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块”成千亩良田 抛荒地变“活”资产 潮州市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振兴乡村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邢映纯)在潮安区江东镇,一个新鲜词汇近来正在村民口中蹦跶:“土地流转”。一场土地流转,将零散的“豆腐块”拼成千亩良田,将抛荒地变成“活”资产,“转”出了江东农业的新光景。
红砂村村民洪泽荣站在自家正在平整的田地前,他家约两亩地已参加了土地流转。和玉瑶公司签的合同,每年每亩可获得租金650元左右。
此前这地种的是玉米,年收成可达万七八元。
“这不是亏了!”我们大叫。
老洪笑了,“你没想到整个人绑死在这里。出去打工,一天就可赚一百多两百块钱。”
江东水土好,是农业种植大镇。但人均三几分地的分配,成不了大格局。有的人就让自家一亩三分地荒弃了,有的则随便种点玉米香蕉等。如何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之路,成为江东镇委镇政府努力的方向。
“前年起,随着土地确权,我们开始探索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经营权流转。通过引进有资质种养大户、成立合作社等,让土地增值。”江东镇委书记张桂荣说。
这思路引领下,下湖村513亩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土地进入溪东合作社运营,成了一片碧绿的稻田。无人机喷药,机械收割,采取水稻与土豆、毛豆间种,合作社的一班年青人,把江东的传统农业玩出新花样。今夏,这片农田迎来流转后第三造水稻收割。亩产近千斤,打出的大米均价4元,高于市面普通米价格,在近日的扶贫产品展销会上供不应求。
“收割时,一台机器,五十亩地六七小时就轻松搞掂,过去熟练人工一天只能割一亩地。”熟悉耕种的江东镇副镇长陈浩彬感叹,要不是流转后进行规模化种作,分散的小块田地大型机械根本就腾挪不起来。
下湖村的成功显然增强了村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目前,全镇已引进企业6家,有11个村1955亩耕地通过入股、出租等方式流转。
为解决村民顾虑,镇村方面尽量把流转期缩短为6至8年,这无疑增加与企业洽谈难度,耕地的零散也让他们多走脚皮磨嘴皮。“近日红砂村流转67亩土地,就需签600多份合同。”但张桂荣表示,只要方向正确,再难他们也会把工作做下去。
市委市政府对这探索也高度重视。去年,潮州市选择潮安区江东镇、饶平县联饶镇、湘桥区官塘镇作为土地流转省级试点。同时印发专门方案,提出建设47个镇级土地流转示范项目,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市农业农村局还安排专项资金扶持。
夏日的江东显得生机勃勃。老洪的两亩地预计下月可投入种植,旁边早一月签好合同的地,已种上各种青草药。“如果农户自身还想种作,公司也会雇用,工钱也不少。”他乐呵呵说。
新闻推荐
厄瓜多尔产冻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涉事样本来自该国3家企业,专家研判认为不代表具有传染性
在7月10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通报,7月3日,大连海关和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