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萃菁华 金声谐玉振
文/亦然图/黄春生
“淡泊明志”是传统士人的人生信条,“浮生若梦”是佛老之道的阅世总结。我总在想,以“淡”“浮”两个涵虚的概念为一家博物院命名,应该是有它的特别之处吧?
潮州东郊砚峰山麓的淡浮收藏院,坐东面西,依山傍水,颇具古色古香风韵。原来,泰国郭丰源先生早年在泰国把钦赐于春府博他耶的花园建成“华夏文物博览淡浮院”,晚年又不忘“天下华人盼一统”的宗旨,带头倡议并捐资倡建潮州淡浮分院。
这么一个佳去处,自建成之日起,便引发粤人不分遐迩,争相前来观览。
淡浮收藏院,迎面是一座耸立的绿色大石牌坊,三门歇山顶建筑,长约30米、高16米,气势宏伟磅礴,正中有大匾题“粤东菁华”四字,两侧匾额分别书“金声”、“玉振”,皆是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手迹。“金声”“玉振”原系用于孔庙的字眼,古为今用,安于博物院也甚相宜。
博物院广聚中外文化瑰宝,在建筑及其设置上来说,大至弘丽殿宇,小至点缀小品,随处可见暗合着经典学理的规划,隋珠汴玉斗奇美,蜀锦并刀巧剪裁,无问人物琳琅,气色已见蓊郁,让人不由得啧啧称赞。
你看,中轴线上的一块“阴阳土”的设置,独具匠心:在表层几米的红土覆盖下,中轴线左边出现大面积的黑土,让人想起了北京社稷坛的“五色土”。我们知道,在中国,南方分布的是贫瘠的红土,黑土仅分布于东北,这块“阴阳土”的四个角,写着“阴阳交泰”四个字,既可理解为易经的术语,即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粤文化的交汇,也可读作中华文化与泰国文化的一种友好融合。
博物院院内花圃簇拥着石雕的麒麟、青狮、盘龙及生牛等吉祥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鉎牛。此物原为广济桥的镇水宝物,即潮谚“十八梭船廿四洲,二只鉎牛一只溜”中所唱的宝贝儿。如今正当文化勃兴之世,按老讲究,砚峰山是文士以砚润墨供笔耕之处,一如农人役牛耕种田地,牛即为第一祥瑞之物,堪为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在三进的石阶中间,有一宛如游龙出水的巨幅石雕,长约9米,宽3米,由十几块花岗岩石精雕成老龙头吐水,栩栩如生。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北京故宫保和殿前丹墀上九条口衔宝珠的游龙石雕,这里少了点皇廷的威严,多了些民间的温馨,并且添加了飞翔于旁边的凤凰,更富于“龙凤呈祥”的好意头。巍峨瑰伟的主殿建筑为重檐出阁,琉璃飞瓦,四根玫瑰红的花岗岩石柱,稳重庄严。踏上48级石阶,便抵达主殿。主殿正中匾额“淡浮院”三个馏金大字由清朝末代皇帝之弟溥杰所书,是从泰国的淡浮院拓本移植的。主殿门外挂上阴刻对联“远望观云,登高视野”,为原全国佛协会长、书法家赵朴初墨迹。殿内是佛祖释迦牟尼全身金像,两旁是“飞天大圣”塑像。殿内藏有儒道释各派文化的代表文物。
西侧靠墙沿建有长廊,墙上嵌着一方方黑色油麻石碑刻,上起商周,下迄当代,篆隶楷草,诸体皆备。看不尽的铁划银钩、春蛇秋蚓,道不完的雄浑遵劲、秀丽飘逸。以前,我们只知道西安碑林和焦山碑林是全国有名的碑林;想不到,在潮州,竟然有着南中国最全的书法碑林,不出远门,就可享受一场书法艺术的盛宴了。
此地还办有砚峰书院,内有黄苗子、饶宗颐等名家题字。该讲堂不时举办中华文化讲座和培训,亦可供贵客下榻。从城市回归自然,从繁华归于宁静,享受山清水秀之静美。周围有百果园、清音亭、知鱼桥、跃龙华表,潮汕茶室,是一处集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中华文化精神家园。
临离开时,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尊20多吨重的青铜器——宝鼎上的题字为“国运昌盛”。奇怪的是,那个繁体的“國”字并无外面的“围墙”,只有“口”“戈”“王”三个分拆字。我想,这个奇怪的结字与泰山山麓那个奇怪的“[~公式~]二”题词同出一个智慧构思。当年郭沫若解拆为去“几”壳为“風月无边”,按照这个理路,我想,“戈”代表军事力量,“口”代表人民的意愿,“王”代表人民当家做主,而无了“围墙”,则代表中国人民有无限宽广的胸襟与包容心,愿做世界和平的主导力量。
至此,我对于“淡浮院”命名的涵义,似乎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为民众造福祉办事业“淡泊明志”是对的,但是“浮”,远非指“浮生若梦”。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相比,什么叱咤一时的威权,什么富可敌国的钱财,都不过是过眼浮云、小焉者矣。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优秀的伟大的中外文明成果,将永远存在世界上,存在民众的心中。
新闻推荐
微课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产物,对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微课短小精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