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崚嶒别有情
■ 林伟光
詹安泰(1902-1967),字祝南,号无庵,广东饶平新丰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于词学研究及创作卓有成就,被后人誉为“当代十大词家”“民国四大词人”。
詹安泰的扎实古文学功底来源于家学,他出生于中医之家,自幼饱读诗书,10岁学诗,13岁学词,后进潮州金山中学及广东高等师范、广东大学等学校读书。毕业后任教于韩山师范学校,一呆就是12年。
虽然僻居岭东古城,可是,詹安泰并不闭塞,他与当时誉满全国的词学大家吴梅、龙榆生、曹湘蘅等都有联系探讨;跟当时词坛上活跃的夏承焘、唐圭璋、卢冀野等也有酬和。他眼界高远,虽居潮州,却着眼于全国。他的词学研究和创作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波澜壮阔的格局,得到广泛好评。
詹安泰的词学成就可分为两个方面。
词学研究
这研究工作真正开始是在1938年,他应邀就任中山大学教授之后,把教学与研究结合着进行。不管外面风云如何变化,他始终勤耕不辍,陆续撰写了《花外集笺注》《碧山词笺证》《姜词笺释》《宋人词题选录》《词学研究》等著作。其中尤以《词学研究》最为人称赏,被誉为其“扛鼎之作”。此稿是他呕心沥血之作,是他对词学研究的一次梳理。他从声韵、音律、调谱、章句、意格、修辞、境界、寄托、起源、派别、批评、编纂等方面,对词学进行深入研究。其论述全面而深刻、系统而丰富,其中很多是他的独特见解。如强调声韵于词之重要性,他较早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词的音韵和创作的关系。他同时指出,词“非有真情实感者不易落笔”,这已涉及词如何创作的话题了。而他的创作最让人感动的乃正在此也,他一直都在身体力行。
其子詹伯慧教授回忆说,《词学研究》之撰写是在1940年,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在粤北乐昌的坪石,中大文学院租原铁路局的一些房子当教室。詹安泰一家就住在附近一间湫隘的泥房里,十多平方米隔成前后两个单元。詹安泰就在如此恶劣环境里,在昏暗的油灯下,撰写着《词学研究》。
如果说,《词学研究》代表了詹安泰前期词学研究的水平;那么,1949年后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就是《李煜和他的词》了。这个时期,詹安泰以一种趋时的思想开展他的研究工作,以一种有别于以往的崭新眼光来做研究,依然充分体现了其词学研究方面的深厚学养和深邃思想。
李煜是词学史上绕不过的重要人物,可说是承前启后的词家,所以詹安泰对他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而他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李煜和他的词》力求在一种知人论世的学术氛围中对李煜的词作艺术上的讨论,因此,我们今天读来仍彰显其独特的学术价值。
詹安泰的讨论没有离开人物所在的背景,既写李煜帝王生活的荒淫,也写出他对这种生活的不满意和挣扎的痛苦。作为政治家,他是失败的,但作为艺术家,他是成功的。如此矛盾的人物性格,被詹安泰如炬的眼光所烛照,因此而真实动人。在詹安泰笔下,李煜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所表现的感情是人性的共同的感情,故“真情实感的流露,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意义和体现出人所共有的特征,能够感动不同时代的各个不同社会集团的人们”。
诗词创作
詹安泰诗词的创作开始得很早,也很快获得国内诗词学界权威人士的肯定。《无庵词》和《滇南挂瓢集》奠定了他作为诗词作家的地位。曾敏之曾评其诗词作品:“风骨崚嶒别有情,韬光养晦念斯民。”这是他读詹安泰感时之作后所感赋的诗句。
詹安泰的作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早期,他从一石二窗入手,这同他的文学取向是分不开的。姜白石、吴梦窗、周草窗的词都可归于婉约一派,是正格,却也因时代的原因,已经别有所寄托,词调更加沉郁、哀痛,并有粟离之思。或者这正是获得他共鸣之处。
即使在早期,詹安泰笔下之作也很少花花草草,他不是不热爱花花草草,而是无暇顾及,只是更喜欢用一种别有情绪的寄托的手法,这也使得他的词更耐人寻味,更有可思索之处。如这首《琵琶仙》:“如此江山,更寒艳、搅碎千岩风色。芳意轻落鸣潮,潮翻柳波直。听隔水、筝琵竞奏,又惊起、一双鸂鶒。倚醉敲春,和香煮梦,山鬼知得。再休讯、箫剑当年,已流月空花自今昔。依约旧家门巷,只归魂难觅。清泪断、关河寸寸,问几人、万一怜惜?最苦残照当楼,乱红飘篴。”联想到他身处的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那份悲愤,那份哀痛,真是字字有别寄,句句有弦音。
詹安泰写词,首重感情,没有真情实感,他是不落笔的。如这首《声声慢》:“高林脱叶,坏壁留题,平波千里迢遥。一负孤亭经年,风色慵敲。吹花旧曾驰马,换荒凉、艳冶难描。凝望久,有霜禽惊坠,啼向青霄。知是谁方哀怨?又黄昏、箫笛凄紧帘腰。拥鼻微哦,和愁写上蛮蕉。休长惜春无梦,梦春归、到底无憀。寒信急,好心情、分付去潮。”从眼前之所见闻,触动内心情绪,即欲罢不能,倾泻而发。这里有眼前景,有从前事,人物和景物,前事与今况,物是人非,或人物俱非,都一一袭来,则情何以堪乎?这份愁绪,是格外沉重的,于是,词句是沉郁感人的。
抗战时期,国破山河在,只是那种心情,已经不是从前的心情了。中山大学西迁云南澄江,此后又几度迁徙。詹安泰从赴澄江任教开始,便随之辗转流离,故有诗句说,“辗转西南慷慨多,寄怀家国几悲歌”。艰苦的岁月,艰辛的迁徙,于是,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他诗情激发,吟咏不辍,写了不少诗词。世事丕变、国难日深,以及羁旅漂泊的生活,都充实了他作品的内质,使他的作品更添加了沉郁忧愤之思。于是,在《丹凤吟·高吹万先生属题风雨勘诗图》中,就有“黤黯悲沉何世,废垒烟芜,严城寒掠”的乱世颓景的描写;而“最是伤情,前社客、尽飘零天各”,则哀叹友朋战时之飘零离散,故他只能“痛共青鹃诉,剩殊乡心赏,冰纨凄托”,深切地写出了友人们在风雨中相濡以沫、惺惺相惜之情。他的词作因时代而改变,在反映时代风云的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具有很强的感人艺术力量。
新闻推荐
黄圃镇驻饶平扶贫工作队统筹80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 3个贫困村年收入较5年前增14倍
潮州市饶平县英粉村数十亩葡萄园内,工人们在园中浇水、修剪枝桠。黄圃镇驻饶扶贫工作队提供7月29日上午,盛夏的阳光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