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话潮州名中医 为潮州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

潮州日报 2020-07-18 11:44

在市中医医院中药房,中药工忙着配中药。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林文桐正在开药方。在市中医医院,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业务学习。工作人员找到所需药材,在操作台上配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广东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热土,潮州也不例外。这里每年有489万人次向中医这块“金字招牌”寻求健康诊疗服务,中医药已深深扎根于潮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是新时期赋予中医药事业的重大使命。潮州中医药发展在筑牢根基、塑造优势的基础上,如何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守正创新,谋求传承与发展“双丰收”?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多位潮州名中医,邀请他们为潮州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

□文/图本报记者詹妙蓉丁玫

访谈嘉宾:

何剑荣(省名中医,潮州市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

林文桐(潮州市中医医院医教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

王奕儿(市名中医,潮安区庵埠华侨医院主任中医师)

◆对话

望闻问切、治未病、简便验廉

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记者:中医治疗有哪些优势?

林文桐:中医治疗的优势,我认为可概括为“简、便、验、廉”。简,指简便的诊疗手段,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为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便,是治疗方式应用方便、选用工具就地取材,患者能自行完成拔罐、刮痧、艾灸、熏洗等治疗方式;验,即是治疗效果得到验证,如中医骨伤、中药抗病毒、中医治未病等疗效明显;廉,体现在中医治疗高性价比上,大多数中药饮片、中草药价格相对低廉。

何剑荣:中医是一门哲学,它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等哲理;中医也是经验科学,能够治未病、治已病、治疗疑难杂症,病后康复调理、养生药膳、针灸按摩等传统疗法也是中医的特色,中医诊疗的良好效果正是靠长期临床积累的。

王奕儿: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从侧面分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重视辨证论治等整体观念,正好弥补了现代医学的短板。中医治疗在保健预防,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状态、身心及病毒类疾病等方面具有优势。

记者: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如何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何剑荣:说到抗疫,在潮州还没有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前,我们自拟中药处方,煮药给医护人员喝,清热祛湿解毒,通过中医药预防,治未病。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后,中医药及时参与诊疗。我多次参加市、院专家组会诊,穿上防护服为患者望闻问切、诊疗开药,经过中西结合诊疗,在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潮州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林文桐: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新冠肺炎患者从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的几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疫情发生后,为更好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市中医医院迅速成立艾灸预防新冠肺炎工作小组,制定“艾灸预防新冠肺炎”方案,在院内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住院病区等各个区域实施艾熏空气消毒,有效净化院内空气、预防交叉感染,同时,指导市民居家进行艾灸预防,使防控工作起到积极性作用。

养生药膳、青草水、药酒文化

潮州人的中医药“情结”

记者: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程度如何?

林文桐:潮州有着浓郁的中医氛围,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广、应用面广、文化基础好。潮州人普遍“一家一药壶”,中医诊所遍地开花。上火或暑热时,部分市民甚至能为自己简单辨证论治,采集或购买中草药自我调理,“药酒文化”深入人心。潮州人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中医药在潮州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潮州发展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王奕儿:潮州是文化名城,人杰地灵,有不少出名的中医。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根深蒂固,潮州人历来有喝“青草水”的习惯,潮汕民间也流传着不少偏方,对治疗小病小痛有效果。

记者:目前,潮州市中医药发展现状如何?潮州中医药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林文桐:潮州虽然有着优厚的群众基础和肥沃的发展土壤,但中医类医院的建设、人才队伍的质量、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等,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在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中医人才流失严重,难招难留,与省级大医院的联系不够密切,传统中药品质不稳定,中医院自制药品品质提升跟不上时代步伐。

王奕儿:目前部分年轻中医容易受到现代医学冲击,中医行业人才流失严重。中药房对药物产地管理不够严格,加工炮制接近失传,基本依靠饮片企业提供饮片,一些经典中成药被遗忘,部分医院还未能发展自己有效的中药协定制剂。

政策扶持、守正创新、人才保障、品牌打造

潮州中医药发展的“强心针”

记者:您对潮州中医药发展有什么对策建议?

林文桐:潮州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这严重制约了潮州市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建议加强激励政策出台力度,加强引进培训本土医技人才,建立高层次医学人才专家库,制定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引进优秀医务人才等措施,用好现有人才。利用省、市对口帮扶的契机,争取上级对口帮扶医院选派专家团队到潮州市开展“传帮带”帮扶,同时,每年选派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脱产进修,提高潮州市医技人员业务水平。设立潮州市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基金会,争取政府各部门政策支持,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在保障中药饮片品质方面,建议加快完善中药饮片质量的评判标准,从中药材的流通环节把控质量,并科学界定中药饮片疗效;尽量简化各中医院院内制剂的审批流程,让患者及时用药;将部分较为成熟、疗效显著的制剂纳入医保目录。

何剑荣:中医药从业人员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必要时中西并重,打造专科品牌,打造“大医精诚”品牌,提高知名度。另外,建议政府实行政策倾斜和适当资金扶持,适当提高中医专家门诊和传统中医诊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加大政策扶持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建设,适当提高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待遇。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协作,可采取专家定期坐诊、远程会诊、人员进修等模式,争取技术支持。

王奕儿:我认为,中医药的发展,除了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中医学院教学改革外,我们还需要靠“四个传承”。一是重视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特别要关注刚从中医院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二是重视中药加工炮制的传承,建议中药房根据临床中医生的处方具体要求,对每一种中药进行灵活具体的加工炮制;三是重视经典中成药的传承,建议开放各医院院内制剂品牌协定中医处方,制成适合当地的中成药;四是重视本地老中医验方和民间偏方的传承,对验方偏方进行搜集整理应用。

◆数读

去年全市中医药服务量约489万人次

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5家,基层卫生院42家,社区服务中心9家,中医类别诊所262家。

全市中医医院3家,分别为潮州市中医医院、湘桥区中医医院和饶平县中医医院。现已建成50家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

至2019年底,全市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共4815名,其中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共1353名,占全市医师总数的28.1%。全市现有省名中医师5位,市名中医师21名。

有4个省重点专科,分别为康复科,妇科,骨伤科和肛肠科,均在市中医院;有3个省级特色专科,分别为饶平中医院的脾胃病科、治未病科,湘桥区中医院的骨伤科。

2019年度全市中医药服务量约489万人次,其中3家中医院的诊疗总人次约35万人次。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三区一县有“良方”

近年来,潮州市各县区在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如何持续发力?

潮安

潮安区积极推进潮安区中医院建设,完善中医科设备设施等配套建设,做好老年人和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目前,潮安区各镇卫生院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均已接受省的检查验收,全区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开展15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更好服务群众。同时,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培训平台开展培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去年以来,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达800多人次。

饶平

饶平县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带动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通过省对口帮扶政策,由中山市中医院派出多名骨干常驻县中医医院开展技术指导。

依托家庭式医生签约服务为基层,进村入户开展中医药特殊服务,多元化开展“治未病”分级服务。建设饶平县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实施中医诊所备案制度等措施,有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湘桥

湘桥区中医医院是湘桥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湘桥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指导中心。目前该院完成中医骨伤科的改建工程,现以门诊治疗为主,住院治疗为辅,利用中医传统特色治疗骨伤、筋伤等,形成独特的中医诊疗体系。

区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对各基层医疗机构展开中医药健康养生指导。

枫溪

枫溪区人民医院目前建有约250平方米的中医馆,设置中药房,配置包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15余种,中药饮片250余种,重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通过中医体质辨识问卷调查、舌诊、脉诊,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及保健指导。

◆记者手记

中医药传承创新还需下“绣花”功夫

中医药文化有实力、有底气,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也面临难得机遇。但不可否认,中医药青年人才流失、群众缺乏中医药常识、惯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药等现象时常可见。能不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

笔者认为,潮州中医药产业的未来必须多管齐下,从相关评价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上下“绣花”功夫,逐一破解瓶颈,实现提速发展。应该看到,“互联网+中医药”也是不容忽视的发展新风口,潮州中医医疗机构可完善线上医疗平台,在线上问诊、药品配送、诊后随访等领域多加探索,推广“潮州特色”中医医疗互联网应用。中医药文化并非中老年人的专属,中医药也可以“年轻态、时尚化”,比如开发时尚中医产品、中医药文化VR体验等等,传统中药文化与文创产品实现跨界融合,也不失为多元中医药文化的“一剂良方”。

新闻推荐

“豆腐块”成千亩良田 抛荒地变“活”资产 潮州市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

图为江东镇下湖村土地流转后,零散的“豆腐块”变成了成片稻田。本报记者陈宏文摄本报讯(记者梁佳涛邢映纯)在潮安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