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饶平县中考高考成绩喜人 三年教改结硕果 饶平教育谱新篇
2020年高考饶平县上本科线1619人,上线率38.82%,实现连续三年大幅增长;今年全市中考前405名成绩屏蔽的优秀考生中,饶平县占175名,其中饶平二中初中部占94名……七月,高考传来佳音;八月,中考再传捷报。今年,饶平教育事业又迎来一次大丰收。
而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饶平教育大刀阔斧推动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2017年,饶平县委、县政府出台《饶平县促进教育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着力强化问题导向和顶层设计,吹响了新时代饶平教育综合改革的号角。
三年来,在饶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教育改革14条措施”落地生效、“教育工作32项新制度”全面实施,饶平奋力破解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强力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饶平教育”正成为饶平县最厚实、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狠抓民生项目建设优化教育资源
教育承载的是“第一民生”。近年来,饶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全县教育事业全方位、系统性发展提升。
作为饶平县公办初中教育的“龙头”和“窗口”,饶平二中初中部高规格复办,有效解决了以往饶平教育“腰部乏力”的问题。而仅用82天建设的地下1层地上5层的宿舍楼,更是创造了饶平工程建设的“二中速度”,顺利实现了2019年秋季1589名学生入校上学的目标。
而创造“二中速度”的背后,是饶平县直各职能部门为教育项目建设“大开绿灯”,在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招投标和施工建设等方面以全程绿色通道零距离服务的方式,确保项目零阻碍实施;是村居群众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的“让地让路”,把教育当成“自家的事”给予支持;是举全县上下之力为饶平教育“让步”的决心和努力,让饶平教育实现“大跨步”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饶平教育建设项目在职能部门“忙起来”、项目建设“跑起来”、社会氛围“浓起来”的推动下“遍地开花”。县师范附小综合教学楼、县中心幼儿园蜂巢园区、县瑞峰实验学校亮丽迎新,饶平二中体育艺术楼、华侨中学体育艺术楼、县益智学校新校区等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建设项目“提速快跑”,全县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
目前,计划总投资约13.5亿元的5个省市级教育重点建设项目——饶平县中山实验学校、暨南大学附属潮州实验学校、饶平县瑞峰实验学校、饶平县技工学校新校区、饶平县教师发展中心正在开足马力全速推进;计划总投资约2.31亿元的饶平县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饶平二中综合教学楼等7个项目)、饶平四中学生宿舍及食堂综合楼、饶平县城南实验学校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分期实施。饶平教育的版图正在以点串线、连线成片的形式不断扩大。
“努力让每一个家庭不再为"入园""上学"等问题揪心,让优质学校"一位难求""挤破头"的现象不再上演。”采访中,饶平县教育局局长陈裕平道出了饶平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初心。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蓄积发展潜力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系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近年来,饶平县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工作,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焕发新活力。
师德是教师之魂,饶平县把“抓党建”作为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党的建设带动师德建设,制定实施“饶平县学校管理人员责任考核办法”“饶平县师德考核办法”,构建从校长到教师的全覆盖监督体系,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值得一提的是,饶平县积极建立健全“纪律+激励”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拨出约1700万元用于增加全县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
另一方面,饶平县严抓学校班子建设,落实“校长办学”理念,对学校领导成员实行分类考核,加强学校干部年轻化建设,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针对小学教师紧缺、初中教师冗余问题,饶平县完善了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员岗位设置管理。在核定的岗位设置总量内,按照学校规模、班额、师资结构、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和任务需要等情况,将岗位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并根据岗位空缺情况,及时做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动态调整,向农村、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和薄弱学校师资不足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饶平县出台优惠政策(县财政给予每位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教师住房补贴10万元),以直接考核录用的方式引进研究生及原“211”“985”院校本科毕业生到县内任教,着力解决优质教育人才紧缺问题。同时,完善中小学岗位聘用管理制度,岗位总量核定及岗位指标具体到校后,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聘、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有效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教师队伍活力充分激发。
落实精细管理促进教育均衡
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近年来,饶平县落实“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创新做实德育途径,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把精细化管理制度贯穿学校管理各方面,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前些年,饶平县部分学校内部制度建设滞后,家校沟通相对缺乏,大量学生沉迷手机、沉迷网络游戏,不少学生无心向学,精神面貌和行为规范让家长忧心忡忡。
抓住学校管理“松软疲”突出问题,顶住来自校园内外的压力,2017年9月起,饶平县通过宣传教育、家校沟通、加大公用通讯设备配置、全面排查、突击检查及约谈问责等措施,全面实施全县“校园禁手机”工作,建立“校园禁手机”管理长效机制,校园风气焕然一新,深受家长称赞支持。
同时,开展“千师访万家”大家访活动,重拾“走访式”家访传统;实施“家长教育课堂”项目,召开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现场会,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举办“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长会,邀请十万家长走进校园,与校方谈谈心里话,分享教育经……通过种种方式,拉近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关系,让教育不再只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家校的共同互动,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串起沟通的纽带。
聚焦校园管理的重难点,饶平县教育局制定实施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32项制度,强化学校学生日常规范、食堂及内宿管理,并以点带面,全面实施《饶平县小学生校园日常行为准则》《饶平县中学生校园日常行为准则》,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目前,“禁手机”、“大家访”、教师坐班制、“课堂教学大比武”、食堂管理、内宿管理、饶平县中小学生校园日常行为准则等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铺开。从学习到生活,从食堂到内宿,从学校到家庭……“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朝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
加强示范引领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座学校的从教之基,立校之本,也是地方教育最直观的“反射镜”。近年,饶平县牢固树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新课程改革和发展要求,大胆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以饶平二中为龙头,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全学段教学质量监测,以教学评价倒逼课程与教学改革、切实向教学要成绩、向教育要质量。同时,统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建设智能校园共享优质资源的方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推动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临严峻的挑战,饶平县教育系统在短时间内动员跨越时空的多方力量进行通力合作,开展远程在线教育、教师送练习卷到家并回收批改、家庭全真模拟考场等,以教育战线的抗疫行动,抵御疫情对教育的冲击,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回应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切实需求,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同时也交上了一份教学质量报告的成绩单。
今年高考,饶平县上线人数再创新高,全县本科上线率38.82%,较2018年增长12.56百分点,较2019年增长4.75百分点,连续三年实现增长。饶平二中高分优先投档线上线率39.13%,本科上线率95.77%,两率均居全市第二位;华侨中学本科上线率54.4%;田家炳中学本科上线率25.62%,连续两年本科上线率增长均超过8个百分点;其他高完中成绩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全市中考成绩屏蔽405人,饶平县就有175名学生成绩被屏蔽,占全市43.2%,其中二中初中部94人,居全市学校第一;全县共有24所学校合计673人中考成绩超过700分,比2019年增加了64人,初中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此外,通过开展全县小学质量检测,各项综合指标也在逐年提高。各项数据充分表明,饶平县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从二中初中部高规格复办,到教育重点项目“提速快跑”;从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到高考、中考成绩单的闪亮出炉;从“禁手机”到“大家访”等深得家长“拍手叫好”的举措……饶平教育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依靠的正是无数饶平教育人的付出与努力。
“教育是成就未来的事业,教育兴则饶平兴,教育强则饶平强。”陈裕平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绩已属于过去,新的征程就在脚下,饶平县将始终秉持初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推动饶平教育高质量加快发展。
□文/本报记者刘银璇
图片由饶平县教育局提供
新闻推荐
220千伏坪溪输变电工程预计下月底投产 投产后将为饶平中北部11个镇供电
图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及电缆敷设。本报记者陈宏文摄本报讯(记者梁佳涛)前天,记者在饶平县饶洋镇220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