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民血沸腾潮州红 齐心抗战救国难
文/本报记者丁玫詹妙蓉
图/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的8月15日,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正义力量的共同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彻底破产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回顾75年前的战火硝烟,潮州人民既承载了侵略战争带来的深深苦难,也闪耀着为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值此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党史专家陈立佳,回顾潮州抗战峥嵘岁月,敬仰潮州先烈不朽功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面向未来。
日军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据史料记载,1937年9月9日下午3时,三架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潮州城,共投弹6枚,城内人心惶惶。此后,日机轰炸次数逐渐增多。
“1939年6月,日军攻占潮安县城,随后,潮安县除北部山区外,先后沦陷。同年6月24日,日军在庵埠与国民党守军激战,守军撤退后日军迁怒于附近群众,一天之内杀害170多人。”陈立佳说,随着日军占领县城,其侵略者的嘴脸愈加嚣张,不断加深潮州人民的苦难。
“1940年7月,日军占领饶平县海山岛,开始对海山岛长达5年的统治,并骚扰饶平沿海村庄。期间,日军烧毁渔船,烧毁拆毁民房,滥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1941年8月,日军进犯潮汕铁路浮洋西线仙庭一带,4天时间共烧毁8个村1300余间民房,杀害民众54人。”陈立佳说起这段80年前的历史,言语间满是愤慨。
1943年大饥荒,粮食受日本几家洋行控制,使饥荒更加严重,加上日军封锁,外地粮食不能运入,沦陷区民众大量饿死,潮安县城民众病、饿死者达5万多人。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迁往江西、福建等地讨生活,老一辈人把这段辛酸史称为“走饥荒”。
日军侵占潮州满目疮痍
“日本侵略者给潮州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浩劫,其影响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陈立佳表示,由于日军入侵潮州,迫使大量人口逃往内地和东南亚国家,加上饥荒、瘟疫、日军经济封锁等原因,全市人口数量急剧减少。1938年,潮安、饶平两县人口约125万人,1946年减少至9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直接伤亡2万多人,间接死亡(饿、病死)5万多人,难民1万多人。
战乱年代,传统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1936年,潮州城区有24家私营工业企业及众多手工作坊,包括陶瓷、抽纱、潮绣、五金等行业,从业人员达4.3万人。潮州城沦陷后,城区百业凋零,一片萧条。
交通等基础设施也陷入瘫痪。1937年,安揭、护堤、安凤、安丰、安东、复兴等公路相继筑成,韩江水运客货小汽轮投入使用,潮州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变。沦陷后,为应对日军的入侵,潮州军民不得不将所有铁路、公路破坏。日军占据南澳、海山后,对海面实行全面封锁,汫洲、柘林木帆船货运基本被阻断。
农业及渔业生产同样损失惨重。在潮安,日军切断国统区与沦陷区的联系,挖封锁沟、辟无人区,占用大量良田,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饶平,日军占领海山岛之后,封锁饶平沿海,不准渔民出海作业,渔业生产基本停顿,渔民生活无着,只好外出谋生。
陈立佳说,日军入侵潮州的罪行和危害,潮州歌谣《救国歌》有表述:“正月百花怎不开,倭奴无理起兵来,各地同胞遭屠杀,遍街满巷尽尸骸……”
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面对日寇入侵,在中国共产党潮州地方组织的领导下,潮州人民群众纷纷响应中共号召,不断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在局部抗战中凸显忠勇。
“早在1936年10月,驻香港的中共中央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派李平来潮汕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陈立佳告诉记者,1937年,中共韩江工委成立。在中共的领导下,建立了抗战时期潮安第一个党支部——职工支部,至1939年3月,成立中共潮安县委员会,下辖4个区委、37个支部,党员496名。1938年上半年起,饶平县先后成立中国共产党茂芝支部、隆都支部、凤凰支部等。潮属、饶属各地的党支部成立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领导当地民众投身抗日、救亡图存。
陈立佳介绍说,1937年8月21日,潮安青年救亡同志会(简称“青救会”)成立,至1937年底,全县“青救会”会员迅速发展至三四百人。饶平县城三饶镇以及黄冈、钱东也于1938年1月分别成立了“青救会”。同月,潮安“青救会”改称潮安青年抗敌同志会(简称“青抗会”),带动和指导了“潮安妇女抗敌同志会”“潮安学生救国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建立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至1939年6月潮州城沦陷前,全县“青抗会”会员增至四五千人,会员有学生、知识青年、教师和工人、农民、家庭妇女等。各地青抗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通过成立宣传队,举办民校、夜校、识字小组,组织示威游行等,发动广大群众团结合力抗日。
齐心协力终迎抗战胜利
1939年7月7日,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在桑浦山宝云岩正式成立,这是中共潮汕地区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主要活动于铁路线和护堤线的枫溪、浮洋、龙湖、彩塘、凤塘、东凤、沙溪一带,发动群众,打击日、伪军,破坏敌人交通线。
据陈立佳介绍,在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和发动下,潮州人民群众对日军的入侵同仇敌忾,协力抗日,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妇女儿童也积极参与到抗日活动中去:宣传保家卫乡、抗战到底的主张,搜集敌伪情报,揭露日伪在沦陷区烧杀掳掠的罪行;为军队生活供应物资、巡逻放哨和递送情报,使党的秘密交通线可以通行无阻;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提高群众对抗日救国的认识,积极抗击日军的侵略;建立隐蔽斗争基地,为我党保护了大批革命骨干,培养了一批新生的革命苗子,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蓄力量。
群众自发武装抗日,鼓舞人心,振奋民意。陈立佳介绍,在1939年12月,日伪闽粤边黄大伟部从福建诏安败退到上东村,企图乘船出海逃命,该部的参谋长和秘书被村民俘虏;1943年2月,东界几百名武装群众秘密乘船渡海,一举歼灭盘踞西澳的敌军,活捉日伪军108人,并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等。
此外,为配合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潮揭丰边县委领导的金砂、宏安、鹳巢新乡以及揭阳的邹堂、乌美等地和中共潮澄饶县委领导的佘厝洲、西前溪等地都分别成立游击小组,人数共约200人。各地游击小组成立后,进行搜集情报、破坏敌人交通和通讯设施、锄奸肃特、抗敌宣传,输送兵源及物资等。
1945年3月9日,以潮、普、惠、揭武装人员为主体的“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普宁县成立。潮安随后也亮出了“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潮澄饶敌后突击队”的旗帜。1945年6月初,中共潮汕地方组织主要负责人林美南传达了中共广东临委的重要决定:将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同时公开宣布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潮汕党组织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首次公开政治面目,引起各方面的巨大反响。”陈立佳说。
1945年8月13日,“韩纵一支队”成立。在日军入侵汕头时即成立的汕青游击队,经过六年多艰难曲折的斗争,大规模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终于发展成一支近2000人的韩江纵队,达到了全盛时期。在长达7年的斗争中,韩江纵队一支队全体指战员在党的领导下,以旧劣的武器、高昂的士气,英勇战斗在汕头、揭阳、丰顺、潮安、澄海、饶平等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5日,侵略潮汕的日军4000多人缴械投降,并被送入礐石集中营。28日,日本第二十三军司令田中久一的代表富田直亮在汕头市签署了降书。至此,潮汕地区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正如当时流传的潮州歌谣所言:“鸡啼过后日头升,中华复兴见光明,见光明、见光明,光明世界俺造成!”
陈立佳表示,潮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救亡,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为抗战胜利、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链接
“韩江纵队一支队”——
一支英雄的部队
“1945年8月13日,"韩纵一支队"成立。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前身是汕青游击队。”陈立佳介绍说,抗日战争中,韩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孤悬敌后的情况下,坚决执行党的指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潮汕人民和潮籍侨胞的大力支援下,坚持了长达7年的抗日游击战争。
当时,韩江纵队一支队与广东地区的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琼崖纵队等兄弟部队一起肩负起广东抗战重担,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数以万计的兵力,并从思想、组织、干部和群众基础上,为潮州抗战胜利和进入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立佳说,韩江纵队一支队更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周礼平等革命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先后袭击了潮汕日、伪腹地多个据点,不怕牺牲,歼灭守敌。此外,还有辞别父母和未婚妻毅然回国抗敌的华侨青年许英烈士;有身先士卒、奋勇冲锋而不幸牺牲的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队长王武烈士;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打退敌人的连续冲击而壮烈牺牲的陈欣丰等十八勇士……这些英雄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悲壮的正气之歌。陈立佳最后强调:“将潮州人民抗战史放入中国共产党潮州历史的长卷来看,以韩江纵队一支队为代表的潮州人民英勇抗战,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闻推荐
逢看湖山便忆家鄞珊■杜璞君鄞珊是位画家,读她的画犹如读她的文字,读她的文字能够了解她的画,画与文字,是互相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