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诗赠潮州学子

潮州日报 2020-09-27 10:59

杨史辉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人,清代诗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翁方纲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能诗文,书法遒劲浑厚,与刘墉、铁保、永瑆并称清代四大书家。

乾隆二十九年(1764),翁方纲被任命为广东提督学政,一任三届,在广东住了8年时间,他多次抵潮督学,足迹遍及全省。人称他“为官一方治学一方”,在粤期间完成了《粤东金石略》十二卷和《药州集》八卷,收入诗歌600多首。他勤于治学,关心潮州学子,他写了两首《示潮州学宦弟子》诗,潮州的读书人竞相步韵唱和,至多达800人,翁方纲又依原韵写了《叠韵再示潮州学宦弟子》诗:

好名鹜利兼矜己,

士病由来匪一端。

室远堂深奚隐尔,

墙阴水折试寻看。

菜根味有膏粱隽,

寒士颜同广厦欢。

日对青纶烧蜡烛,

莫徒短檠咏依韩。

诗的起句说古今一般学子的通病是把读书当作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追名逐利、好高骛远又矜持骄傲,自以为是。这是古今“士”的通病,潮州学子也存在着这样的毛病,真可谓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接着作者语重心长地勉励士子们要树立安贫苦读,不务空谈的学习精神。学问真如深堂幽室,道理深奥,但不管学宫之墙有多高,知识之流有多曲折,学子们绝不要有一点知识就沾沾自喜,一味陶醉,一味沉湎,要注重实学,你们不妨好好地深入钻研探索,努力学习。吃着粗菜淡饭,也要如同品尝着肥肉细粮一样感到鲜美。求学者要耐得住寂寞,安贫乐道,就像布衣寒士,虽居于破屋陋室之中,犹如处在广厦之中欢颜悦色,居陋室而自安,咬得菜根,百事可成,读书也是如此。学子们切不要在青灯之下,空谈向韩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躬亲实践,以韩愈为榜样,成为国家的栋梁。

现在社会很多人同样存在着“好名鹜利兼矜己”的毛病,功利心、浮躁心,虚荣心、急功近利,这些都是读书做学问的“大敌”,很多人读书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时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面对喧嚣的社会和种种利益、虚名的诱惑,要真正读好书真的很难。因此,今天重读这首诗对我们的警示和教益是深刻的。

翁方纲写诗很讲究用典,典故运用得当,确能使诗意更为深刻,更有情趣,更富感染力。这首诗善于用典,诗中颔联、颈联,可谓句句有典。颔联的“室远堂深”,语出《论语》“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一句,这原是孔子评论子路学业造诣的程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子路的学问已有一定成就,但还不够精深,这犹如一个人已进厅堂,而还未入内室。对句的“墙阴”一词,引申自《论语》“夫子之墙数仞”,极言其门墙之高大;“水折”则是《诗经》“思乐泮水”句转化而来,意即:泮宫(学宫)之水,曲曲折折。两词用以比喻学问的高深精微。弄清了典故,这一联就不难理解了。“室远堂深奚隐尔,墙阴水折试寻看”,这是说:学问真如深堂幽室,幽深隐晦,但不管学宫之墙有多高,泮水之流有多曲折,学子们不妨好好地追求探索,不畏困难,才能学有所成。再看颈联“菜根味有膏粱隽”,“膏粱”一词,出自《孟子》“膏粱之味”,指的是肥肉美谷,意思是吃着粗菜淡饭,也要同品尝着肥肉细粮一样感到鲜美。“寒士颜同广厦欢”,此句引自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谓布衣寒士,虽居于破屋,却应如处在广厦之中欢颜悦色。诗的结句“日对青纶烧蜡烛,莫徒短檠咏依韩”针对性更强,给后人以力量和启发,给人教益尤深。“青纶”,佩系官印的青丝带;“檠”为灯架,代指灯;“依韩”就是以韩愈为榜样,力戒空谈,努力读书,为国家建功立业,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新闻推荐

热气球、旋转木马、灯光秀…… 国庆假期潮州华侨城 纯水岸活动精彩纷呈

觅一潜力之境,是对城市成长的向往。落子东拓中心,是对城市未来的承诺。坐落在湘桥区意东三路中段的潮州华侨城纯水岸,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