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甲第巷
□谢锐勤
坐人力三轮车慢悠悠过来甲第巷。甲第巷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地,至今保留着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这条长不足两百米的古巷,积淀潮州的文化精华,绽放古城的艺术风情,展示了潮州城曾有的繁盛与绚烂。
清末,在潮州府叱咤风云的蔡见六,建造了华贵气派的“资政第”;供职刑部的举人蔡学渊,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外翰第”;乐善好施的富家翁饶兴桐,建造了苏州园林风的“半园”。古巷人杰地灵,大宅院处处透出儒雅和豁达,向四周延伸与扩展后,与其他名人故居最终组合成中国独一无二的牌坊街。
“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甲第巷,既有“四点金”“下山虎”“四马拖车”等潮州民居风格,也有石雕、木雕、嵌瓷等潮州艺术形式,琳琅满目,精彩绝伦,堪称潮州文化艺术的“盆景”。漫步其中,老屋的典雅与浓郁的书香弥漫在古巷里,散发于庭院中,令人仍依稀感受到先人跳动的生活脉搏。
必须承认,名门望族的生态更有利于文化传承,更有利于“大家”培养,比如史上的“王谢风流满晋书”。甲第巷附近下东平路的“莼园”是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的故居,作为潮州城望族后代,饶老从小在天啸楼博览群书,以此开启其博大精深的经史治略之路。一个人,若能从小耳濡目染治学著述,文化底蕴会更丰厚,视野胸怀也会更开阔。牌坊街人才济济的名流,不正是一个个古代的饶宗颐吗?
人如此,城亦如此。今日之潮州城,稍有财力与闲暇的中老年人,大多会享受琴棋书画,喜好诗曲酒茶,赏玩木雕瓷器,将文化与“精致”融会贯通到潮菜、潮绣、潮剧、工夫茶等方方面面,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潮学。没有功利目的,纯属自娱自乐,文化与艺术却在古城蔚然成风,高深而实用的潮学不正是从厚重历史中积累下来的财富吗?这种生活方式不正是从日常实践中流淌出来的惬意吗?
这样的古巷,与江南水乡同样精巧和温软。在细雨绵绵的日子里,它也会走来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把朦胧而幽深的美衬托到极致。然而,相比之下,江南雨巷更具市井味,而甲第巷更大气,拥有更多望族气息,这在饶老家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蔡见六、蔡学渊、饶兴桐等都是亲戚,家族风格贾而好儒,而天啸楼早期是粤东的重要文化基地,既熏陶过无数名家,又得到馈赠与提升。所以,甲第巷的名门更注重一个家族的荣誉与责任,更注重一个家庭的规矩与自律,更注重子孙后代的教养与担当。
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一个大门第,决非全赖于外在之权势与财力,而能保泰持盈达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持此门第于不衰。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悌妇德,皆从两汉儒学传来。”是啊,没有好家风,便不会有文化的传承。
也许,每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时,蔡家人便会围坐在花丛中、石台边,泡壶清香四溢的凤凰单丛,在一杯杯工夫茶中或诠释家训,或促膝谈心,或含饴弄孙,或吟诗作对,其乐融融,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授业与解惑,彰显了身教的力量。
“向闲中、呼童煮茗,玉瓯轻泛浪花白,神爽气和何有隔。”甲第巷,一种雍容闲雅的生活方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琼)近日,市法律援助处联合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在该院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为前来申请劳动仲裁案件的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