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纸读史 一张旧地图中的三饶古城

潮州日报 2020-05-08 10:08

饶平县城郭图

□张加和

我曾因工作原因,在三饶镇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切地感受到这座老县城的历史脉搏,并被它的人文气息所深深感动。当地的老人家跟我讲,这里是饶平老县城,明代成化年间置县于此。因此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传统农业生产,故称之曰“饶”;又因有群山环抱,易守难攻,故称之曰“平”。据老人家说,当年潮汕沦陷时,全赖这里地势险要,面对日寇飞机不断轰炸,城内遭到击毁的目标并不多。周边大城市里不少居民纷纷迁往这里避难谋生,甚至从此定居下来,竟令饶城经历了一段繁荣发展的特殊岁月。

某日,一张陈旧的《饶平县城郭图》令我神思弥留良久。这张地图出自清康熙二十六年版《饶平县志》卷首,它向我们展示了三饶古城昔日的模样,绘出了周边不少山川河流,也标识出城郭内许多建筑物。或许我们可以凭借这张旧地图,领略一下数百年前的城市风采。

古人往往依水建城,饶平城也是如此。从地图中可以看到,绕城是两条河水,一条由西北流向东南,作盘腰之状,即今食饭溪;另一条流经南方,当地人称作南山溪。两条溪水在东南处交汇,流入黄冈河。今饶平著名景点“双流寺”便位于此,“双流”之名也由此而来。

旧时,人们这样描绘三饶城的秀美山色:“尊君北耸、天马南来、望海东峙、待诏西拱。”其中的“尊君”“天马”“望海”“待诏”四座山名,在这地图上均可读到。位于北面的尊君山绘得最端正,其山势也最高耸,似乎令这座坐北朝南的四方城池有了一个稳妥的依靠。尊君山前的城郭上建有一座“尊君楼”,似是对着北方拱手而立,表达一种尊崇之意。后来,随着清朝皇帝逐渐被历史所遗弃,此楼也便堕毁了。

从地图上看,当时的县城不大,南段城墙仅止于今三饶镇区城基路,北段则止于大金山,再往外便属城郊了。这些地方,如今犹存有一二段旧城砖砌成的遗物。东、西、南、北四门,虽已不存,但其地理位置依然为今日的群众所熟知。如果你想品尝三饶的特色美食三饶饺,他们便会告诉你,“东门”那边最好。

“东门”与“西门”之间是城市的主干道,当时的行政中心、大型公共场所几乎都在这上面,如“文庙”“县署”“城隍庙”等建筑,今日依然有遗迹在焉。

“文庙”即今饶平第一中学所在地。民国时期,县立第一中学迁入饶平文庙,庙内各种建筑被改造为教室、宿舍等,旧时的建筑格局便看不见了。今饶平第一中学校内尚存一座“大成殿”,并有浮雕孔子像和石牌位、碑刻若干。大殿被用作礼堂,常有学生书画作品展,或是举办各类文艺活动。高考临近时,有些家长也会来这里为孩子们祈福。

“县署”即今三饶镇政府的位置,据说当年足有百亩之广。今镇政府后山的“望耕台”,即是历史的遗物。明代县令张濬初临此地,望见四境沃野良田,于是建造此台,并在碑记中写下:“名曰望耕,盖不敢忘夫民事也。”这是警醒当地官员要时刻关心老百姓,不可忘记农耕生产。这种四望平畴的景象在高楼林立的今日已不复可得了。

至今保存最好的传统建筑当属“城隍庙”。三饶城隍庙前后五进,东西两庑相朝,构筑精工,其中木雕、石雕和壁画装饰非常丰富,堪称粤东名迹。时至今日,它依然会因当地各种民俗活动而热闹起来。

至于地图中标志的“启圣祠”“文昌(阁)”等处,今已湮然难寻。当年它们的位置也约略在主干道两侧。这条主干道即现在的“中华路”——光看这道路的命名,已大致可猜出它的建设年代了。民国时期,这条窄小的“马路”被逐渐拓建为“车道”,附近的启圣祠、文昌阁等建筑也因此陆续拆除。就连当时一些国民政府官员也为此惋惜不已,饶平知事陈沅还特地保存下了一张文昌阁未拆前的照片,以资纪念。今天所见的三饶镇中华路依然显得不太宽敞,但要知道,这在当年已堪称饶城内的第一大道了。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战争所需的地理考量已不再重要,海洋经济也逐渐成了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饶平县城迁至黄冈,三饶古城便不再作为地区的行政中心。今日的三饶老镇区,依然保留了古城的格局,众多古迹风物亦宛然可见。祖辈前贤们足下的土地、眼前的风景,与今日我们的所行所见,如此相似,却又彼此陌生,不由令人生出一种“不见古人”之慨想。

地图上所标识的那些建筑物,应有属于它们的生命限度。经过岁月变迁,它们终将老旧、损毁甚至消失,或因失去实用价值而被人们舍弃,或有幸成为历史的标本,去留之间,亦没有什么值得惋惜。随着城市的发展,三饶旧镇区的样貌终究会改变,但一种属于百年古城的独特的人文气息却似乎从未断绝。如今的三饶人民依然保存着质朴的民风,城镇中有时还能听闻古琴弦歌之声,这或许是这座城市更加值得被尊重的地方。我在这张旧地图中读到的不只是一地一名,而是一个时代的鲜活的“人”。

新闻推荐

“粤省事·城市名片·潮州饶平”上线 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自己名片的地区

本报讯(记者刘银璇)昨天,饶平县举行“粤省事·城市名片·潮州饶平”上线启动仪式。据悉,正式上线后,饶平县成为全省第一个...

 
相关阅读