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画家郑烨娃:绝艺逢新人 麦秆立青春
郑烨娃。受访者供图
在臻素艺境客栈里,郑烨娃布置了很多关于麦秆画的内容。受访者供图
郑烨娃作品《关羽》。
受访者供图
麦秆工艺蓝牙音响。受访者供图
麦秆画工艺加湿器。受访者供图
麦秆工艺木质包。受访者供图
麦秆画手机壳蝶恋系列。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潮州的文化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原古典文化的橱窗”。当下的潮州不仅有传统与古典,还有创新与时尚。如今在古城潮州,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并投身其中,用新的方式呈现它,用当下的语言为潮州传统文化赋新意。即日起,《南方日报·潮州观察》推出“潮人潮艺”栏目,寻觅潮州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敬请垂注。
“本想做个仕女,没想最后还是关公。”郑烨娃说这句话时,指的是她在广东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金奖的麦秆画作品。其实,这更像是她的生活写照。
六月中旬,一场大雨瓢泼。在潮州古城牌坊街上,艺术气息浓厚的臻素艺境客栈里,生于1984年的郑烨娃讲述着她与麦秆画的故事。柔情低语间,夹杂着她对潮州麦秆画这门非遗传统技艺的热爱。而创新创业的艰辛和坚持,让这位从小喜欢仕女形似仕女的南方女子,不经意间有着关羽的豪情与毅力,还有着“非遗新造物”的想象力。
●南方日报记者苏仕日
曾经兴盛今式微当“关羽”遇见“仕女”
有些灰心的父亲一度拒绝女儿学习麦秆画,但这也抵不住郑烨娃对这门家传手艺的好奇与热爱。
麦秆画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已有千年历史。自上世纪40年代进入潮州后,融合了潮文化的精致,既有潮州刺绣的纤细,又有中国画的韵味。
这幅《关羽》麦秆画是高浮雕的。作品里的关羽手提大刀,立于虎皮之上,只是面孔不似寻常关公那般怒目圆睁,多了几分柔情。
工序繁杂,制作这样的一幅作品,实属不易。从麦秆到成品,须经过挑、截、剖、刮、熏、蒸、浸、漂、晒、染、固、熨以及剪、刻、编、绘等诸多工序。
郑烨娃手里的美髯公其面部用的是蜡雕,麦秆制作而成的长须似从脸上长出来,而不是像传统手法那样贴上去。
“前后试了很多种材料,泥塑、软陶等都不行。”家传麦秆画手艺,加上陶瓷学校工艺雕塑专业的背景,让郑烨娃的《关羽》脱颖而出。
上陶校学工艺雕塑,一开始郑烨娃是抗拒的。“一个女孩子要跟泥打交道,何况我一直那么喜欢画仕女图。”眼前的郑烨娃一袭素裙,低眉婉转,确难让人与泥土联系起来。
当年的分数足够让郑烨娃上高中。而父亲郑和却坚持让她上中专,学雕塑。
乖乖女终究抵不过执拗的父亲。“我爸有艺术脾气。”郑烨娃笑着说,父亲曾在潮州特种工艺厂上班,对麦秆画、蛋雕、泥塑都很热爱。
上世纪中后期,麦秆画曾在潮州盛行一时,当时有上千人在从事麦秆画的制作,来自海内外的订单源源不绝。然而,好景不长,麦秆画市场日渐萎缩,特种工艺厂也因此停产。
有些灰心的父亲一度拒绝女儿学习麦秆画,但这也抵不住郑烨娃对这门家传手艺的好奇与热爱。
直到毕业前夕,父亲才道出他的初衷:麦秆工艺品,从平面到半浮雕到立体,虽有立体人物,但脸部都是画的,整体并不协调。父亲希望女儿学习工艺雕塑,为麦秆画的创新提供专业支撑。
最终,在郑烨娃的生活和创作里,麦秆与雕塑融合,“关羽”与“仕女”也相融合了。
突破传统创新艺“寻找属于自己的时代”
为让麦秆工艺走入更多寻常人手里,走进年轻人的心里,郑烨娃在网上追寻大众日用消费的足迹,“看消费者买什么最多,我就设法把麦秆工艺跟它相结合。”
一度按父亲的意愿生活、学习、工作的郑烨娃并不满于现状,“我要找到属于自己时代的东西。”
她已然找到了一些:在她手里,麦秆画不局限于传统大幅花鸟、山水题材的模样,这些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的麦秆与手机壳共融、与干花再生、与香薰片搭配、与玩具偶遇、与音箱结合……
麦秆画这一日渐式微的传统艺术似乎又找到了一条全新之路。
为让麦秆工艺走入更多寻常人手里,走进年轻人的心里,郑烨娃在网上追寻大众日用消费的足迹,“看消费者买什么最多,我就设法把麦秆工艺跟它相结合。”郑烨娃希望大家来潮州旅游时能轻松带走潮州特色工艺品,且实用。
手机壳与麦秆画的结合,正是出自这一初衷。新点子闪现,但实践不易。郑烨娃为此自学滴胶技术制作,试验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终于将麦秆画与手机壳较为完美地融为一体。她的手机壳里,麦秆制作的蝴蝶翅膀以细切工艺完成,纤细逼真,搭配干花,简约大方而清新雅致。
“父亲一开始并不看好这样的创作,我只能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偷偷搞创作。”在父辈的眼里,这样的小玩意儿不值一提。
然而,这样的手机壳很受欢迎,不少客户下订单。“可是,我没产量。”郑烨娃又是欢喜,又是忧愁。
有设计能力,有市场,却没有产量,这是很多传统工艺转型时遇到的相同问题。
对于郑烨娃来说,麦秆工艺要发展,旅游礼品是一条路,另一条路,则是高端定制。
通过造型设计、改变外框装饰等,郑烨娃成功拿下了深圳等地高端客户家装精品订单;与玩具如金刚猴相结合,让她找到新的载体,“赋予麦秆工艺新的生命力。”创新与精致,这让郑烨娃拿下了不少国家级评比的金奖。
2019年度广东十佳“非遗新造物”评选,她的麦秆工艺蓝牙音响成为十佳之一。
相对于时尚的外观,郑烨娃对于原材料的选择却坚持传统。
“潮州麦秆画大多选用柔韧度高、光泽度高的大麦秆制作如精致细切工艺,坚韧度高的小麦秆则表现质感坚挺的树石。”为此,郑烨娃四处寻找和尝试,最终在省内找到一个地方,专门培植适用于麦秆工艺的大麦。
“我爸终于认可了。”相比客户的认可,郑烨娃内心更在意父辈的认可,这是关于麦秆画两个时代的对话。
从教学到主题客栈“比我还大的"女儿"”
郑烨娃为麦秆画的付出让女儿“吃醋了”,“有一次我很晚回家,女儿假装睡着不理我,一个晚上都不理我。”
“粤东创业英雄会”创业大赛、广东“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工匠争先赛……郑烨娃频频参赛,相比赛果,她更看重的则是“让更多人知道麦秆画和市场前景”。
虽然麦秆画进入潮州时间并不长,但早于2009年便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谓潮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但传承堪忧。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投身麦秆工艺行业。这是郑烨娃的梦想。
为此,2012年起,她便在潮州高级技工学校开班授徒,此后又在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课。
传统工艺制作的教学,往往只有方法实操,并没有什么文字内容。郑烨娃希望麦秆画的教学更规范化。
于是,郑烨娃与人合编《潮州麦秆画》校本教材,并结合素描、色彩、雕塑等方面立体教学。
又是一年毕业季,郑烨娃在朋友圈里晒学生的作品,“好欣慰,都是些乖宝宝。”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然而,授徒容易,留人难。几年下来,300多名学生最终只有2位女学生选择进入这一行业。
即便如此,这两位学生进入麦秆画行业,依然面临着家庭等方面极大的阻力。一名来自饶平农村的女生跟随了郑烨娃学艺后,对麦秆画非常热爱,但家里极力反对。“她是家里的大女儿,有经济压力。”父母不支持不理解,这位女生常常打电话打到“嚎哭”。郑烨娃有些自责,她揩了下眼角:“如果我能给她们更高的工资,她家里人就不会觉得我是个骗子。”
2015年,郑烨娃组织学生成立了工作室,并在工作室里开设体验课。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大小朋友们可以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既能体验到麦秆画制作的精髓如细切工艺,又能较短时间内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018年7月,她和朋友们开了臻素艺境客栈,客栈的每个房间都能找到麦秆画的元素,一幅大的挂墙作品,一个小的摆件。甚至在楼上,还有个培训室,供市民爱好者常态化预订麦秆画课程。
去年,她开始以麦秆画等潮州传统文化为主题,打造住、学、游、研于一体的研学路线。
这一切都挤占了郑烨娃作为年轻母亲的时间。
有人说,郑烨娃有两个“女儿”,一个是9岁的女儿,另一个便是麦秆画。
“麦秆画这个"女儿"比我还大!”郑烨娃笑了。
郑烨娃为麦秆画的付出让女儿“吃醋了”,“有一次我很晚回家,女儿假装睡着不理我,一个晚上都不理我。我先生说我太久没陪女儿,又爽约好几次。”说着说着,郑烨娃双手揉眼,对女儿的亏欠始终是块心病。
“从工作室、大讲堂到客栈,都已经稍微达到目标了。若不是疫情影响,估计能腾出手来照顾小朋友了。不过今年下半年还得专心创作。”郑烨娃始终放不下麦秆画这个“大女儿”。
新闻推荐
饶平县汛洲岛:世外桃源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乡村机遇 打造博物馆小镇 海岛插上文化翅膀
汛洲岛海上村庄。汛洲岛上原有力诚艺术创作基地将成为博物馆文化小镇的核心建设区。?汛洲岛海岛风光引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