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绣:方寸之间的绮梦
潮州博物馆里的潮州刺绣。
潮绣工艺的潮戏戏袍细节。
潮绣桌幡。
当代潮绣代表作《九龙屏风》。(资料图片)
《九龙屏风》细节。(资料图片)
墨沫 文/图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庭院深深深几许,红颜为此寄深情。写文字的女子,大多将喜怒哀乐隐藏在字里行间,方能字字珠玑;而绣花的女子,将温婉柔美倾诉给了银针和丝线,才能针针动情。绣花针,搁浅着的不仅是千年绣艺,还隐藏着爱与情的寄托。
薄纱掩面,倚梦叩门。潮绣始于唐代,形成风格于明、清,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地区。它属我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中的粤绣门派,而其中粤绣又细分为广绣与潮绣。从选图、配色、针法到动针,一幅幅或大或小、纵横交错的潮绣作品中,含蓄又端庄,暗藏着绣娘们的勤劳和巧妙心思。
古韵传承,唯美潮绣。“针穿五色绒共线,绣出麟毛千万般。”绣娘们纤细修长的巧手细捻着各种棉线,一针一线灵活起落,就可将丝绢纱巾绣缀世间万物。绣艺精美细致,构图均衡饱满,色彩富丽堂皇。“运用金线、银线、绒线结合绣制……潮绣针法多样,有转针绣、过桥绣、打种籽绣等多达100多种。每一针法均具独特制作效果,使得绣物惟妙惟肖。”技艺精湛、恢弘大气,在作品中填充棉花,居然就可绣出近乎浅浮雕的立体感觉。针法严谨,针脚细密,栩栩如生,浓彩重抹皆相宜,那针尖上的潮州风,真是美到令人窒息!
历史与民间文化中的潮绣
潮水往复,潮流更迭。据了解,最早提及潮州刺绣的文献,是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潮州知州陈炜《题湖平石壁》诗(诗刻今存潮州葫芦山中麓),其颈联:“朱幡影里绣屏好,绿盖香中画舫行。”字里行间活色生香,读来可见古人顾盼之姿。“百金之家,妇女不昼出,千金之家,妇女不步行,勤于女工,帛虽盈箱,不弃其治麻。”据《潮州市志》记载,乾隆时期潮州已有绣庄二十余间,分布在城外西门的天地坛、布梳街和开元寺附近,“绣品出口至南洋群岛等地。至咸丰年间,潮绣品年出口值在1000万元以上。”“潮州珠娘免落田,银针绣出半年粮。”自明清以来,潮郡各县属的家家户户都有能绣之人,从事商贸的绣庄也特别多,潮绣就是一种很寻常而接地气的民间艺术。旧时,女子到了十一二岁,多勤刺绣针工,捧着绣箧出绣房,金刀金剪尽成双,潮绣成为妇女劳动生活中必须熟练的技艺,“拙时针线停歇,不免绣一光景解闷。”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刺绣兼之能打发时间,毕竟俯拾时间的碎片,穿针引线,一针一线就可在指尖开出花朵,不经意就画金刺绣满罗衣。
一针一线总关情,潮绣可解闷,更可寄托相思,“绣罢小姑绩苎忙,机声遥度女墙红。织成不向街头卖,待嫁郎时好衣郎。”正如民歌《绣荷包》所道:“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一绣一只船/船上张着帆/里面的意思/情郎呀你去猜/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在潮绣的世界中,有飞鸟虫鱼之态,花影清霜之境,春色满园之状。玲珑绣扇花藏语,情针意线绣不尽鸳鸯枕,厅堂幔帐、床裙椅批、彩眉绣帐、幢幡宝盖、扇袋、香包、绣鞋皆大有乾坤。
代代相传潮州绣,巧手生花流千古。正如一首潮州童谣所云:“潮州姑娘好针工,十指尖尖舞银针;绣出梅花散香味,绣出七女下凡间。潮州姑娘好针工,十指尖尖舞银针;绣出大厦成群起,绣出七女下凡间。”温柔娴淑的潮州绣娘,守得住寂寞,耐得了性子,针笔线墨书写锦绣故事。
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绣娘们善用线条贯穿每一个细节,更极尽传达情意,那简单流畅的线条,或浓艳、或清新,写不尽相思情长;或朴实、或华丽,道不完温婉细腻;传统中透着古意,惟妙惟肖,意境优美。以当代潮绣代表作《九龙屏风》为例,整个屏风以钉金垫浮绣针法绣成,九条呼之欲出的五爪金龙对称分布于三面屏风之上,张牙舞爪、气势雄浑。画面质朴刚健,具有浮雕感,突显着龙的粗犷、雄浑,流露着远古的苍茫气息。其中一龙盘踞中央,爪踏火宝,其余游龙姿态各异,祥云朵朵,围绕其间,巨浪滔天,有翻云覆雨之态。密不透风的针脚,垫凸浮雕的造物思想,将人顿时打动在原生的乡愁里。
在传统潮绣工艺基础上,当代绣娘们以绸缎为纸,以细针为笔,以绒线为色,使得潮绣更充溢着时尚气息。据媒体介绍,演员刘诗诗结婚时身着的名为“潮绣裙皇”的嫁衣,寓意四平八稳、白发齐眉。这件嫁衣采用立体盘扣,全身彩金线三维立体龙凤纹刺绣,衣角为传统的平角样式,工艺用时多达7412小时。整套绣衣刺绣工艺精巧传神、光亮平整,极其讲究色彩搭配,不言而喻的美感浮现眼前。
潇湘斑竹泣泪,独倚窗台听雨声。见过繁华芜杂的世界后,循着记忆的长线,刺绣能让人像水一样柔和。你想啊,在幽深的青砖巷子里,简朴的庭院之中,一张空白的布帛嵌在绣框。随着绣娘的飞针走线,霎时间熠熠生辉,逐渐呈现出人物、山水、花鸟等意象,运用“垫、绣、贴、拼、缀”等工艺处理,每一针都精益求精,不露杂线,上百种针法变换之间,就交织出一幅立体的刺绣,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美景。丝丝细线,真切,也含蓄,缱绻一生爱恋,正如唐代胡令能诗中所述:“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贾平凹在《未知》里有一句话写道:“当你真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语言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刺绣,宜清风、宜月色、宜微雨。2006年,潮绣因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带着潮州地方独有的婉约与精致。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他绣法,潮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是潮汕文化的“活化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对文化又有不同的传承,而这“阻隔了尘世的烦与杂”的潮绣,立体生动,清新隽永,恰是凤城“穿”越古今最淳朴的传承。
新闻推荐
8月11日,应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级非遗潮剧传承人郑舜英的邀请,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中山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