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绘乾坤 潮州木雕为何“倾国倾城”

南方日报 2020-07-09 05:10

潮州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图为潮州木雕制作。张凤珊摄

陈培臣潮州木雕作品《渭水求贤》。潮州市博物馆供图

潮州木雕作品《府楼猴》。

潮州市博物馆供图

潮州工夫茶担——崔福德善堂出游方厨。潮州市博物馆供图

李得浓潮州木雕作品《憩息之舟》。资料图片

7月初,一则关于潮州木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展出的预告展讯在潮州文博届激起千层浪。这将是潮州木雕首次系统性地在国博展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潮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潮州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潮州市博物馆馆长苏利民称,这是潮州木雕艺术界的一件幸事。

“除了外观精致的形态,除了震撼的感观,我们更想了解木雕背后到底想表达什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主任、潮州木雕展策展人之一江琳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设问。

为何木雕技艺在潮州如此登峰造极?潮州木雕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潮州密码?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向多位专家学者请教,寻找其中的奥秘。

策划:达海军撰文:南方日报记者苏仕日

系统展出

160余件(套)展品走进国博

受疫情影响,自除夕起临时闭馆的国博从“五一”开始有序开放。潮州木雕展则成为国博重启后的首批展览之一。

潮州木雕成系统地在国博展出,并不容易。单单展品来源便是汇聚了三地力量。

江琳介绍说,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潮州市人民政府协办。展览共展出广东省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60余件(套)展品,包括明代木雕府楼猴、金漆通雕“福禄寿”梳妆台圆肚,清代金漆木雕《柳金花赠火袍》纸媒筒、“李太白醉酒图”龛楣肚、彩绘铁线描漆画《郭子仪拜寿》小寿屏、金漆木雕《杨家将》小神龛、《井边会》炮斗,民国时期的金漆通雕蟹篓梁托、“童子戏鹤”穿枋,以及部分当代著名工艺大师的作品。

为何国博选择潮州木雕进行展览?这或许要从什么是“潮州木雕”说起。

何为潮州木雕?在《辞海》里,在“潮”字名下专门开列了“潮州木雕”条目,并释之为“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因产于广东潮州而得名……”在介绍各种雕刻方法之后,特别写上“其中通雕一种,是融合各种方法在一个画面上,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表现多层次的复杂内容,经过上漆贴金,显出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故又称"金漆木雕"”。

《辞海》中的“潮州”应指的是旧时潮州府管辖的“大潮州”概念,涉及当下的潮州、汕头、揭阳等多地。

潮州文史专家曾楚楠认为,《辞海》将“潮州木雕”作为专门条目进行阐释,这意味着,潮州木雕是中国木雕的综合体。

事实上,潮州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及福建龙眼木雕并誉为“中国四大木雕”,其历史源远流长,造型丰富优美,地域特色鲜明,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唐刘恂在《岭表录异》一书中记述:“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红,最堪作笏。”“袍木产江溪中,叶细如桧,身坚类柏,惟根软不胜刀锯。今潮、循人多用其根,刳而为履……”曾楚楠据此考据认为,其时潮州的雕刻工艺已达到相当高度。

金漆木雕是潮州木雕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门类。曾楚楠判断,至迟在11世纪初年,潮州金漆木雕已正式定型并应用到精细、贵重的器物上。明代是潮州木雕趋于完美的时期,清代则是全盛时期。

1998年第4期《岭南文史》以“潮州文史专号”的形式对潮州进行全景式介绍,其中在《漫画潮州木雕中》有了这样一段话:潮州府城中的己略黄公祠和潮安彩塘金砂乡的从熙公祠,均建于光绪年(1875—1908年),祠内的木雕华贵典雅,金碧辉煌。各种木雕的技法,应有尽有,真可谓是潮州木雕之集大成者,而工艺水平之高超更令人叹为观止。因而全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郑孝燮,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先生等在参观以后,都赞不绝口,将其誉为“潮州一绝”。

正是如此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潮州木雕,成了国博关注点。“希望地市的精品走到国家博物馆,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认识潮州木雕,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江琳认为,潮州木雕不仅精致,而且能较为完整地表现潮州的艺术特色、文化特点。

文化内涵

承载潮派建筑人文思想

江琳并未到过潮州,但在策展布展过程中,潮州木雕给了她许多启示。“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潮州木雕极尽精巧、令人赞叹,后来觉得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多。”

“潮州人比较重视生活,很讲究生活中的意趣。潮州木雕反映了潮州文化的个性。”江琳说,从潮州木雕展整个展纲的结构即可看出,除了历史源流和技艺特点,“我们在其中介绍了潮州木雕的礼仪、求祥接福、多神信仰等当地文化。”

事实上,本次主题为“雕绘乾坤”的潮州木雕展展出的160多件(套)展品,既包含了潮州木雕,也包含了与之相关的反映潮州文化的物件,如潮绣、铁枝木偶、潮州窑瓷器等。

“潮州木雕并非孤立产生的。”潮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黄舒泓介绍说,潮州木雕是与众多潮州文化融汇在一起的。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潮州木雕正是承载潮派建筑人文思想的重要载体。

“世代相沿谓之风,群居相染谓之俗。”广东省博物馆原馆长萧洽龙认为,潮州木雕题材反映了当地的民情风俗,其中包括表达吉祥、喜庆、富贵、福寿等美好愿望。譬如,木雕中常见的一路(鹭)连(莲)科,是对仕途升迁的期盼;松鼠葡萄、榴开百子则反映了潮州民间多子多福、子孙繁衍不断的传统生育观念。

“数量可观的中国传统艺术题材出现在潮州木雕中,反映了植根于民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潮人大量来自中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这是经过千百年融会积淀而形成的。”萧洽龙认为。

萧洽龙还发现,潮州木雕展现了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生活图景,例如树下弹唱、樵夫筏薪、耕田插秧、收割打粮等,还有潮州人的饮食、礼仪、家居装饰等,如工夫茶具、精美茶橱、博古柜。

此次从潮州市博物馆提借进京的展品中,一副清至民国时期高约1米的金漆木雕茶担赫然在列。黄舒泓解释说,这是逢当地民间举行游神赛会活动时,用来挑担茶水、茶具的,挑者随游神队伍巡游,起到向游行队伍人员提供茶水解渴的作用,同时,在巡游过程显示潮州金漆木雕气派,为活动增色生辉。

“作为一种区域民间工艺品,潮州木雕深深根植于潮人生活之中,备受喜爱。这些描绘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生活图景的题材,正是潮州木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萧洽龙说。

而与潮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江海水族,更是成了潮州木雕的代表性题材,如著名的虾蟹篓。让萧洽龙感叹不已的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高仅33厘米的木雕,竟集中了虾、蟹、螺、蚶、鲤鱼、墨鱼和数种水藻,“简直就是一个精彩的水族世界”。

此外,民间文艺、神话故事、古典文学故事等,都是潮州木雕艺人吸取文化营养和着力表现的题材内容。

雅俗共赏,潮州木雕正是这样一种民间工艺,不管是府城还是农村,从庙宇到民居,人们随处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透过一件件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潮州木雕作品,人们领略到潮州文化所特有的那种精致、典雅的深刻内涵,感受到那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民俗意蕴美。

孕育基础

潮文化两大属性滋养

潮人常自嘲“省尾国角”。为何在边陲之地,会孕育潮州木雕这种如此别具一格、带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并繁荣至今?

曾楚楠认为,这与潮州文化的两大属性密切相关,即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融合,以及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的融合。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工艺,注定有自己的特点,与众不同。

“儒雅、精致、圆融、开放。”曾楚楠如是概括潮州人的文化特性。

其中,圆融是吸取、融合。“浙江是东阳木雕的诞生地,福建是龙眼木雕的诞生地。我们的先民从福建莆田、浙江温州、宁波等地迁徙而来,带来了当地的工艺,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因此潮州木雕几乎是所有技法的大成。”曾楚楠说,从本源来讲,不能排除移民文化的功劳。

潮州是半盆地的地形,南北方向要越过五岭,东西方向则隔了莲花山脉,与中原、广州的联系都不容易。“这种自然环境,在古代交通极不便利的情况下,山高皇帝远,受到束缚小,政令管辖小,好处就是本土的文化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保留。”曾楚楠说。

从古至今,人类具有向外拓展的本能。潮州的南边是海,因此天生又具有海洋文化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但是在粤东地区,商人历来的社会地位并不低。”曾楚楠分析道,潮州商业文化带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潮商可用“儒商”两个字来概括。“潮商眼光比较开放,考虑问题更全面,得风气之先,立于不败之地。”

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认为,大量的潮商外出归来后带来了新技术、新技法。特别是在建造宗祠、家庙等方面,“舍得花钱,工期越长越好。”李炳炎认为这并非攀比,而是潮人的感恩情结,是对祖先的感恩,对家乡的感恩。“不论成本来建造祖先的房子,要让祖先住的地方比我好。”

华侨建造豪宅,必建祠堂,也为荣宗耀祖,显赫乡里,标榜孝义。位于潮安彩塘镇金砂乡的从熙公祠,是清末东南亚潮籍富商陈旭年历时14年耗巨资建造的大型民居群落“资政第”的中心建筑,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内中的石雕、木雕都精美绝伦。

潮州还有工艺美术的土壤,从事手工业的艺人特别多,门类相对齐全,意味着将不同的工艺品种兼收并蓄。“特别是潮州府城汇集了9个县的精英。”

曾楚楠和李炳炎等人都认为,促使潮州木雕艺术不断臻于完美的还有另一个因素,这就是斗艺。旧时,在营造祠堂或豪宅时,潮州民间有一个习俗,即一座祠堂请两班师傅来做。匠师们为显示自己的本领,常常在祠堂的中间隔起一道不能互相窥视的屏障,然后各自施展浑身解数,待工成之日,拆去屏障,让人家来品评。从现存的建筑看,己略黄公祠、从熙公祠内的精致工艺均是斗艺产生的。

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培臣如今已是古稀之龄,他犹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与父亲及家乡人到惠来,与其他师傅斗艺的经历。“每天早上7点30分开始,干到晚上10点,工资2.8元,持续做了50多天。”斗艺,就是为了增加雕刻的精细度,“按时间、按质量来比,才有手艺出来。”

“府城人见多识广,懂得鉴赏,说的还挺有道理。”李炳炎分析说,在潮文化的滋养下,特别是到了清朝的晚期,社会上对工艺的要求越来越精致,潮州的木雕也因此登峰造极。

■探秘

府楼猴究竟有18只还是108只?

此次前往国博展出的木雕展品中,有一件文物颇有传奇色彩,这便是被誉为潮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府楼猴。

说起潮州木雕,府楼猴不能不提。府楼猴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府楼的木猴子。

府即潮州府,民间历来有“潮州一府管九县”之说法。潮州府的标志性建筑,非“潮州府署”莫属,原址位于今潮州古城的文化公园处。府楼则为潮州府署正门位置的谯楼,名为“镇海楼”。

“府楼钟声”是潮州内八景之一。著名潮籍书画家佃介眉曾记录如斯:“镇海,府署丽谯也。及丈之铜钟,悬于楼栋,昏、昕(凌晨)各鸣百零八下。铿锵悦耳,数里可闻……辛亥革命,楼火钟毁。”

府署鼓楼毁于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潮州民军炮火中。其风华虽已不可复睹,但其栏杆上的木雕装饰构件“府楼猴”在炮火中却幸存若干(有说二,有说三,亦有说四)。其中,有2只收藏于潮州市博物馆,则是千真万确的。

曾楚楠评价称,这些木猴造型生动,形神不一,刀法明快、洗炼,重在传神而不注重细节刻划,显然是明初潮州木雕之特有风格。民间盛传,木猴久而“成精”。

之所以用猴子作为装饰,原因是州府在古代为百里方圆的侯郡,“猴”谐音“侯”,故用猴子装饰。

关于府楼猴到底有多少只,文献记载和坊间传言均有18只和108只两种说法。

民国《潮州志·丛谈志》“湘桥仙”条注语曰:“府楼上原有木猴一百八只,雕刻极精致,颈系木锁,盖形家(按,即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所谓"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鼎革(指辛亥革命年)时陈守兆棠拒民军,府楼被毁,今已夷为平地,猴亦无有矣。”

曾楚楠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潮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府楼猴均无“颈系木锁”痕迹,且府楼面宽仅三开间,而木猴体型颇大,以2米立一栏杆柱计,108只木猴需周长216米之栏杆方能容纳。因此,木猴之数量、功能、安装位置等问题,尚须进一步研讨,不能轻信“形家之言”。

潮州文史学者陈贤武则提供了黄少白先生所著《我的一生》,为曾楚楠的上述质疑提供了有力佐证。

黄少白是辛亥年潮汕起义军的指挥者之一,见证了起义军攻打潮州府楼的经过。曾楚楠认为,其回忆录性质的《我的一生》当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该文谓:“辛亥(1911年)九月十九日,同盟会会员在汕头参加起义推翻满清政府,光复潮汕……起义军分六个队……我(黄少白)任第五队队长……直至九月二十七日经过一星期战斗,潮州府难以攻取,因为当时府楼建筑结构坚固,用石砌成围墙,左畔(有)楼梯可上,右畔有一个大钟,里面刻有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名字,早晚要敲108次,中间立有一位关羽塑像,楹头有十八只猴头堵住。(楼)里面有数百名巡防军带着步枪,巡视严密。适逢我和郑冻臣攻下潮阳县衙后转回潮州……本人与孙丹崖、张碌村商议:清政府府楼结构坚固,若要攻破必须使用火、炮共攻,于是提议用火油泼入府楼,然后扔下土制炸弹火烧府楼,结果终于攻下潮州府。”

据上引资料,曾楚楠认为,关于猴头的数量相当明确,“府楼猴”只有18只。

如今,经历战火洗礼的府楼猴收藏于潮州市博物馆,其中一只猴已上京亮相,另一只猴则留下来“看家”。

■探路

潮州木雕该往何处去?

“潮州木雕的市场份额很小,东阳、永春已实现家具产业化。”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说,潮州木雕虽然与浙江东阳木雕、福建龙眼木雕齐名,但在市场份额上却远远落后于后二者。

以潮州木雕为代表的潮州工艺美术行业如何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

产业化发展应受重视

对于潮州而言,传统资源集聚、再生和整合是当务之急。

关于资源集聚和整合,他山之石或可攻玉。南方日报记者此前走访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发现,余江并非中国四大木雕之乡,但却走出一条雕刻产业化道路。

早在2009年,余江便成立雕刻产业建设指挥部,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创优投资创业环境,不断挖掘本土文化和包装民间艺人,积极打造木雕、根雕、铜雕、玉石雕四大特色雕刻产业集群,整个产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余江又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策划和包装雕刻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次年起,余江便创建雕刻创业示范街、雕刻创业示范园等雕刻产业平台,吸引一大批余江籍雕刻人才返乡创业。余江希望借此到2020年末,全区雕刻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培养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

产业化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潮州木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郭少俊认为,应积极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和潮州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以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为主题,以传统工艺美术为基调,将潮州工艺美术融入旅游项目中,开发出有地方特色、主题鲜明,具有工艺美术特色的旅游产品。

经营与技艺人才并重

“上世纪八十年代,潮州工艺美术非常发达,品种非常齐全,规模也很大,为什么?那是因为有一帮优秀的经营者,他们拿到大量订单,在生产中传承技艺,在经营中发展。”李炳炎认为,近代潮州工艺行业在潮商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当代应重视工艺行业的经营人才与技艺人才的培养。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说,文化要素的迁移转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潮州要学会将潮绣、木雕这些优秀技艺的文化要素进行迁移。

目前,潮州已有探路者希望搭建更大的平台,将潮州文化推广出去。位于上海的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园内有座潮州馆,其负责人郭传秋期待通过扮演潮州文化“经纪人”的角色,在帮助非遗传人、工艺美术从业者销售作品的同时,推动研发创新,促使从业者更新图案设计,将传统的技艺与更多的现代元素相结合,跟上甚至引领时代潮流。

陈培臣的孙子陈湘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家居艺术设计,毕业后离校任教,他期待将自己的所学用于潮州木雕的图案创新设计,加入现代的东西。

“文艺也好,工艺也好,最终取决于文学造诣。文学造诣体现了你的境界高低,你的境界高了,手下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与众不同。”曾楚楠则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新闻推荐

潮州港 大项目纷纷落地开花 区域发展迸发新动能

闽粤经济合作区LNG储配站建设规模为60万立方米LNG储气能力。大唐电厂落户潮州港十多年,发展良好。位于饶平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