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笔终存天地间 怀念郑雪侬老师
□杨俊华
郑雪侬老师和我们永别了,《新编潮州十五音》、《潮州闲话》、《潮人潮古》留在潮汕大地。他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孜孜不倦地笔耕几十年,诸多大、小讲台留下他的音和影。
哀思绵绵、悲痛不止,郑雪侬老师的许多往事涌上我的心头。
郑老师一生大部分时间,同潮州乡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大约是癸巳年孟秋一个中午吧,我与雪侬老师、钟让老师三人茶聊,谈到《潮州十五音》,闲聊中雪侬老师郎朗顺口、击木知音的解读十五音中的八个音调、十五个音母、四十个韵母的声韵调拼字音方法。也谈了诸多潮州话中我不熟识的字,详述了《潮州十五音》的演变历史。还有“十五音”与其他父辈的渊源。为此,我与郑老师说:“你继父辈的传承,掌握大量的“十五音”资料,“十五音”已近濒危。目前,潮音生僻字已百卉凋零,原来民国版的“十五音”已杳无踪影。现在潮州文化已是天开云霁时代,加上几十年来的语音、文字变化,不如在你有生之年修编一部《新编潮州十五音》。”郑老师满口应承,并于甲午年仲春编撰完毕,与广大读者见面。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雪侬老师秉承其父之传承,又经过数十年风雨的历练和感悟,总结出“字有古今,义也有古今”的深邃哲理,一字一句结合现代汉语注释、解读,兼收并蓄、去芜存菁,呕心沥血地新编了《潮州十五音》。该书风格特别,令人耳目一新,此谓之饮羡也。先生大半生无意于文坛怡情,时至耄耋,时至走完人生道路的前一夜,忽虑晚年享乐,乃体察潮州文化,毅然耕作,笔植案台,此谓之乐道,其精神风范令人之敬矣。
雪侬老师曾说:“《潮州十五音》中的形、音、意合一的汉字,揭示了包罗万象的自然哲理,阐明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她创造了生生不息的潮人和谐共存,她不离不弃、息息相生,以其完善的形、意、音组合,沟通万物,昭示未来,是滋养潮人文化发展的乳汁。”为此,在他八十一岁那年,毅然来修编《新编潮州十五音》。作者为先生的精神和举止感动,为此答应为该工具书作《序》,并撰写了一篇《桑榆未晚磨一剑,潮音重奏有新篇》的文章,分别在《潮州日报》、《韩江》等报刊杂志发表。
那年孟春,雪侬老师拿了一大叠《潮州闲话》的手稿到我家。他独具匠心地把市井生活中的饮食、商业、读书、风俗、行为等方面,以及人们经常听到的俗语、口头禅、经常碰到的语言现象,以至于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因而极少人去深究,更不敢想有人进行系统地研究、归纳、整理。他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挖掘,深入浅出,诠释字词,语言生动,风情幽默,把“闲话”引申到内涵和哲理,使人们对潮州一些疑惑掌故有更多的了解,虽然有的观点让人不敢苟同,但先生的博学及通融让人肃然起敬。
“闲”料很重要,没有“闲”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闲”料要有人来处理,雪侬老师在耄耋之年,以惊人的胆识,继《新编潮州十五音》出版后,又再次回忆整理这些珍贵“闲”料,点石成金,在这些古稀年段的人群中,却寥若晨星,实为难能可贵矣!
《潮州闲话》这部满载那些“无关紧要,没什么大不了”的闲事,把许多来自民间世态百相、曾经而鲜活、质朴和人情怡怡的场景,用怡谈而怀旧的散文韵味,生动而鲜活的细节,细腻和生动的笔触,一一描绘下来。它是这座古城千年记忆的再现,也是年轻人看到、听到潮州先辈的生活影音。或者说,能够使今天每一位热爱潮州的人,重新记起潮州的人和事、声和影,重新去淘洗、追寻和擦亮那些美好有趣的东西,加以珍惜、尊重和热爱。细读一篇篇掌故后,发现现在不会讲一口纯味潮州话的青少年很多,他们对自己生活居住的家乡了解甚少。为此,《潮州闲话》一书就显得更加珍贵,她不仅给我们带来心神摇荡的怀旧之情,同时也把潮州文字、语言的活化石,翻版传承,注入潮味、潮音元素,让老一代读者温故知新,让新一代读者品味百年陈酒,闻其芳香,从而促进这座古老城市的文明延续,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陶醉在这些历史的沃土中,深思昨天、珍惜今天、追梦明天!
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州人,我认为:潮州是一座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历史文化名城,先辈留下了很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每处街头巷尾都散落着诱人的掌故、轶事,以及通俗易记的语言。如何将这些记录下来,使其发挥功效并广为传播,这尚需下足功夫,还需风习打捞。追寻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是这个城市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应有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郑雪侬老师做到了。既然先生做到了,我们作为潮文化爱好者,有责任弘扬,为此在郑雪侬老师的要求下,我为《潮州闲话》一书作序。
十多年来,每当我们在一起时,雪侬老师经常讲潮州“古”,“古”的内容都是潮州方言的轶事和对话。但这些“古”,根本无法用现代汉语来规范表达,因为它来自于潮汕民间,很多潮州方言、文字只有在他老人家《新编潮州十五音》才能找到。郑老师他把这些“古”视为敝帚自珍,我也认为这些都是潮州文化宝藏中珍贵的瑰宝。所以我请求他,在他有生之年,来完成他所讲的一篇篇简短的故事,他满口答应。用几个月的时间,20多篇“潮州古”手稿完成了,看了他的手稿后,我建议他,这些《潮人潮古》,本土年长一辈,看后知其内容和意义,但新一代却知其然不知其所然,或根本就不知什么意思,另外一些外地人更不知到底谈什么,不如加点简明的注释,使其让读者知其寓意和得到启迪。为此,我“自告奋勇”,帮其整理、注释,经过一番功夫,一部《潮人潮古》的书稿完成了。
这20多篇零星的“古”,得到了他的学生詹树荣的重视,也得到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于2016年12月付梓出版。由于该书出版册数有限,加上内容在潮州文化史上属空白点,故受潮人的青睐。
十多年来,每星期至少有二至三次与杨振绪老师和郑雪侬老师三人谈古论今。在文字的海洋里,情同手足,友爱如山,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使我们之间有着创作的动力和思路的源泉。使写作之路走得不孤单,走得更持久。彼此之间珍惜文友之间的情谊,使之更珍惜文字的缘分。虽然今天雪侬老师和我们永别了,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那一缕缕温暖的记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让人留恋,让人怀念。这就是文字结缘,文字相聚,文字相知,这就是文人之间的魅力所在。杨振绪老师也留下七律诗句;“文坛自此虚谈席,兰室由兹少故俦”,作者也携笔撰文,题为《健笔终存天地间》以之怀念。
新闻推荐
潮州市举行老年人柔力球表演比赛 展现“夕阳风采” 传递“双节”祝福
本报讯(记者陈晓珊)昨天,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在市体育馆举办“庆国庆、迎中秋”2020年全市老年人柔力球表演比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