品附加值低、经营利润有限的企业来说,他们虽然也有转型升级的强烈欲望,却难以拿出大量的改造资金。所以,融资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凤塘镇通过发挥凤塘企业家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帮助15家企业通过粤财担保公司、潮发担保公司向建行、农行贷款,总金额达到8000多万,缓解了部分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尽管如此,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巩固提升"中小融"平台潮州分站建设成效,助力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高度重视,这也必将为企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陈永楷说。

市人大代表李冰:

线上线下齐发力从优从精发展陶瓷工艺

本报记者吴育杭

“近年来,潮州工艺美术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问题。”李冰指出,潮州作为工艺美术之都,市面上很多潮州本土生产的陶瓷工艺产品却贴着“景德镇”的牌子出售,导致潮州的传统工艺知名度不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陶瓷行业的发展态势显得有些低迷,出口陷入困境。

为此,李冰建议,一方面可以由政府搭建平台,精准邀请来宾群体参加展销会。展销会要定期定点开展,每年在固定场所固定举办,方便参展商和采购商做好工作安排。“展销会可为潮州工艺美术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潮州本地举办展销会,吸引外商观展,不仅能宣传推广潮州工艺美术文化和产品,还能为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她说。

另一方面,李冰认为,我们要“推进出口转内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从优从精发展陶瓷工艺。“线上线下要一同发力,除了做好线下销售,还要借助互联网渠道做好线上营销。”她建议,未来要培养更多年轻人担任网络主播,通过“直播带货”助推更多优质产品“走出潮州”。

市人大代表林朝波:

解决用地问题予以政策倾斜

本报记者郭博文

林朝波表示,要着力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就指向用地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用地问题,这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陶瓷企业因生产设备、产品等因素影响,企业所需的占地面积较大。所以我建议政府层面应予以相关的政策倾斜,帮助陶瓷企业规划用地,全力打造集生产、电商、旅游于一体的发展平台。”林朝波说。

市人大代表谢素金:

树立潮州柑行业标杆提升产品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吴冰

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鲜明的产业特色,催生了一批“潮州品牌”。而文化元素早已成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因素,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逐渐成为众多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

对于如何打响潮州特色产业品牌,谢素金建议,要抓住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加强对潮州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力度,将潮州文化的优秀特质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树立"中国瓷都"、"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食品名城""潮州柑"等行业标杆,在特色产业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大力推动潮州优秀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增加产品的文化特色,提高产品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特色产业迸发新活力。”谢素金说。

此外,谢素金建议,要进一步做好“侨”文章,打好“侨”牌,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充分发挥海内外侨胞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国际化进程。

新闻推荐

潮州市有序推进镇街体制改革工作 着力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

本报记者黄琼“以前到镇里办事,总像"无头苍蝇"一样,一间间办公室来回跑、来回问。现在一间办公室就能办理所有手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