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我记得当学生时总觉得学习数学很枯燥,当老师后我总是努力地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轻松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总是努力地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必需从兴趣入手,且兴趣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只有在一种生活的情境、活动的情境、游戏的情境和趣味的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多的联想,调动学生参与知识获得过程、问题解决过程。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创设情境,诱发学习积极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解决问题时,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统计内容的教学,我选取全班同学的课外读物、笔、玩具,还有某次数学测验成绩情况等做为统计对象,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物,大家喜闻乐见,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增强了求知欲和提高了学习动力。
有些问题情境不易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教学“认识时间”时,可借助时钟教具让学生拨动时钟时针分针,先让学生说出几时几分,再要求学生说一说“在这个时间我们该做什么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创设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学习情境
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与合作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认识1秒、1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合作。我出示问题情境:⑴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⑵能举出一些例子给老师听听吗?⑶一分钟的时间,我们能完成哪些事呢?我还组织学生互相测脉搏、数跳绳、踢毽子的次数来体会1秒、1分;又如在教学“厘米”、“米”单位认识的时候,让学生两人合作或三人合作测量各种物体边的长度并做记录,让学生通过实践合作来掌握各种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三、创设寓教于乐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提倡“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课堂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学时可把某些数学知识编成故事或适当使用儿歌、顺口溜、谜语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述数学内容,寓教于乐,引起学生注意,增强课堂教学生动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边通过PPT演示,边讲了一个故事:小熊的老师叫它算一算篮球场的面积有多大,小熊很聪明,它拿来一个个面积是一平方米的纸板,摆呀摆,它想通过把篮球场摆满这些纸板,再算一算一共摆满多少张,便可知道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可是小熊摆不到一半便已累得腰酸腿痛,再也摆不下去了。小朋友,你说说小熊这样一直摆下去能得出篮球场的面积吗?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同学们听了小熊的故事后觉得特别有趣,被我一问,更是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欲望,产生探究的学习心理。接下去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又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特征,编成儿歌引导联想,帮助记忆:1像铅笔竖着放,2像鸭子脖子长,3像耳朵长又大,4像红旗迎风飘……
四、通过游戏活动,创设学习情境
在课堂上适当创设游戏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学生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9的加减法”时,可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教学。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到操场上捡9个小石子,上课时带进课堂。学生感到很新奇。当学生走进教室,发现每张桌上老师都用粉笔画了一个小圆圈,更觉得莫名其妙。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教师面带笑容地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做游戏好不好?”顿时教室一片掌声。接着我便提出要求:同桌各人将这9个石子往圈里掷一次,分别记下圆圈内外石子数目,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记录下来。做得快的可再掷一次,看哪组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待学生都掷完一次,集中反馈,有关9的加、减法算式便都呈现出来了。学生看似在玩,其实课堂活而不乱,学习兴趣盎然,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微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认真发掘教材,精心设计,创设能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情境,学生乐于去参与、体验,在乐中学,课堂自然“活”起来,效果更会好起来。
饶平县樟溪镇中心小学余松坤
新闻推荐
□陆利平家乡位于鹤岭山西面,黄冈河中游,村落三面环山,南面临水。“车到山前无路,人到水边无桥”是家乡交通落后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