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和味蕾上“品味”潮州
文/本报记者陈荣浩图/本报记者黄春生
“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潮州作为广东的“东大门”,素有“潮人故里”“岭东首邑”之誉。那么,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潮”在哪里呢?应该说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美食文化、工夫茶文化以及独特的传统工艺和民居,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别样风采。
游
古城胜景扬海内
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
每座城市都有地标性建筑,说起潮州的地标,便是广济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闽粤的交通要津。它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1988年3月,该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人有“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之说。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其最大特色,是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撰文指出:“广济桥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广济桥的建筑,完成于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充分显示了潮州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力。
如今,古桥添新秀,潮州韩江两岸夜间的“灯光秀”刷爆了朋友圈,“山、水、人、城、文”融合的夜景,活现在韩江两岸,金山、葫芦山和笔架山三山变幻于光影之中,如蒙太奇般美妙。
广济桥之西侧则是见证并保护潮州古城繁华的古城墙。这段古城墙中的下水门城楼、广济门城楼、竹木门城楼、上水门城楼,如几个华彩段,奏响了潮州古城墙的恢弘乐章,让人怦然心动,难以忘怀。
盘桓牌坊街细读活史页
穿过古城门,进入潮州古城内部,一条贯穿南北的牌坊长街赫然入目。长街的大名叫做太平路,但念旧的潮州人却爱叫这里“大街”,因为这里曾经是潮州古城中轴线上最繁华的商业街。
潮州城历史上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系表旌历代人物的纪念性建筑而集中于太平路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形制,鳞次栉比的石牌坊群,风格独特,气势非凡,为国人所罕见,故被誉为“牌坊街”。
近年潮州又按“原址、原状、原工艺”的原则,复建明清的太平路和东门街,再现当年牌坊林立的独特景观。目前,牌坊街全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古牌坊23座,牌坊多为3开间4柱3门楼,其正背面均有额刻,三层石匾上则雕有飞鸟走兽、人物花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亭额题字均出自历代名家手笔。
石坊无言,史乘有声。有关潮州故里的进士状元、忠臣循吏、贤士名人的信息,分别载于古铜色木牌挂于每座牌坊的柱侧,让游客注目其间,心游于历史的时空之间。
煌煌潮州厝俨然小皇宫
潮州古城的美,在于它有着深厚底蕴的人文。老城古民居建筑群已列入中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级”民居。
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门十巷历史街区、许驸马府历史街区和旧西门街历史街区,包括辜厝巷林宅、郑厝巷蔡宅、甲第巷外翰第、甲第巷大夫第、德里旧家、辜厝巷王宅、兴宁巷大夫第、东府埕儒林第、卓府、青亭巷大夫第、黄尚书府等。
厝,在潮州话中是“房屋”的意思。潮州有句俗语:“潮州厝,皇宫起”,意谓潮州民居是仿照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赋诗赞潮州:“如今风物冠南方”。历经宋、元、明的时代变迁,随着潮州城政治中心南移、商业区扩展,古城南部成为潮州仕宦商贾聚居之地。位于太平路牌坊街南段的甲第巷,宅院最为豪华气派,于是荣膺“甲第”之名。这里的“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等颇为大气的匾额,显示出当年大屋主人的荣耀家史和高贵地位。
“小巷深深深几许?”流连于坊巷之间,看老宅的照壁,看每进房前的天井,有的还能看到接待客人的花厅,看到后院。或许,还能在花园假山旁看到一棵枝干虬然的石榴树或紫藤,看到饰有木雕花卉和文房四宝及体现福禄寿图案的精美门窗,也有蒙着岁月烟尘的建筑。深巷故事多,旧宅知音少。正如法国文豪都德所说的:“建筑是城市最古老的语言存在。”一个个时代各异的宅主人远离我们而去,都说盘桓游客痴,谁解其中滋味?
吃
潮州美食冠南方
“民以食为天”,难怪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吃”居首位。
潮州小食,声名远播,潮州菜更是历史悠久。探访潮州古迹之余,“食货”们一定不能错过的是这里丰富多彩的食物。走在古老的街巷上,各种美食如卤鹅、牛肉丸、牛肉粿条、春饼……纷纷撩拨着你的舌尖味蕾。
“闻香下马”,让人食指大动,是一座城市以美食让人动心“开胃”的魅力所在。2004年10月,国家烹饪协会授予潮州“中国潮州菜之乡”称号,可谓实至名归。潮州菜源于唐,兴于宋,明清时臻于鼎盛。到了近现代,潮州菜享誉海内外,是中外烹饪界的一朵奇葩。潮州菜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刀工精巧、造型优美,充分运用炒、煎、蒸、焖、泡、炸、烧、炖、烹、卤、熏、扣、滚等技巧。其突出特点是: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肥而不腻。近年来已整理出来的潮州菜谱共分八大类,234个品种。其中潮州小食是全国八大点心系列之一,远近闻名,乡土风味浓郁。游走潮州古城,春饼、笋粿、无米粿、水晶包、牛肉丸、沙茶牛肉、金瓜芋泥、鸭母念、蚝烙等应时上市,香溢街头,让人大快朵颐。
来到“中国乌龙茶之乡”的潮州,你一定要品品潮州的工夫茶。说到潮州工夫茶,潮州那弥漫在大街小巷的茶香,称得上香悠远、人陶然,是潮州人悠然自得“慢生活”的代表“节目”。漫步古城,这种感受会更贴近、更强烈,当然要感受这些,前提条件一定是步行,不亲身行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哪里会体察到个中精妙呢?
玩
非遗文博新活力
非遗文博是潮州的一道文化奇观。行走在古城牌坊街和中山路等街道,潮州非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的馆所、工作室比比皆是,种种展示、现场制作,让无数游客零距离领略到潮州工艺的魅力。
作为“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潮州是“潮文化”发祥地,这座千年古城有陈设艺术陶瓷、手拉壶、潮州金漆木雕、潮州刺绣、抽纱等40多个传统工艺门类,拥有1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不少非遗项目或工艺美术门类的从业者已将展室升级为“博物馆”,或开放参观、或可预约体验。
相比国内其他一些只闻其名、难睹其实的“古城”,潮州古城可说是一座“活着”的古城,一座博物馆之城。众多博物馆就镶嵌在古城的民居中,为古城增添文化内涵的同时,丰富着一个旅游城市的景点产品体系。
有人说,博物馆是立着的“百科全书”,徜徉在古城潮州的大街小巷,仿佛走进历史的时空。在牌坊街的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里,这座五层的博物馆内就有2000多件馆藏实物,藏品涵盖自新石器时期至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及建国后等历代潮州陶瓷,构建起潮州古陶瓷的实物体系。通过观赏与研究馆中藏品,我们便可以由衷了解到潮州成为“中国瓷都”所走过的漫漫长路和煌煌业绩。
旅游与“非遗”的融合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从而让游客能够更深层次、多维度地感知多彩的本土特色文化。
说一千道一万,百闻不如一见。潮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真的值得你放慢脚步,慢慢细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银璇)今年6号台风“米克拉”刚走,新的台风又“迫不及待”赶来,“热热热”将不再是潮州市天气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