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来到家门口
□陆利平
家乡位于鹤岭山西面,黄冈河中游,村落三面环山,南面临水。“车到山前无路,人到水边无桥”是家乡交通落后的真实写照,而这也严重制约了村民经济的发展。
早先村里盛产甘蔗,每逢砍伐季节,甘蔗装在木船上顺黄冈河而下至饶平糖厂。后来,建起了高堂水闸,没办法再用船运到糖厂,于是,逆流而上约一公里到黄田港上水再用货车拉到糖厂,拐了一个大弯,无形之中拉长了距离,增加了时间,费时费力不说,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运费。于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举全村之力,大搞人海战术,在村东南面硬是用铁钎、独轮车、肩挑人拉,削山平地修建了一条简易的泥土公路,货车终于开进了村里。
记得货车开进村里的那一天,村里破天荒地吃了真正的大锅饭。全村近千人口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中,不分男女老少,每八个人围成一桌,说是桌,既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只有席地而坐。所谓菜肴,就是每人半斤塘鱼,村里在池塘里拉网的,外加一盆酸菜汤和一碗大白菜,白米饭任吃。菜色虽然简单,村民却不亦乐乎,津津乐道了好长时间。但泥土路就是泥土路,路窄不说,那个崎岖不平,更是让人难受。村里有一辆手扶拖拉机,人坐在车里,手要抓紧扶把,否则,说不定会将你颠簸出去。有一次,一位难产孕妇用拖拉机送到县医院急救,谁知由于颠簸严重,半途竟在拖拉机上生产了。
有一句话说:“无雨一身尘,小雨一身泥,大雨莫出村。”我在外务工时,最真切的体会就是最怕下雨天,好几次,回家之后返回公司时,遇上了下雨,于是穿上雨靴,翻山越岭步行3公里到山外公路旁才换上皮鞋,然后由妻子再带回家,辛苦不说,还弄得一身泥水,十分狼狈。有一次,因为下了大雨,确实没办法出村,误了上班的时间,还被公司扣分呢。
有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公路,是每个家乡人的梦想。
时至2003年,当得知上级正在推进村村通建设时,家乡人改变落后交通面貌的时机到了。我也已回到家乡,而且被村民选为村主任。也许冥冥之中,我对村里无路的体会刻骨铭心,历史要我去改变这一切。于是在上级每公里只补助10万元的情况下,在有些人认为10万元根本修不了水泥公路的情况下,我与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款,义无反顾地史无前例地开始了麻湖村第一条水泥公路的建设。
当一条依山蜿蜒却是平坦的水泥公路展现在村人面前时,一位老人说:“想不到活了80多岁,还能看到城里的路搬到这乡下来。”这是真真切切的水泥路啊。从此,外出读书、工作的家乡人再也不用担心回家的路难走了,再也不用到公司上班时被同事调侃为“像刚从大田上来似的”了。
但这还不够,对于家乡来说,三面环山,这刚修通的水泥公路是通往县道084线的,还需要有通往镇区,通往县城的水泥公路,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通制约家乡发展的交通瓶颈。于是在2005年,再一次发力修通了至镇区的第二条水泥公路。如果说修建第一条水泥公路大家从犹豫到最终合力同心修通了;而第二条水泥公路,却乘修第一条水泥公路的意气,村民斗志昂扬地热烈地加入参加修建水泥公路的行动中,因为他们确实地感受到水泥公路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和变化。但当2009年初村提出要修建通往县城的水泥公路时,却有人打退堂鼓了,说什么,已经修了两条路了,剩下的路就等政府来修吧,明显的,有的人开始厌烦了。在此种情况下,我与村两委一班人,主动与外出工作的乡贤联系,上门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友好乡村加强沟通,得到他们的帮助。于是,家乡的第三条水泥公路终于如火如荼地开工了,经过两个月的建设,胜利通车了。
三面环山,“天堑变通途”。家乡人充分地享受到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带来的好处。杂优瓜是本地的特产,过去,要三搬四搬地转到外面才能上车运输,而现在,在家门口,货车直接开到园头装载,有外村人还将杂优瓜运到村里来出售呢。
家乡公路建设只是大海之中的一滴水,但她能够映出阳光。那就是,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和路网状况的显著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在潜意识中,总感到麻湖人还应该有点什么?是了,应该有固定的通往外界的班车。虽说现在每家每户都有摩托车,甚至小车,然而对于那些年纪较大的人来说,出外还是不方便的,但往往这些人又都是坚守在家里在村里的重要力量。
公交站就设在村口,当施工人员将公交站牌挂上时,现场的村民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中,隐含了家乡的交通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更是期盼能够带来人气财气,能够凝聚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民心。公交车站旁边是大榕树,或者说,车站建在榕树旁。这里原本有着几个露天厕池,甚至有村民将死鸡死鸭什么的丢进厕池里,这就更增添了厕池的恶臭。在村容村貌整治中,村民响应村党支部号召,填埋了废弃厕池,建成了一个小广场,在这里建公交车站再合适不过了。
公交车站不大,只有约长5米宽2米,但有雨亭,用草青色刷屏,与周边的颜色相配。背景是蓝天白云下的小草一片盎然,写着红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我没有坐上第一趟公车,但我知道那些坐上第一趟车的人一定很高兴。一位老阿伯说到县城并没有什么要办的事,就是要坐一下过过瘾,欢喜啊。是啊,车行驶在广袤的大地上,透过玻璃窗,检阅了田野的丰硕,高山的伟岸,河流的秀美,留下一路欢声笑语。虽是同一条路,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是啊,家乡离县城有20公里,昔先用步行要近4个小时,后来,有自行车也要1个多小时,而且路况不好,既崎岖又颠簸,损车也损人。而现在,虽说公车不是一站到达,但也不过是半小时而已,关键是路面平坦,坐着舒心。
那些大爷大妈们结伴到县城逛一圈,顺带买了海鲜、鲜肉,再坐班车回到村口,进了家门,厨房里的煤气灶一打火,一股油香气立即弥漫着左邻右舍,舌尖上的味觉开始了……这是一种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般的乡村幸福生活。
我曾经从县城打“的士”回家,车费是80元,而现在坐公车是5元。前天,我到县城办事,因自己的车子被朋友借去使用,于是,第一次坐上了开往家乡的公车,与我想象的不同,原以为是城市里的那些公车直接开到乡下来,其实不然,这是一种为适应乡村公路特点而专门开通的公车,有7个座位和9个座位两种车型。车是全新的广汽传祺,在车身上刷上了大红的“农村公交”字样,而且实行扬手即停,最大限度方便乘客。坐在里面,与自己开车感到一样舒适。
或许,家乡的公交车站并不大,但她容纳得下左邻右舍,远亲近邻;经过家乡的路也不长,但她连接的却是山里山外。而这,必将是一条驶向小康路上的车道。
新闻推荐
托管共建 同谋发展 暨南大学医学部及附属第一医院领导莅饶洽谈县人民医院托管事宜
本报讯近日,暨南大学医学部副主任、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安定带队到饶平县开展调研交流工作,洽谈饶平县人民医院托管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