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二字值千金 一纸侨批寄乡情

汕头日报 2021-01-08 00:36

“祖母大人尊前,敬禀者:自十二日违别下汕,宿一宵,十三日晋利南(注:轮船名)方才抵汕。下轮之后,经两三次阻碍,无奈在香回,当先出有船主字,若无,一名不得来香……”这是一封来自过番潮人的普通侨批。一位叫潘兆祥的潮人,从饶平出发来汕,历尽艰辛到达香港之后,托人带信和拾贰元钱回老家报个平安。

战火纷飞,离乡背井求生存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薄薄的批信传递出儿行千里对家人的牵挂,绵绵的亲情和沉甸甸的思乡情愫跃然纸上。潘兆祥用毛笔字恭恭敬敬书写的“侨批”,是汇款单,也是平安家书。一头是外出谋生的游子,一头是翘首以盼的故土亲人,虽语简却情长。

泛黄的信纸上,楷书字体行如流水,道出了一位“过番人”下南洋谋生创业的艰辛历程,也让后人捕捉到特定历史语境里的遗憾无奈。从批信中的“戊年”“中央币”及“炸沉敌武装鱼(渔)船”等情况分析,此信应该写于1938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也即是公元7月12日,时值武汉会战时期。1938年6月至11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期间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十四日十二时抵港,轮中二火押至盛隆与大火对影相,由此无事。时已二句钟矣。至及战争一事,在前数日,本喜长江政府大出空军,炸沉敌武装渔船五十余只,战舰十余只,飞机母舰一艘。所以,华南兵舰转至长江,所存不过两三只而已……”战火纷飞的岁月,过番潮人不得不离乡背井,经受骨肉分离的痛楚,缠绵不断的乡愁萦绕心间。

远隔重洋,寄“批”缓相思之苦

在那个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写信成了过番人与家乡亲人沟通的唯一途径,寄递银信成为缓解乡愁的唯一办法。家乡亲人的存在、血脉的延续是他们生存的动力;纵使踏遍万水千山,远隔重洋,也阻断不了对家乡的眷恋。

过番潮人寄侨批的主要目的在于赡养家眷,“一息尚存,家批决无中断之理”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侨胞们在外打拼。“兹附上中央币拾贰元,至时查收,贰元母亲收用,余拾元以充家资。一路平安,无烦远念……”信中,潘兆祥初涉异乡,举目无亲,甚至连自己三餐温饱都成问题,但他宁愿自己挨苦,也要及时寄钱给祖母和母亲。根植在潮人生命里的家国情怀,穿越岁月而来,跃然纸上。

无论岁月变迁,无论天涯海角,故乡永远是在外游子最大的牵挂。信中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亲情,这是亲人的关爱,充分体现了潮汕人百善亲孝的优良品质。“此次火轮入坞期在西历二十一号才出坞,特此告知,并询:合家平安……”

读罢潘兆祥的信批,记者不由感叹,如今,即便与亲友相隔万里,互联网让思念随时可达,金融往来,也只需指尖轻触。而在当年,侨批成了过番人与家乡亲人沟通的唯一途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蕴含着灯光下手写家书的温情和恒久不失的思念情感。

【专家点评】

在所有的批信中,几乎都离不开“平安”二字。“皇天保佑,两地平安”“苍天庇佑,两地平安”“阖家平安”“金安”“福安”……

这些既是问候语,也是祝福语,是游子在外的最大心愿。在外打拼的潮人,除了每月必寄的家批,最最牵挂的便是家人的平安及向家人报平安。

此外,在每一件侨批的外封壳右上角、左下角及批信右上角、左下角,均钤印有各种图案的红色“如意”印章,印章除了镌刻“如意”“吉祥”“竹报平安”“吉祥如意”等吉祥用语外,还有各种花饰如梅花、荷花、竹子、花瓶、博古等等,寓意“平安如意”,这亦成为侨批的突出特征之一。 (曾旭波)

新闻推荐

饶平赴东莞开展招商推介活动 加强交流对接 共谋合作发展

本报讯日前,饶平县有关领导、县直有关单位及各镇主要领导一行40多人奔赴东莞,借助东莞市饶平商会平台,举办招商推介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